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W ]3 S2 }1 `' ]+ g3 `八、圣诞实为狂欢节 中国青年借此乐 基督不是在12月25日诞生 没有人知道主耶稣降生的确切日期,根据《宗教百科全书》记载:“十二月二十五日原是异教布鲁玛利亚的狂欢节日,十二月十七至二十四日是土星教的节日周,是庆祝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和庆祝‘新的太阳’——罗马人在这一周狂欢庆祝。圣诞节节期不同是因为历法引起的。每年的1月7日是东正教圣诞节,受东正教文化影响最深的是俄罗斯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独立派。天主教廷不得不移岸就船,宣布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基督生辰’,十七至二十四日为‘耶稣诞生周’,从此它成为了基督教的圣诞节日,纪念耶稣,人人欢乐庆祝。但此日原是罗马太阳神的生日。 圣诞节聚会作乐吃喝好时光 圣诞节向来突出的不是庆祝耶稣诞辰。按理说,12月25日是耶稣诞辰,不过学者早就指出,圣经中压根儿没有提到这个日子。在欧洲许多地方,12月份意味着大吃大喝。宰牛杀羊,饕餮一番,这样冬天就不用喂养它们了。崇拜太阳的异教徒会在标志着黑夜时间开始减少的冬至日庆祝一番。挪威人对圣诞节的庆祝要从冬至日一直持续到1月份,燃起硕大的圆木,狂欢作乐一直到余烬将息。 4世纪时,教会领袖为了在宗教市场上多获取一些存在感,同意将冬至日之后12月25日定为圣诞日。大致就像给热门节目单上添加一个新节目一样。或者用《圣诞节之战》的作者斯蒂芬·尼森鲍姆的话说,圣诞节“不过是披着基督教外衣的异教徒节日”。到了17世纪,基督教已经变成一个纵情狂欢的活动,似乎完全背离了基督教的教义。名义上的理由是恪守圣经,不过清教徒说,“这个节日太糜烂了。” 尊卑秩序暂打破 这许多庆祝活动含有一种社会倒置。在节日期间,社会低阶层的人假装获取权力。主人或者雇主给他们放假,或者请他们吃饭;有些人说,这或许就是圣诞节送礼物观念的由来。 在1659年到1681年期间,庆祝圣诞节在马萨诸塞州是非法的;违背这一规定会被处以5先令的罚款。一直到工业革命前,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砰砰砰地敲击你的宅邸大门,索要美酒美食,不过饕餮一番后,第二天就会恢复社会尊卑。但工业革命后,富人住在穷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一群群前来捣乱的人不再是熟悉、可控的人,而是一些恶意的、危险的陌生人。圣诞老人的故事陷入了圣诞节谜团中。 圣诞装饰送礼兴 1840年,阿尔伯特亲王与维多利亚女王结婚后,对于装饰常青树的德国传统在英格兰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1848年,王室在圣诞树前的合影刊出后,美国人逮住了这股圣诞树热潮(从而诞生了现代圣诞装饰产业)。现在,美国每年的圣诞树销量大约有3000万棵。所有这些对商人来说都是大好的消息。不仅他们的商店不再有受劫之 虞,货品销量也大增。送礼物变得无处不在……许多东西被视为礼物的合适之选。1880年后,人们更愿意送制成品,而不是手工制品。 圣诞节狂欢夜屠城兽行 许多的中国人只知道过洋鬼子圣诞节、守狂欢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狂欢夜的由来—— 1898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打到辽宁省丹东市!12月24日这天晚上是它们所谓的狂欢夜!八国联军在丹东市发动了屠城兽行,570名中国妇女被强暴、凌辱。《日本邮报》描述:“联军以杀人取乐竞赛。法军将中国人追进死胡同,用机枪扫射十分钟,直到不留一个活口;英军将中国人赶成一堆,然后用炮轰毙;德军遇到中国人,一律格杀勿论。枪杀、刺死、绞刑、烧死、棍击、勒死、奸杀无所不用其极,街头到处都是砍下的人头,许多房屋里悬有首级和被扒光、肢解的尸体......”耶稣的后人就是在耶稣诞生的这天夜里、在中国的土地上使尽兽性、强奸、枪杀中国人民的。他们是“狂欢”了,可是中国的妇女、男人都遭殃了。为了打击中国人民的意志,让“丹东事件”永远作为中国人民的耻辱,耶稣的徒子徒孙们把这血腥的夜晚称为狂欢夜以示永久纪念。这就是狂欢夜的由来。 圣诞没有快乐,只有仇恨。耶稣的子孙侵我海疆,轰我国门,占皇城,烧圆明,霸香港,掠澳门,吞台湾,割江东,亡东北。划完十字,挥刀杀人,再念阿门。现在,子孙们亡我之心不死,扶台独,帮日本,部萨德,搞西化。新仇旧恨没齿难忘,中华儿女请远离圣诞。 中国人过圣诞没有宗教只有节 在中国,圣诞节与历史、传统、亲人或者礼物转送无关。这就是个青年们借此购物,出去吃饭,可能还会唱唱卡拉OK,这里更没有西方人在圣诞假期里的忏悔、焦虑或家庭摩擦。 2013年圣诞节,一个南方城市就有250对新人登记结婚。而在西方,很少会有人在这一天结婚,为的是避免来宾埋怨为了参加仪式而错过了圣诞鹅肉。在中国,丘比特和圣诞老人似乎搭伴给圣诞节带来了浪漫的味道。 中国人喜欢节庆。假如给他们一个庆祝的理由,他们就会去庆祝,即便他们并不明白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意义。这与工作太过辛苦有关系。中国的上班族工作压力大,他们会抓住机会让自己开心一下。幸运的是,老一辈人不会庆祝这个节日,年轻人也用不着去看望老人,可能会在约会的时候戴上驯鹿角头饰,去吃节日大餐,喝酒跳舞取乐。
; u6 D" B* m- U2 X5 J; h- J/ k*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