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序跋二章 诗之乱弹 (代序) 一 文学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谈的,只好望洋兴叹。而文学的博大精深,又让我这个井底之蛙“叹”不过来,只好从它的上游小溪——诗“叹”起——其实也无非是门外谈诗、隔靴搔痒而已。 曲尽人情莫若诗。诗,是人类最早产生且恒久不衰的一种文学样式。中国是诗的国度,漫漫数千年,诗作浩如烟海,诗人灿若繁星。 那么,历代诗人中,谁的诗最多? 白居易被称为“诗王”——他有3000首诗。 陆游自云:“六十年间万首诗”——然而也不是最多的。 诗作最多的居然是一位皇帝——据说,乾隆帝的诗作多达四万余首!只是,大多“闲抛闲掷野藤中”,零落如泥。 浩浩荡荡洋洋数万首诗作庶几全部折戟沉沙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不能不说是诗人莫大的悲哀。相反,倒是有那么一些“幸运”得让人嫉妒的诗人,只用区区几首甚或一首乃至一句诗,就兵出子午出奇制胜为诗人赢得永久的声誉。 以唐人为例: 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崔颢的《黄鹤楼》。 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 文学就是这样让人尴尬和无奈——有人名噪一时,洛阳为之纸贵,然而却只是昙花一现;有人著作等身却湮没无闻。李后主青史留名,不因他是皇帝,而是“词中之帝”;柳永、蒲松龄,落魄江湖,其词其文却千古流传。 山河苍茫,文字流淌,只有那些真正的艺术,在历经时间无情的考验后,才吹尽黄沙始见金而具永恒的魅力! 诗,是高雅的艺术,而这种阳春白雪的产生,需要诗人呕心沥血的酝酿和妙手偶得的灵感!“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诗人不唯需要超群的天赋灵气,更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虔诚与痴迷! 诗如此,文学乃至所有的艺术莫不尽然。 的确,文学不好“玩”!没有进地狱的勇气,没有飞蛾扑火的决绝,你就跨不进文学的门槛! 真正的精品,融注了作者的天赋、心血、灵魂和生命! 二 什么是诗? 诗无定义。 诗言志。《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亦言情。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诗无定义,亦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耳。 诗,或许是人间最为曼妙隽永的存在,它源自灵魂的舞蹈,连上帝都为之惊奇、动容。 最早的诗不是来自《诗经》,《诗经》只是辑录。诗,散落在自然的山水草木间,悄然在人世的烟火日子里。所以,月色是诗,流水是诗,花开是诗,雪落是诗,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诗,你眼里的那缕忧伤也是诗。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诗是生活的海洋里凝结的珊瑚。 三 在“诗界”,匍匐底层,其名也微,其言也轻,其诗也“陋”者,此之谓草根诗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除了罕见的神童天才,很多诗人也多是从草根起步的。 杜甫生时其实也无甚大名,只是到了五代十国才被人推崇。白居易,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前,跟杜甫一样有过“京漂”的经历。余秀华也是,在《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之前,她也是困居乡野,寂寂无闻,无人可睡。 即使后来成了光芒四射的名家大咖,但他们依旧心存敬畏。因为,文字是他们心中的神,每个字都蓬勃着鲜活的生命与感情。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你是我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佳人,我是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郎,是他们写作的常态。 只是,乱云飞渡沧海横流的诗坛,偏偏有人兵出子午剑走偏锋,“语不惊人死不休”。 比如: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屎尿体,等等。 这可否是暴得大名的终南捷径? 诗,当然应该探索、创新,但决不能糟蹋、亵渎。 