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抚摸一下疼痛
6 z9 t0 i1 w9 V1 x$ C/ }$ C/ {- }1 l$ D7 N- G3 d" D
跨年之际,想过往悲催故事心绪莫名,看手机舆情汹涌无所适从。打开电视,跳过笙歌鼓乐,竟又被“红顶子系列”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李卫当官》《宰相刘罗锅》吸引,连续看了些时日,郁闷也有所缓释。 这几部电视剧的编排,很适合咱的欣赏心理。这些连续剧里,皇上都是以江山社稷为重的伟大的形象,大臣或者是忠诚无比敢于斗争的汉子,或者是能力过人时时处处让皇上高兴以减缓皇上工作压力的爷儿们,老百姓受苦受难之时巴望晴天总能等到天朗气清之日。 这几部戏艺术水平所在,还在于看官可以从中给自己找一个位置,顺势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老师。比如,咱可以假设咱坐到了皇帝龙椅上的时候遇到那些事该咋办?咱也可以假设咱在朝廷行走,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咱当了官,给别人办事,人家送点银子,咱收还是不收?咱是平民百姓,遇到强势欺负该咋办等等。这些红顶子剧能教给咱很多方法,让咱浮想联翩,咱如果深入剧情还能和里头的皇上、大臣等有头有脸的人物切磋一下……那里面平民们的事儿咱好像见得多啦。也不必太上心。 今人拍摄古代题材的大片,一般以皇帝为根,分出忠臣、奸臣两大派系,形成“人”字形的故事线索,再编造情节,形成皆大欢喜的效果,这样,既能播放出来,也有收视率,也显得社会文化很活跃。 经过多年琢磨,我认为忠臣、奸臣之说是个“伪命题”。古今中外,只有贪奸之事暴露后,被“拿下”的官员才有可能被叫做“奸臣”,在职的官员个个都是忠心耿耿对皇上的。他们中间有些人贪赃枉法,也是得益于所处的那个位置,他们要保住位置,必须让决定他们位置的人高兴。贪奸之事都是暗里勾当,即是很多人都在这样做,也只能保持在心知肚明状态,绝对不会做经验交流的。这些人事对社稷稳固的危害,犹如蛀虫蚀梁,每个虫子都觉得自己所做的是不碍大局的。在蛀虫泛滥、长时间噬咬才会见效果。因此,我觉得不宜于用忠奸观点看历史。咱可以想,很多文学文艺作品中,忠臣都是胜利者,如是,那个朝代是咋结束了呢?最好也别归罪于奸臣——那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呢。但是,忠奸之斗确是历史电视剧很好的看点,热闹啊,有趣啊! 以大清为题材的这几部红顶子剧,围绕着皇帝领导下的忠臣和奸臣的斗法展开。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和珅和刘墉罗锅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这俩人几乎成了历史上忠臣、奸臣的形象代言人。和珅揣摩迎合伺候皇上心细入微,深受皇上的喜爱,同时他嫉贤妒能无所不用其极打压刘宰相;刘宰相正气凛然聪明过人也绞尽脑汁给和珅挖坑下套挖坑戏弄,编得绝非一般水平。 当然,从文化角度认真去看,也会看出其中的有些情节,明显侮辱了和珅或者刘宰相的智商。如刘宰相被挤兑出京,行前把假金条装了十大箱,包装的像真的一样,又设局透信给和珅密亲信,致使和珅安排拦截了箱奁及刘墉,隔了一夜上朝,和珅先告刘墉贪赃,当着皇上和众大臣的面打开箱子后,刘墉咬定是和珅把自己祖上攒下的10万两银子给给掉了包……刘宰相为人申冤,利用皇上金口玉言杀了和珅亲戚,和珅竟然同皇上共谋,安排两个美女勾引编修《四库全书》的刘墉在刘墉“失身”后再进行挖苦讽刺…… 所以,看这类电视剧千万不能当真,只当历史笑话去看。咱只用跟着剧情走,笑了这个笑那个,一笑解百愁,也是可以减缓疼痛的。看起来电视台也有这个意思,在社会出现某些焦躁情绪的时候,在长假期内,就会播送这些红顶子剧,帮咱舒缓一下情绪。像最近,不少“阳”者在那里哼哼咳咳难受,阳过的在微信上嘻嘻哈哈交流,红顶子剧再次播出,就像一味文化佐料,虽说对扑灭疫情不济大事儿,但还是起到了抚摸疼痛的作用。
* {$ o) A: ?0 H- ?0 C( z8 Y0 f0 f* W# b: ~9 j1 o9 I
$ L! ~( \7 [1 Q- W7 c; E* m! w& t# e' K8 `
( P; ` \& k$ V! \: Y
/ |* F) P5 B5 S" p$ G+ l; }( P3 K) U( r9 A, ` d) V
6 g. p( K; J! a6 q) _- A, X
, p8 Z2 b4 W& Z5 W6 q+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