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6年9月,洛阳文学院院长兼《牡丹》杂志社社长杨晓红同志电话联系我,说:“2017年《牡丹》创刊60周年,计划搞一些纪念活动,其中准备编一本《<牡丹>志》,我们商量请你执笔……”我与杨晓红交流了一些问题后,就答应下来。
6 Y G6 `: K3 i8 q
一、 我是1999年10月到洛阳市文联工作的(2000年人事工资关系调入)。当时“《牡丹》编辑部”是文联机关部门之一,负责《牡丹》编辑事务。2001年机构改革,“《牡丹》编辑部”从文联机关析出,改为“牡丹文学杂志社”成为洛阳市文联下属的事业单位。后机构、名称、性质改革多次。2010年形成“洛阳文学院、牡丹文学杂志社”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设置;2012年,洛阳文学院与牡丹文学杂志社事企分离,洛阳文学院为事业单位,牡丹文学杂志社转为企业,更名为洛阳牡丹文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至今),但大体上仍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7年11月前,洛阳文学院和牡丹文学杂志社一直同洛阳市文联合署办公。 我的岗位在文联办公室,《牡丹》杂志和洛阳文学院的改制过程的文件大多经过我手;我又从事文学行当,同《牡丹》杂志联系密切;2000年,洛阳市史志办开始编纂《洛阳年鉴》,文联即安排我每年编写并向市史志办提供《洛阳市文联年鉴》文稿(直至2014年7月退休一年后),每年都要认真了解《牡丹》杂志和洛阳文学院的工作。常年编写年鉴,使我逐渐热衷收集资料性比较强、利于存留小单位、小地方历史的“小文化”。同事们对我退休前的文字转向也是了解的。这是洛阳文学院和《牡丹》杂志社同志约请我执笔以及我爽快应约的主要原因。
1 E" W; }/ {0 x6 W% m b7 |
二、 《牡丹》杂志1957年创刊后,经过三次停刊、复刊,人事、机构、版式、期数页码、内容和办公处所变化很大,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文联和牡丹杂志社除收藏较全的《牡丹》杂志外,早期其他档案资料很少。我领受编辑《<牡丹>志》任务后,经过认真思考,初步提出“从杂志中寻找资料、主体按年鉴编写、洛阳文学院单列”的方案,并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报送杨晓红同志,很快就得到同意的回复。 牡丹杂志社和洛阳文学院的同志们,对我编写《<牡丹>志》工作的配合可以说是非常高效完美的。他们很快就给我送来了一批《牡丹》杂志,我也抓紧找寻自己以前编写的有关文联和《牡丹》杂志的文字资料,工作即时展开。 编写过程中,我采取手头有啥写啥的方法,发现缺少的资料,及时告知他们补充。杂志社及时在网络上发布了编写《<牡丹>志》和征集资料的消息。征集资料过程中,我听牡丹杂志社王小朋同志说,工作在一拖集团的收藏家麻志强先生看到消息后,很快就把自己收藏的1985年的某期《牡丹》杂志亲自送到并捐献给《牡丹》编辑部。《牡丹》编辑部还通过网络购买了数套缺失的合订本和单行本。其中,1958年6月《牡丹》复刊号,是150元(原定价“1角5分”)从旧书网上购买的,上面还盖有“天山编辑部”方形印章,此为牡丹杂志社现存的《牡丹》孤本之一。(《天山》杂志是新疆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创刊于1956年,1961年改名为《新疆文学》,1985年改名为《中国西部文学》,2001年,改名为《西部》)。这几件事使我对收藏家们、对旧书收购者对书的价值的认知水平倍增敬意,对科学技术推动的信息物流传递剧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 k1 A4 R7 x# k& ?& j
三、 《<牡丹>志》基本如前计划成书。我编纂的初稿,主要章节设置有《大事记》 (分《牡丹文学杂志社》《洛阳文学院》2节)、《<牡丹>杂志年鉴》《洛阳文学院简史》《人物》(分《文联历届班子驻会成员》《<牡丹>杂志历任负责人、编辑和工作人员》《专业作家》《牡丹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洛阳文学院和<牡丹>签约作家》《在<牡丹>发表过作品,后在国内有影响的作家》《其他人员》等节、《附录:回忆录》。初稿编纂完毕,发给主编方编审。主编方定稿后的章节内容更加紧凑。其中《人物》章,我的初稿中提供了较多相关人员的资料,主编方选用时注重《牡丹》和洛阳文学院关联密切的人物信息,显得主体更加明确。 根据初衷,在《<牡丹>志》过程中,我浏览了《牡丹》创刊至2017年出版的全部共354期杂志。一年一目,主要分设细目一是《综述》,叙述当年出版的刊物期数、文学作品主体分类、封面设计概况等,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写明开本、页码、定价、办公处所等变化;二是《刊物内容提要》,叙述每一期作品发表情况;三是根据情况对一些重要文章、事件、活动设置辞条专述。 洛阳文学院部分,以记述其沿革历史、工作机制和模式、主要工作成果。 编纂《<牡丹>志》过程中,我本着“大事必录、应细则细”的原则,力图全面记录《牡丹》发展的历程。主编方负责图片采用和设计方面的工作。其中每年选1期杂志封面的照片列书之前,洛阳文学院工作图片置于书后,颇为美观。 《<牡丹>志》也是那一社会时期文学发展的缩影 ,读者或许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对于我来说,编写《<牡丹>志》是一次重要的学习。 2024-2-20 ; s, @7 ]) m! t5 o
7 h+ D: \2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