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诗经》之源伊水湾
% w p8 N& _! F7 |伊水湾诗书画沙龙十一
( l1 X4 W3 `& Z* T7 d7 W) g; D贾砾
) m# V- u1 {( m9 a+ G0 M+ p" q2 V追踪秋韵两河间,% H8 G( @# [/ W' g( V
灵感怦发伊水湾。4 Q: ~3 e8 z+ _: o& t. G
触景重温风雅颂,
2 \8 \4 E* X; q! z沙洲故事几千年。8 }$ d- J8 T1 E/ m9 V9 k3 E. r
话说伊河出得龙门阙口,平时岸明柳绿窈窕多姿,汛期发起威来可是汹涌澎湃气势万千。它们咆哮着挤出伊阙摧枯拉朽直冲而下,过八里堂到刘富村才逐渐平静拐向东去,这是主河道也是裴村的西边界。
# v4 ]# F2 X" R, S1 W 洪水过大时出阙口向东漫散开,在裴村地界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十里湾面黄涛滚滚万浪闪闪,水退便成了泛滩。, t2 N# @/ E& [9 t, z
这就给裴村留下了一条或几条界内小河(注),和一片风光旖旎的夹河滩地,也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说。注:这些小河汊平时水很小或水洼沼泽,芦荷丛生,虾蟹游动。再遇到大的洪水时就会消失或滚动到别处。但都不影响大沙洲(夹河滩)的存在。
/ R. ~5 o, { L, z+ c( { 春秋战国时期,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多集居东周都城洛阳。这里风光好啊,群山环抱,四水绕城,风华万千。人们骑马乘车或步行小轿,郊游踏青、采风野餐,纵情恣意伊洛河间。$ v) a R8 h. p, d: M' _
其中有佚名氏来到伊河边,见河湾中大沙洲上有采野菜妙龄女子劳作,心思触动,情愫暗生,低头度步思辞,忽耳边传来鸠鸟叫声,随口吟出:
+ B7 u3 g6 }# k; M2 [. q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 J! @! X0 P. @
也难怪佚名氏触景生情,会在伊水湾手舞足蹈,边歌边比划,据说当时辑录成册的《诗经》306首中,有关伊洛地区的就有165首之多。(注):王元明教授《<诗经>详注详析新译》。
+ n" l* Q4 J: K. d4 S 这里的“河”指的就是伊洛水。伊洛水是黄河重要支流,古时候人惜字,为和黄河区分开,行文中称“河”为“水”。伊洛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启源发祥地,其中流域稍小的伊河,安静时水流潺潺清澈见砾,显得更温柔飘逸些,这也许是人们更喜欢来的原因吧。
5 E$ z5 H6 H7 b6 _+ e& | 佚名氏还常常望着龙门石阙之雄伟,伊水湾碧波荡漾而沉思。河畔上俊男靓女三三两两结伴往来,一天他灵感突发,作歌《蒹葭》咏之:
' l) C# J; P2 c h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3 x/ z* b$ |4 D9 {" p' J* f 这里他用了:伊人(生活在伊河边的人,当时秦国人叫秦人,楚国人叫楚人…行文中常以地名国名冠之。);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在水草相接的地方;在沙洲上;在河岸边等场景描述。纵观伊河,只有裴村夹河滩(河之洲)可满足此条件。推测作者是触景生情而创作的,绝非是一般学者译注的那样,场景意境“凭空臆造”!他们没来过,不知者不怪也。中华民族摇篮伊水河还真有这样美丽的地方呢。
: M2 L' r; _5 e/ D& M; o 今天的“河之洲”看不到了,被人们改造成了更具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的观赏水系、堤顶公路和伊滨公园。两侧广袤的湿地被保护起来,作为“洛南水缸”继续为古都清洁水源做着贡献。
+ B) P3 W+ L7 T6 l贾砾在一首送给文友的诗中写道:
0 g1 W s* G# a# S$ f7 Q0 }1 v7 O夕阳夏澍净红尘,
4 ^+ y" Z d6 D! F/ P绿岸明堤烟雨村。* A" x8 w8 X% R4 b! V3 m; G0 ~
荷柳三千连曼处,& t) n: F8 M7 k8 p2 t" S* _
挽留岁月挽留君。. X. y' D; y; R8 G
澍(shu):及时的雨。; G" o3 x. @# {& j2 U
朋友们,请走进《诗经》,走进伊水湾,领略她们的妙曼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