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的老师——叶鹏先生 静言 高二时,我的语文教师是叶鹏老师。 早在上初三时,我就知道了叶老师。那时,我在平乐三中上学,我们年轻、漂亮的生物女教师结婚了,新郎就是叶鹏老师。当时,叶老师在孟津二中教高中。好奇、仰慕、尊敬,各种思维杂在一起,偷偷摸摸、指指点点地看见过他几次。 次年上了高中,再见叶老师,算是“熟人”了,也就有几分亲切感。虽然没敢说过话,但心里颇感自豪,好像比别的同学多些优越似的。 到了高二,“熟悉”真正开始,叶老师成了我们的语文教师,接触自然多起来。 叶老师很随和,对学生像学长,像同窗。冬天,每逢礼拜天,我班总有几个远道不回家的,几个同学在教室里围着煤火蒸红薯。叶老师常来凑热闹,和大家挤在一起吃红薯,一边吃,一边唠嗑。吃的时候,叶老师还要多占一块儿拿在另一只手上,生怕大家吃完了。 那时小说《欧阳海之歌》曾热读一时,却一本难求。我们班不知谁弄到一本,同学们排队轮读。叶老师硬是加塞进来,他说只借一个晚上,明天一早准时归还。他说到做到,一部几百页长篇小说,他硬是一夜读完,第二天如约送还。课堂上,他还对小说进行了分析评讲。 课下,我们到叶老师住处,除了问问题,领教作文,还可以翻看他的照片,他的作品。他撰写的“关于辛弃疾的研究”让我们吃惊又赞叹。手写稿垒起来厚厚一大摞。每一本都书写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一页,每一字,都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没有一字一处涂抹。那漂亮、流畅、圆润、独具特点的圆体小字,个个清晰端正,它饱含作者多少精心和辛苦,彰显作者多少认真和执着。它感动着我们,也给我们力量和鞭策。老师尚且如此努力,如此认真,做学生的有何理由不发奋! 叶老师教书经常打破常规,让我们走出去,再回来。他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年轻的一代》《农奴》…… 看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结合大家讨论,叶老师对影片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并对背景加以补充深化。我们也是在那时,才对农奴、农奴制度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之前对农奴生活一无所知。然后,叶老师趁热打铁,让我们完成作文,巩固所学所得。这种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它不仅解决了没啥写,不会写的难题,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认知。他的教学方法潜藏在我的意识里,默化于我后来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几十年后,我在一所中学任教,我们的校长很想请叶老师做一次“关于做一名教师的修养”的报告。因为叶老师是教育界最“完整的教师”。此时,叶老师已是洛阳师专校长、教授;他著作等身,大李大桃满天下;且在洛阳报上开辟“红楼梦”专栏……总之是洛阳乃至国家的文化名人,是个忙人。我们校长有顾虑,怕他忙不过来,想让我与他一起去请叶老师。我也心存疑虑,毕竟几十年没有再见面,也没有任何联系。 怀揣忐忑去到叶老师住处,叶老师以茶相待,我们说明来意,叶老师爽快答应。在约定时间,叶老师给我们做了长达3个小时的无偿报告。 $ a; l. ]$ f( N6 u)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