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元宵观灯里的温馨
正月十五,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挂花灯。对于汝阳县城南街人们来说,元宵节比大年更热闹,满街是灯笼,满街是笑声。一过完大年,家家户户开始忙乎起来,用高粱杆、或竹蔑扎灯笼。从正月十四开始挂灯,每一家一对横街挂在家门口和家门对面,到正月十七结束。十四这天叫试灯,十五、十六这天叫正灯,十七这天叫收灯。
我小时候,灯笼都是纸糊的,灯笼的制作材料是高粱杆、或竹蔑扎好骨架,然后糊上白纸,绘上各种图案,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里的经典人物形象,或绘上梅、兰、竹、菊、牡丹等花草,或绘上鸾凤、龙、虎、鸡、猪、狗等禽兽。一到正月十四下午,县城南街人迫不及待的把灯笼高高低低的在自家门口挂了起来。那时的灯笼各种型式的都有,有方形宫灯,有园形纱灯,有六角形的棱角灯,有动物形十二生肖灯,有竹篮形花篮灯,有西瓜形果蔬灯。还有那些会动的羊抵头灯、走马灯、撵不转灯、鹅灯、螃蟹灯、老头作揖灯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每盏灯笼都是一件艺术品,都是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
我小时候的六十年代初,汝阳县城还没有电,一到晚上街道上漆黑一片,只有到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才灯火通明。所以汝阳县城人们就形成了元宵节挂花灯和赏花灯的习俗。特别是小孩子,在那年月对灯是非常渴望,就盼着过元宵节,满街尽是灯笼,自己也挑着灯笼满街跑,欢声笑语给人无尽的愉悦。
最让我感到到自豪、幸福和骄傲的是元宵之夜。夜幕降临,明月升起,县城南大街开始点亮蜡烛张灯结彩,火红红的灯笼和明晃晃的月光交相辉映,到处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这时,四乡八堡的人们早早就吃过晚饭,蜂拥进入县城我家那条南大街观花灯猜谜语。家门口鼓声阵阵,锣声喧天,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整条南大街人潮涌动,万人空巷,人们徜徉在灯的海洋中,受到这喜庆气氛的感染,脸上都着洋溢着欢笑。
最有趣的是观赏“走马灯”。那时代,虽然没用电,但制作的走马灯会旋转,人们感到惊奇。灯上悬挂人骑马剪纸图案,以蜡烛火的热气驱动风轮,快时“旋转如飞”,好像几个人骑着马你追我赶一样,引人入胜,让人围观流连忘返。
最引人注目的是猜灯谜。南街有学问的人,在做灯的时候将谜语写在灯纸上让人猜。夜晚人们借着灯火辉煌的光亮,大家比赛谁先猜出谜底。猜谜有打动物、物品、人名、地名的等等。还有打一字的、打成语的、打数学名词的,填诗词的等等。花灯下被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跃跃欲试,都想成为第一个猜出谜底人。
最振奋人心的是南街村组织的舞龙灯。舞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般有南街村集体组织。人们用竹篾扎成十多节龙身,外面包裹白布,布上再用画出龙鳞,每节中间安置灯烛,每节下都有举龙身的木把。红绿两条龙灯点亮后,由20多人相互配合举着游玩。队伍浩浩荡荡伴着旁边的锣鼓声,在夜幕中龙灯闪烁流光溢彩,龙身翻上翻下,节奏有快有慢,显得活灵活现,蕴含了别具一格的民俗魅力,引来众人阵阵掌声。
特别是燃灯助月色的孔明灯。我小叔和邻居的叔叔、伯伯们,往往在赏灯的人们达到高潮时,在南十字街口燃放天灯。天灯即孔明灯,用竹蔑扎成水桶形的大灯,周围和灯顶糊上白纸,灯下燃蜡烛,热气布满等内,使灯飞扬在空中,向星星一样挂在天空,引人仰望喝彩。
如今旧时灯彩的纯朴被“LED”新型绿色光源,它节能、环保、色彩多、寿命长、体积小的先进技术所代替。汝阳县城各条街道和高层建筑都布置了“LED”新型光源彩灯,夜景彩灯美不胜收,和我小时候相比,现在天天都是热闹的元宵夜。
汝阳县民政局 褚建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