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老家的红薯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种两季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当时主要是挣工分制,谁家劳动力多,谁家分的粮食多。但在种植技术落后的年代,分的粮食也仅够解决温饱用。除了小麦、玉米外,红薯也成了家乡必不可少的农作物。 在老家南不远处,有一片丘陵地。由于缺乏水源,只能靠天吃饭或从附近拉水浇灌。针对土壤干旱、贫瘠的特点,村民们总结了一套种植方法,那就是种红薯。 红薯是个宝,其全株都可食用。叶子可炒着吃或随锅下面条吃;红薯杆可凉拌或炒着吃;红薯可煮着吃、蒸着吃、烧着吃。红薯磨成粉,可加工成粉条等。 红薯怕热。为了存贮红薯,叔叔在老家住宅旁挖了一口土井(俗称地窖),深约3米,口径约80-90cm宽。在底部挖了两个窑洞,存贮红薯用。每次取红薯时,有个人就先下到地窖内,上面有个人用绳子拴住篮子,放入地窖内,下面人将篮子盛满后,上面人再提至地面上。最后等下面人上来后,再用盖子将地窖盖上。 每到夏季,村里大院内热闹非凡,这里有成排的种植床,用来培养红薯苗用。村里指派专人进行管理,有负责洒水的、有负责测温的、有负责盖地膜的等。待苗子培育好后,再分给村民种植。 红薯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翻秧子,目的是不让秧子扎入土壤太深,影响红薯产量;或掐红薯叶,目的是疏叶子,不让过多地进行营养生长,影响红薯产量。老家人都这么做,不知是否科学。 到了冬季,村东头的粉条加工店异常火爆。村里有户大姓人家承包了此加工坊。远近的村民将多余的红薯送到这里进行加工。有磨粉的、有烧火的、有用筛子加工成粉条的等。做成的粉条再晾干,成捆装在麻袋内。村民们留够自用的,剩余的粉条,再拿到洛阳、郑州等地去卖,换些零花钱。 一到吃饭时间,老家的村民们端着红薯饭,就着咸菜,蹲在自家门口,有说有笑。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红薯从主食变成了辅食,变成了调味品。冬季,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已成了一顿美餐。 以上仅为回忆,如有出入,请大家谅解。 2023年7月30日星期日随笔
" A# d" i2 F5 K9 @9 }( n5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