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解绎《红楼梦》以历史为证,以时间为证,以诗词为证。 续接前文 + k1 {" U! | I
《红楼梦》用秘写法“壬午除夕”把万斯同的去逝日期写出来;统筹大观园“一一筹画”的“山子野”;把万斯同的字季野写出来;万儿“私通”又把万斯同的全名字写出来,言此意彼、一染再染、三染方定、给读者逐步推出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明末著名史学家万斯同。 通过《红楼梦》书中这一连串确凿之内正的证据链,令人毋庸置疑地确信“曹雪芹”就是万斯同。 不仅如此在文献史料上也有记载万斯同写《红楼梦》的资料。“据杨宾记载,昆山“二徐”走后,万斯同“恐触时讳”,曾“别构一书”“卒留三年,天启、崇祯两朝《列传》毕,又私撰弘光、鲁王监国、隆武、永历四朝《纪》、《传》,未成而病作,遂殁”。此文献正契合了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殆尽!这就是“曹雪芹”是万斯同之史料外正。 后来杨无咎根据万斯同之子提供的材料为万作《墓志铭》,也明确肯定这一事实说:“惟国史《列传》有以直笔,恐触时讳,乃别构一书,凡崇祯后监国功臣咸削而不书。”万斯同之所以私撰《南明史》,首先缘于他日益对官修《明史》稿的不满。”(见石头真言)。其次,万斯同有言:“以任故国之史事报故国”的愿望,也就是“以史报国”为己任。 “恐触时讳”、“凡崇祯后监国功臣咸削而不书。”和《红楼梦》书中的“讳知者,幻行入世、修成女体”,相对应,即从林黛玉(隐寓朱由崧)“五月初三日”在南京监国,(弃舟登岸时)到贾迎春被孙绍祖害死、夏金桂害死甄英莲。止。大观园里的元(黛)、迎、探、惜四春的结局,也正是“凡崇祯后监国功臣咸削而不书。”者。《红楼梦》的内容和南明历史记载相吻合。使人确信《红楼梦》的作者就是万斯同无疑。 既然曹雪芹已确定,那么“脂砚斋”又是谁呢?他们是不是一个人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在第一回这个批语就是“脂砚斋”很重要的信息。“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殆尽!”这个批语看似只透露出了万斯同去逝日期,其实也一样透露出了“脂砚斋”自己。“因为传他,并可传我”,《红楼梦》作者就是这么巧妙。用他们的秘写法就是“一击两鸣”、“远响近影”来表现人物,包括“曹雪芹”和“脂砚斋”、“并可传我”。 “余常哭芹,泪亦殆尽” 这里的“余常哭芹”意思看似我常哭芹。实际上这里余常还有个意思就是我常即“脂砚斋”的名字里有一个“常”字。而这个“常”就是万斯同之侄子:万言。
# C) Z1 O, G$ N, V9 c& w& U万言(1637—1705),明末清初学者。字贞一,号管村,浙江鄞县人。性耿直,不徇私情,明故臣杨嗣昌子携廷臣信札请托,遭他严拒。二十七年外放五河知县,修塘筑堰,办学兴教,吏治清明。少时即有精博之名,著有《尚书说》、《明史举要》。尤工古文。晚出为安徽五河知县,忤大吏,论死,寻得免。有《管村集》。 康熙十八年(1679),明史馆监修徐元文,知万氏叔侄学问渊博而精于史学,延斯同入史局,荐为《明史》编修,兼修《大清一统志》,万斯同与侄儿万言北上修史。万氏叔侄抵京后,万言以七品俸在史局任翰林院纂修职达10年。明崇祯朝全部史料编为《崇祯长编》,并兼修《盛京通志》、《大清一统志》。 * r- c( `1 t# X) x& Q4 a* f: g6 ~
康熙十八年(1679),万斯同与侄儿万言北上修史。 《红楼梦》第一回描述了此事: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该批:作者自己形容。]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作者自己形容,批语直接说明书作者自己形容自己。即从《红楼梦》描述了万斯同与万言一起北上修史的过程。 所以万斯同私撰(红楼梦),万言以“脂砚斋”笔名注释是可信的。从一些批语来看也证明了万言就是“脂砚斋”。 万言,性耿直,不徇私情,晚出为安徽五河知县,忤大吏,论死,寻得免。万言晚年在官场因耿直得罪了大吏论死,后来花了好多钱,才捡回一条命。可见其性情耿直。所以万言笔名“脂砚斋”即谐音:直言仔。“仔”字相对万斯同而言,因为万言是万斯同的亲侄子。 之所以是“常”、“棠”字,是因为万言号管村,“管”字草写法和常、棠草写近似。如此变幻手法来“讳知者”。
! [/ J) m O( r$ s8 _; [+ V
( b- i4 v& R! q7 [1 w% a
3 Q- `/ Y! I1 q* V% G' c4 ]1 \, z2 w j% t/ j' X3 B9 a
+ E* v6 L! A! N4 ?: O5 }0 V I m9 e$ y8 u/ O, }0 \
又第一回原文:“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里的序即指批语。其弟棠村,如果说其侄棠村,露了马脚。所以序、其弟,即:事之所无,理之必有,这些现象均符合“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秘写手法。 《红楼梦》大旨言情,就是大致像似,不能极似。如果极似了,就加大了被砍头的风险。对此第二回原文批语:[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事之所无,理之必有,即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红楼梦》书里的常村、棠村皆指“脂砚斋”也就是万言。 在第八回有一段描述加批语,就透露了万斯同、万言小时候的故事。一个叫钱华的向宝玉道:“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甲戌眉批:余亦受过此骗,今阅至此,赧然一笑。此时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 这一段批语,就说明了万言(万言比万斯同大一岁。)和万斯同三十多年前(按:康熙十八年1679年减去三十年为1649年,时万言十一岁,万斯同十岁。)小时候在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万斯同想要万言写字的情景。 不要质疑这些批语。要知道《红楼梦》创作历经数十年,压箱底又三四十年。诚如第五回:甲戌侧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第二十回批语:《石头记》无闲文并虚字在此。壬午孟夏。畸笏老人。】所以这些批语是“脂砚斋”有意透露给我们读者的很重要的原始信息。 而第一回批语:“余常哭芹,泪亦殆尽!”万斯同卒于1702年,万言卒于1705年。时隔仅三年。 据此我们知道了“脂砚斋”就是和万斯同一道修订《明史》的万言。他们是亲叔侄关系。 (未完待续)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 a$ T s/ R9 m. p' R山村牧笛 4 D. H4 X; s# T5 T,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