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是1968年生,1981年农村庄稼地开始承包到户,父亲在县水泥厂工作,一周4天休息日,往往集中在一起调休,一般调休都是家里要办特殊事情。
6 ~0 M1 j* C4 N2 A4 ~ 比如:家里猪崽要结扎;家里猪圈粪要出栏;亲戚要盖房,曾经亲戚帮过我们,父亲有泥水匠本领,自然要给亲戚帮助;缴公粮;卖烟叶,需要和供销社收购人员讨论收购价,毕竟想多卖几个钱;把自家多余的红薯,用架子车拉到洛河以北的翟镇,换大米,换白菜;父亲还要把自己一年需要吃的粮食送到乡粮管所,换成粮票。1978年,父亲是合同工,没有给生产队缴18元,生产队每月给32斤粮食。1978年,中央把合同工转移成全民合同制工人,不再给队里交钱,队里停止供应口粮。
1 S# A7 z: F! J x+ E q% V 母亲,领着三个孩子,奶奶帮助母亲做饭,带小妹妹,小妹妹1975年生,奶奶身板大,佝偻着辈,把小妹妹按在腰间,穿梭于厨房。我也学会让妹妹坐下我的胯上,一手拦住她,和同伴疯着耍。那时,生产队采用公分值,强壮男劳力每人每天10分,其他有9分,8分,一般刚刚出校门的先定8分,然后,实习一段时间,统一升公分。母亲是要强的人,干活不惜里,也和几个婶婶享受10分,年终根据生产队可以拿出来的现金总额,除以全队社员一年结余总公分,得出每公分的价值,然后乘以个人一年总分值,就是一年现金收入。没有劳动力的孩子们,每人每月都有粮食标准,多少斤粗粮,多少斤细粮,都根据生产队自己实力配备。 每一生产队都保证一眼机井,机井旁边是菜园子,一名菜园工保证三天分一次菜。& U0 g+ Z! X( g" |$ _* a% s
生产队都有牲口院,一般一辆胶马车,两辆牛车。胶马车相当于现在公务用车,要承担出差任务,一个车把式,一个跟稍,遇到急,险路段,走在前面,揽住前稍马,执着前行,避免马惊车飞,好路段,坐在车后面看风景(相当于公车旅游),回去以后帮助卸车,卸套,马打滚。当然这都是精灵人,才能胜任的岗位。坚持下来有的也可以升任车把式。
R/ W( m% S' g* ], h) F. N* y- L7 v 1976年,我们村脱熟人,从洛阳拖厂购买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又购买一辆四轮大轮拖,1979购买一台匈牙利牌黑白电视机,购买发电机组,1980年购买一辆南京牌轻型货车,购买电影放映机。1977生产队也有手扶拖拉机。1979年秋,每人分到一斤猪肉,免费的。
% V* \6 a- {9 q; _& }! f* d3 @ 社员们都很爱集体。我们生产队有一头牛,体量大,白色,连续生出4头牛,我奶可喜欢了,说:水白牛真添欢(于)人,有了这些小牛,犁地拉车,社员省多大力。腊月二十四,农村蒸年馍,奶奶蒸枣花蜜,蒸麦垛馍,也要蒸黑面馍。黑面馍蒸成了,用手巾抱住,让我送到生产队饲养院,给水白牛吃(奖赏她,生小牛有功)。
- i) T9 |% M! W G* F" }! `, ~8 a 爸爸深知食物链价值。他说:雨水勤,太阳照,红薯叶茂盛,疯长的红薯叶会抢养分,不利于红薯结果,吩咐我,下雪后去地里刷红薯叶,回来给猪吃,但是,刷红薯叶每棵上刷一点,不要集中在一颗藤上刷。这样红薯透风透光,有利接果。猪吃了红薯叶,毛色量,上膘快,肥头大耳,好级别。猪换回来一沓钱,给一家人每人裁一件新衣。过春节。# Z5 k4 K/ P6 o% C1 r
农村原来往往几十口人,挤在一个院。那时,一年就是吃饱穿暖的水平,也没有多余钱。1981年,责任田分到家,粮食增产了,农民卖粮有结余,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翻建新房。准备单门独户过日子。1981年,我们原来和四爷一个院,四爷两个孩子,要结婚,一个院实在容不下。申请宅基地,乡里批准了。1981到1986分阶段盖了,两间厦房,五间砖墙楼板房。" P9 ~( g2 L$ G& ?& L4 _2 G
1992年,南巡谈话以后,河南省提出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根本全国粮食产量,研判化肥和种子助力农业发展,吃的问题已经解决,所以,在国民经济逐步增长情况下,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提出“在农村一户可以拥有一处住宅院”。和城市职工房屋私有化改革同步进行。在住宅院,母亲养过猪,喂过蛋鸡,养过兔子,稍稍改善经济状况,没有迅速提高经济收入。' S+ L5 e1 p, d* v) ^
同一时期,村里开办氰化钠厂,和我年龄相近的人,都在作坊干活。氰化钠是冶炼黄金的溶剂,在豫西小秦岭山区,二十世纪前,冶金很盛行,可能有利于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国家鼓励产业。村里有钱了,1997年,村内道路铺柏油,吃上自来水。再后来,村里集体经济停滞,自来水也不能用了。直到2015年中央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才又用上自来水。
$ K* T8 y% j* \: { 十年看发展,必定上台阶。关键需要紧跟中央步伐,发挥地域优势,抢抓资金优势。1984年,村里出现第一批彩色电视机,少数几辆摩托车。1995年,每家有一辆三轮摩托车,用于农业生产。2023年,每户有电动自行车。2/3家庭用家用轿车。1/5家庭在镇区有一套住宅。
+ f* U, @" L" ^/ N 5 ^7 `5 L5 F* k0 D4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