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走进嵩阳书院 静言 乘着金秋爽风,走进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曾经的古代最高学府,中华理学发源地,华夏文明传承发扬之圣殿;它亦是中原大地令人骄傲的一颗明珠,更是我心中的景仰之所。 书院中轴建筑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简洁青素的廊柱大门古朴典雅,“嵩阳书院”四个金色大字高悬门楣,一幅长联“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镌刻于黑色廊柱上。此联是清代著名学者吴慈鹤督学河南时为嵩阳书院所题。上联写山,四方边塞、长城黄河都朝向中岳,渲染了嵩山在神州山河中居中统领的态势;下联起笔写洛阳,联语用一“包”字,形象地写出四河环绕奔流之状,更衬出嵩山怀抱诸水之貌。联字端恭,意蕴丰满,细看细思,心生赞叹,一副楹联把华夏山河收入尺素,36个汉字尽显洛阳嵩岳之尊崇。 走进先圣殿,此殿供奉圣先师孔子,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的地方。大殿正中立一孔子站像,金身端立,发髻高挽,长袍宽袖,双手拱礼,面容端静,双目慈和,一副大智大慧大德之模样。怀着一腔虔诚瞻仰先圣,顶礼膜拜,思绪也款款放飞。想起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进学堂先拜孔子,再拜先生,然后落座读书。中华民族尊师礼仪自古至今,无论学馆大小概如是。继而,耳边响起朗朗书声:“学而习之子,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圣先师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像;东、西墙上分别介绍了儒家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以及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及12先哲画像。 穿过圣殿走进讲堂。三间大厅桌椅整齐,气氛俨然,堂前讲师肃然站立,一派学堂氛围,不由得令人想坐下来,重拾学生时代,呼吸先祖读书之气息。 那位端立讲台的先生,可是程颢、程颐?抑或是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杨时、耿介…… 程颢、程颐二位大师以“存天理,灭人欲”为道德修养目标,在这里创立了“理学”学说。后经思辨、发展终成中华文化一大派系——“程朱理学”。而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文化大家都曾在这里讲学、辩理、传授知识。 我端坐书桌前,凝神前方,想静心聆听先生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鸿篇巨著《资治通鉴》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警句在脑海浮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朗朗诗声在耳边响起。 “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得真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正是这些先贤圣哲不懈努力,一代一代探索、发展,完善、推进,才使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厚重凝华;才使得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血脉相承。 蓦然想起“程门立雪”的故事,它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它们掩藏在翠柏古木、绿树浓阴之中。 最具传奇的是“将军柏”。据说院内原有三株古柏,汉武帝于元丰六年游嵩山,见之古老庞大,葳蕤茂盛,甚为惊喜,随御封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然而,大将军树身最小,三将军树身最大,三者大小差距甚为明显。汉武帝自知封号有悖常理,然金口已开岂能反悔,则以“先入为主”释然。岂不知,一个“先入为主”却生出许多是故事。 大将军自觉理亏不如他人,羞愧得低头,侧身,也就有了进门一棵倾斜柏名曰“大将军”;二将军气得炸了肚皮,树身一个大洞;三将军最为气恼,它脾气又大,个性刚烈,干脆来个自焚身亡,一了百了。由此,自明末以来,人们只能看到二位将军的容颜了。 古柏到底有多古老?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赵朴初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经林学专家鉴定,将军柏原为“原始柏”,树龄有450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古柏到底有多大?仅二将军树身的洞里就能容进五六个人,可想树身该有多粗壮。古柏虽四千余岁,老态龙钟,树身已空,却依然生机旺盛。大将军冠幅16米,树冠浓密宽厚,郁郁葱葱,尤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大鹏展翅欲飞冲天,令人望而生敬,浮想翩翩。 每每面对古树,我都有一种敬畏之情,它不只是一棵古树,更像是一座丰碑,记录着遥远的历史,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凝望着它,我心绪庄严而凝重,沧桑感和浓郁的感染力给人无限思索和遐想。 书院里还有一通传奇的“大唐碑”。它重达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智立唐碑”充满智慧的传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大唐碑碑制宏大,图案精美,碑文千余字练达圆熟更是唐代隶书之代表作。此三者被誉为碑中“三绝”。 因脚力不济道统祠没有细看,藏书楼没去,留下余念。
: p& U$ w# q! ?# l2 W+ h- B" I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