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母亲素描
$ a7 x! u2 c; D( G2 h$ e6 ? 黄河渔夫 , C; E' ?; p, A! J/ \! L7 R _6 I/ c
! _/ {9 j* v2 S7 E4 s! z2 }* J8 Y 这几天,我寻找高中毕业照时,发现了斑驳的针线筐儿。母亲的音容象素描画徐徐展开。
+ z3 b1 [8 d& W1 D 我家和外婆家,分属我县两个乡镇的村庄。都盘踞在突兀的小山岗上,隔着着条潺潺的小清河。
0 D8 c z0 C% P9 h4 ] 我母亲七个姊妹,她排行老五,外婆给她起名“刘玛瑙”。她中等个头,干净利落,她是老家出名的“好针线”。 8 w" M, w6 {; s+ w4 |9 S8 I8 W
我不敢相信,她满是老茧的手,竟那么神奇,盘的蝴蝶布扣,展翅欲飞;纳的寿星喜鞋,仙桃吐芳;缝的婚庆被服,喜鹊登枝等,图形栩栩如生,件件象精美的艺术品。 , \: j& l2 V, z& \' n, P
小时候,奶奶常讲,我母亲嫁给父亲时,两家都穷,门当户对。嫁妆极其寒酸,一床外婆缝的薄婚被,一个木质高脚脸盆架,一只柳编针线筐儿。
9 c! O% ?% B2 L. [/ m0 U 这只陪嫁的针线筐,成了母亲的“掌中宝”。闲暇时,她粗料细做,缝补拼接,裁缝出了一大家子人的温暖。 8 ]" i& }0 i, ]% z) U" _7 P8 h% ?
她平时最先起床,洒扫庭院,蒸煮早饭;夜里,独坐孤灯,做针线活,吹灭最后一盏灯才入睡。 ! `6 ?7 ?6 x: L6 {2 J
记忆犹新的是,上体育课时,我特喜欢只玩具布沙包。她安顿好猪羊鸡,洗涮完毕后,点上盏煤油灯,捧出针线筐儿,测量剪布,飞针走线。一盏茶时间,就做好了内装玉米的沙包。我四姊妹抢着疯玩,投掷间呼呼生风,划出道道美丽的狐线,重重地落地,而金身不破。
$ Y+ x) q) r5 d' I) C 第二天,拿到学校里和同学们玩,个个玩得满头大汗,但心里乐开了花。她开心地挑灯夜战,满足同班同学们的好奇心。
8 t# C( f8 l5 G/ W; G 邻村的老光棍哥娶媳妇时,她不顾风雪,走六里夜路,装缝了“龙凤呈祥”的婚被,老光棍感动地手舞足蹈,热泪象熟透了的果子滚落。
8 n7 Q; q, h6 `/ T8 A0 c: b 还有,她礼让邻里,生活上将高就低,既爱花又挑刺,和身边人和谐相处,是大家眼里的“明白人”。 % \) Q s4 ^$ P. i
我母亲有句口头禅:“针线筐儿小肠胃大肚量,啥都能装,人勤家业旺,吃饱穿暖不作难;树绿在根,人好在心,该出手时就出手”。
a( K2 f5 k$ Z5 A: h0 m1 {- v8 T( ^ 如今,我母亲也已作古,勤俭博爱的家风犹在,它激励着我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去描绘幸福生活的工笔画。
+ v1 f9 ~# b. G5 b7 l: p!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