是的,诗,流派最多,也最难评判,所以高考才“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但,这决不是“烂”的理由。 诗,不是花蕊里的甜,随便哪个蜂蝶都能采酿。诗,是石中的玉,需要你千山踏遍,寻觅、发现、构思、雕琢、打磨。 诗,是出窑的陶瓷,每一首,都独一无二;每一首,都鲜活永恒;每一首,都会随着你的感悟与想象,瓷花开片。 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家、诗人,归根结底是用文字说话、靠作品立身的。 作品,是作家最好的墓志铭。 活在自己的文字里,即为永生;活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是不朽。 五 我自恨没有“李杜”那样的生花妙笔,却又按耐不住心血来潮时那份不吐不快的激情和冲动,只好不避浅陋,涂鸦了这么一堆歪瓜裂枣的文字。 1200年前,俺那位被后世尊为“诗圣”的乡党曾预言:玉克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怎奈,人老矣,文未成。 文章何处哭秋风?闲抛闲掷野藤中。 如是而已。 是为序 8 Y% r5 f: T% Y% [4 r5 U4 U; d0 K
风景,在路上 (代后记) 一 孩提时看过两本书,一本是无皮无尾不知书名的童话,一本同样是无皮无尾不知其名的散文集(体裁是长大后才明晓的)。 这两本书,像一条迷人的小溪,悄然流向文学的大海。 只是,小溪和大海之间,隔着万水千山。 有一条小溪叫散文,它流在我的生命里。 喜欢散文的什么? 爱上一个人,似乎不需要理由;爱上一件物,也是。 也许,一个人的爱好和天赋是与生俱来的,那两本书,只是诱我发芽的一场春雨,而我需要做的,只是顺从天性而已。 从吾所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生的乐趣与意义。 爱好,是生命开出的花,它绽放人生的精彩!当你自得其乐沉浸在爱好里寒尽不知年时,那一刻,你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这么多年,我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在一个“瞎”单位(瞎到不吃财政),挣一份低工资(低到羞于启齿),交一些好朋友(好到肝胆相照),写几篇烂文章(烂到不忍卒读)。文学,究竟给了我什么? 你是我云髻轻挽的娘子,我是你断了仕途的官人。 衣带渐宽就宽吧,为伊憔悴就憔悴吧,谁让我们喜欢呢? 垂钓之乐若在鱼,我只能是独立小桥风满袖,一星如月看多时。若在钓,应是玉楼金阙慵归去,我与梅花两白头吧。 凡俗庸常一地鸡毛的日子里,写了这么些歪瓜裂枣的文字,架不住朋友的怂恿,遂不避浅陋,也傍桑阴学种瓜,结了这么一本不敢称之为书的集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此中有真趣,任尔笑吾痴。 源于少年源于生命的那条小溪尚未干涸,那就让它一路流下去吧,才不管大海怎样的遥不可及呢。潺潺流淌着,才有生机,淙淙跳跃着,才有乐趣。毕竟,风景,在路上…… 二 一个人的爱好,可以影响甚至左右他的一生。 学生时代,喜欢读书,尤其是课外书,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只为无端的喜欢,只为天性的爱好。 文学就这样不知不觉萌芽了,数学差得一败涂地却毫不顾惜。 高考落榜做了编外民师,依旧执迷不悟。当别人如愿以偿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可能改变命运的文凭时,我收获的却是那些百无一用却自得其乐的散见于报刊的文章。 多年后我才醒悟到,读书分两类:一是功利性的,如明智的世人,暂时委屈自己、压抑自己,卧薪尝胆,去换取一块实用的敲门砖、铺路石、护身符。二是自娱性的,如愚钝的我,只为顺从自己的爱好。 文学,是一束妖艳的罂粟,让你心醉神迷欲罢不能,而她,总和你镜花水月若即若离。文人,明知“万言不值一杯水”,犹自“为伊消得人憔悴”。今生为文所误矣,来世犹为文乎? 其实,河洛文苑的这句签名,无非几句牢骚而已,骨子深处那种无怨无悔是无法割舍的。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陶渊明、林和靖,官场、田园,哪个更适合他们?闲云野鹤归去来,野渡无人舟自横。二人都顺应了自己,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人,活在自己的爱好里,才是真实的自己,在爱好的桃花源化蛹成蝶,才是精彩的自己。 " M0 k$ o+ L' y) @: g
——本文为笔者散文集《月明三川》(北京燕山出版社《当代作家精品 • 散文卷》)之序与跋,有幸入围第六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