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88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离娘肉”探微》误

[复制链接]

86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1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20 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离娘肉”探微》误
写了《“离娘肉”探微》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年余,“离娘肉”这个问题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挥之不去。越来越觉得短文中关于“离娘肉”那种说法有点荒唐,背离了我国夙来享誉的“礼仪之邦”的现实,有违人之常情
亲戚朋友平时往来,起码还要仨指头挟唷(一个)花米桃儿哩,结婚娶妻,人生大事,赴岳父母家迎娶媳妇,人生中还有哪些事能大过此事?如此礼不光不能少,而且也不能轻,故而迎亲时礼肉是必须的。当时猪小肉小,礼肉小并不罕见。“四两”之说也只是相比较于“三斤两块”大的而言。这块儿肉的名字应该叫做“迎亲(礼)肉”或“接亲(礼)肉”。称之为“离娘肉”大谬特缪。
第三天回门时,女婿第一次去岳父母家,礼更不能少。“三斤两块肉”的“两块”也很好理解:一块是正儿八经的闺女回门、女婿第一次登门拜望岳父母的“礼肉”。另一块则暗含了离娘的意味。岳父母看到“三斤两块肉”只拉一道小口子而不拉开,就已经心领神会、内心五味杂陈、不可名状了,彻底拉开不显得恩断义绝吗?叫二老情何以堪?有鉴于此,“三斤两块肉”相比较于“一块四两”而言,礼显得重了些自在情理之中。
“三斤两块肉”有“离娘”的含义,但是其“回门礼”的意味更为突出。叫“离娘肉”显德有点扎心,还是叫“回门肉”为好。                                           2023·05·30
附  《“离娘肉”探微》原文:
“离娘肉”探微
——两块怪肉                        
闲来无事,与挚友憨侃瞎胡论,偶然间扯到了婚俗。又由婚俗说到了两块肉:离娘肉,回门肉。
在我们家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及之前,结婚和回门是两码事,是分开进行的。结婚那天女方家是“打发闺女”、男方家是“娶媳妇”。结婚的第二天,新媳妇的父母等要到闺女的婆子家去“瞧闺女”。第三天新媳妇带领新女婿回娘家拜望父母,叫做“回门”。娶和回门都要拿肉。娶媳妇时拿的一块肉叫“离娘肉”,回门时拿的肉叫回门肉。
五十年代后期到现在,娶媳妇和回门这两场儿事儿合二为一,两块肉也就放在一起拿到新媳妇家去了。两块肉有共同之处:两块儿肉都是由猪勒条肉割成的长条形礼肉形状。不同的地方是,                      要在其中一块的上端中间拉(割、切)一道两三公分深的小口子。就是这一刀,使现在的人们觉得它就是离娘肉。因为要“离”娘,割一刀不就离开了?有鉴于此,后来人们把两块肉弄混、管拉一道口子的那块叫“离娘肉”似乎在情理之中,早已见怪不怪了。
我见过娶媳妇和回门分开进行的场面,不过那时年龄小,只是看个热闹。稍微知道点结婚程序时,都时兴“连娶带回门”了。自然而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被拉一道口子的那块是离娘肉了。
事有凑巧,前不久和比我大七岁的族兄春光随便谝(pian)时,偶然说到了离娘肉、回门肉,春光哥说回门肉是“三斤两块肉”。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可能错了。春光哥早前经常参与街坊邻里的婚丧大事,见多识广,对红白大事比较通达,不过“割一刀离开娘”的认知在我心中已然扎根,挥之不去。仍然想问出个究竟。立即质疑:“‘三斤两块肉’不是‘离娘肉’吗?”“不是!离娘肉是另外一块。”春光兄毫不迟疑地回答,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当我追问“为什么不割口子的倒叫离娘肉、被割口子的却不叫离娘肉”、“三斤两块肉有啥含义”、“娶时拿的肉有没有说法”等问题时,春光兄竟说不出所以然啦。不过这也很正常。老式婚礼他比我见得多、经得多,而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情也不稀罕。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立即去找二嫂。在她家妯娌四个中,二嫂堪称佼佼者。二嫂和我同曾祖,比我大了17岁。她虽然不识字,但是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明白事理,处事老练。经历的红白事很多。如今虽然已经97岁高龄,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我一说起这两块肉,她立即说道:“离娘肉是‘一块四两肉’,回门时是‘三斤两块肉’。”这样的说法与春光哥不谋而合,而且离娘肉也有了名堂“一块四两肉”。进而问她“一块四两肉”不太小啦?咋割住欸(ai)?她说四两是说肉小,不是真欸四两,跟三斤两块肉一样是种说法。遗憾的是二嫂仍然没能说出“割一刀”的道理。两块儿肉一块较小,一块较大,大的要有三斤左右。因为之前猪都不大,也就百十斤左右,有的甚至还不到一百斤,一般的礼肉都不大,斤把子、一斤多的很平常,重三斤左右的绝对够奉承人了。
之后相当一段时间,这问题一直萦绕我心,时不时浮现于脑际。后来只好自我解释:离娘肉“一块四两肉”已经不小了,儿女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敢有多大?“四两”足矣!结婚第三天,闺女带着新女婿回门,礼物中的“三斤两块肉”是在含蓄地向父母宣示:女儿已经嫁人,婆家才是我“家”,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方能和睦相处、生活美满幸福。“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看到在肉上方割的这一刀,父母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正是:多少辛酸话,都在不言中。
                                  2022·04
补充:在以前的民俗中,有些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除了“离娘肉”、“回门肉”外,在结婚前送“好儿”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好儿”指结婚的好日子。形成特定内容的书面样式后仍然叫“好儿”。也被称为“时书”。送“好儿”就是男方告诉女方结婚的日期及一些相关的问题,多在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六月初六等老百姓认为吉利的日子。那时点心多是装在用黄厚硬纸板折叠成的约半斤容量的长方体上面有标贴的盒子内。送“好儿”时一般两盒摞在一起、将“好儿”放在点心盒上方捆扎好。男方送去后,女方如果同意“好儿”上所选日期,就将礼物和“好儿”一并收起来。如果不同意,就把“好儿”留在原处,只收点心。这叫做“不接‘好儿’”。意味着男方需要再看“好儿”,另外选择一个日期。在这个问题上,双方是不用语言交流的。不接“好儿”会有多种原因,只有通过媒人或其它途径慢慢解决                                                                                       
2022·05。
补充:“报喜”这一古老的生活习俗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小两口生了头胎,要去向小孩的外祖父母家报喜。在我们家乡,这也是有讲究的。
报喜一般在小孩出生三天或六天进行。也有选择三、六、九日的。如果添的是男孩子,去报喜时所带礼物就是礼肉。如果添的是女孩子,去报喜时所带礼物则是点心。对方一看就了然于心了,回馈一丈二尺黑蓝“屎水布(用作屎尿布)”。也就不需要再通过语言交流了。之后就开始进行别的话题了。这自然是当时人们思想不开放、受禁锢的表现。                  2022·05
- T; H9 G4 }- J, B+ h' N6 [0 k3 b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04

主题

2794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2793
2
发表于 2023-6-21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拜读了,第一次听说。传统的礼节,多隐含着生活的趣味和道理。问好!

86

主题

29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169
3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谢谢灌吾园老师。过奖啦。# {5 M) i$ Q9 Q# X, a$ m2 k
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民俗也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原本所要表达的意向及目的,也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渐行渐远。我们想说清楚着实不易。这次贴文的说法也未必正确。衷心期望得到网友们的真知灼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