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学没有向个人借书的经历,甚至也不记得那个同学或者老师家有书的影子,也没有在别人家看书的记忆。可能是不一定没有书,只是没有机会见到吧,别人家大多不如我家这样孩子自由的环境。虽然是平房,大多家里是家属房(单元房),我家住的是原来的办公房,而且孩子的房子和家长的间隔两间,互不干扰。而且把边,在门口和大路上广场上玩也很方便。东院孩子多在我家玩耍。
中学时代也没有太多借书的记忆,学校是有图书室的,但一般不对学生开放,也没有空去地质队阅览室,不在一个院子了,搬到市里地质队可能没有图书室了,大多看的是杂志。
初中的时候刚改革,市场不很繁荣,书店也没有见过,也不记得县城的新华书店在哪里,百货商店里也没有很多东西。在街上吃饭似乎主要有一个
国营饭店,然后就是街上卖烧饼的炉子。来到市里上高中,市场就有点繁荣了。小饭店、摊铺很多了,书报亭很多,新华书店也不只一家,就是没有钱买很多书。饭钱省下点也只够买几本打折连环画和小本杂志的。
有一次爸爸一掷重金抢购几本大部头辞源和牛津双解词典的高大形象让我当时崇拜得五体投地。说抢购,是真的,那时候,书也很稀缺,很多人抢,只有一个新华书店有卖,去晚了就抢不到了。
也可能个别老师家里有,看过忘记了?似乎只经常去隔一排房子的s老师家,她家四个孩子,两儿两女,老大大娟是我的同学,二娇是妹妹同学,大家一般都在门口坐,偶尔进客厅没有看过书,不过打过扑克牌,一次过年包完饺子,一起打牌,该吃饭煮饺子了,
却在厨房找不到饺子了,经过一番折腾,发现被老鼠拉走了,在一大堆蜂窝煤里面,破损并脏乱,不能要了,记得大家还哈哈大笑,老鼠也要过年。。。那个时代老鼠很多。大学也是。
到了大学那是看书看疯了,学校里最喜欢的就是那特别大的图书馆,根本看不完的图书,拿着宿舍所有同学的借书证,一次借7本书,大家轮流看,尽力一天看完,第二天又同样。图书范围也从小说扩展到了人物传记、未来学丛书、历史等等。并大量涉猎古诗词,尤其是宋词元曲。
阅览室也经常流连忘返,可能因此也耽误了正经学业,人的时间真的是太有限呀,遇到这么大的宝藏(我们曾经不知怎么进去参观过,地上地下转都没有转完,真是直流口水、真真羡慕图书管理员呀),可惜即使再牺牲学业,挑灯夜战、走路都可能在看书,四年下来,也没看得了多少,感觉其中一间屋子的图书也没有看完,怎一个遗憾了得。
很多时候同学们一起读,整个宿舍一起废寝忘食只争朝夕读书并黑灯夜谈的情景也是很难忘的。
还有租的书,主要是爱情小说和武侠小说,不太划算,得花一毛钱一本一天,但是因为花钱,所以就一天内尽快看,尽量多的人看才划算一点,倒是逼着大家训练出更加快速读书的习惯。
还有买的书,这个时候大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后手里可以有一些余钱了。当有书市的时候,我们都特别激动,那书摊呀一个接一个摆很长的几条街道,人也很多,可谓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最激动人心的是书特别便宜,有不少是前些年出版的书,定价就低,还打折,有很多好书,书店很难见到,可能是新华书店库存的图书,一般都是几个大出版社的平装版,印刷字体纸张都非常好,真的让人爱不释手、乐不思蜀、依依不舍,但经济并不宽裕,也只能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最喜欢的书。
现在想起来还心里直痒痒,如果说离开读大学的地方有什么真正遗憾和不舍的,那首推是书市了,当然还有校图书馆,后来在北京和上海也逛过类似书市,也特别乐而忘返、难以忘怀,远远超过了那些知名景点。
上班以后,个体书店多了一点,但是书的种类并没有那么丰富,好书需要在各个书店里面淘,后来随着经济繁荣,出版社也多了,书也多了些,盗版书也多了,街上经常遇到买卖盗版书的书摊,比较便宜,品质不一有好有坏,有的还可以,没有什么错别字,只是印刷纸张排版差一点,买了随便看一下也可以,没有留存价值。有的错别字很多,没法看。
单位图书馆很小,书少且质量不怎么样没有什么可借的书。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看不到新的书,其实有点空虚,总是做梦梦到考试看不清楚卷子。
后来有了网络,就太好了,可以在网上书店随意买书,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后来还有网络小说、电子版报纸、图书,看书更方便了,也可以更加快了。更有技术网站论坛、技术支持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