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汝阳县南街火神庙位于汝阳县城南街社区甪里街北侧。汝阳县火神庙又称火帝真君庙。据庙内现存清代乾隆六十年《火帝庙重新神像舞楼院墙并铸钟碑记》记载:城之南隅,旧有是庙,方位甚妥协焉。创建之初,不知起于何时,大约建县以来邑人修之。依据记载,可知汝阳南街火神庙源于明代成化时期,历代报功崇德者,多次修缮。火神庙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五百多年,现保存的建筑风格为清代建筑。
南街火神庙又称火神真君庙,火神庙院落东西长宽40米,南北宽长50 米,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现存建筑一座:火神宝殿。东西配殿、卷棚等其他建筑均于2006年损毁。南街火神庙现为汝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四月初八传统庙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街原火神庙,门楼面南,有圆券大门,硬山式坡屋顶,面阔三楹,檐下施斗拱,顶为歇山式。房顶上均铺绿琉璃筒瓦,正脊与垂脊钸有吻兽与仙人等。大门其上悬有木匾,上有榜书“火帝真君庙”五个遒劲烫金大字。
透过正门可见火神庙主殿,火神庙正殿建筑是将硬山式建筑与卷棚式建筑相结合而成,两种建筑屋顶勾连搭起来,在抱厦与正殿间相交处形成天沟,也形成了线条流畅、风格平缓的弧线形曲面,使建筑的屋顶形式更加多样化,与正殿的屋顶形式相较颇具曲线所独有的柔和之美。大殿坐北朝南,前有悬山式卷棚,饰有斗拱,卷棚与大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房顶为琉璃瓦覆盖,从侧面形成流线形圆弧垂脊,垂脊两端亦饰垂兽。大殿屋顶上铺琉璃筒瓦顶,房顶有正脊和垂脊,正脊两端有正吻,中间饰有葫芦宝顶;垂脊饰有垂兽,兽前有三小兽。
正殿西侧辟有券门通往西院,院内为甪里故居等建筑。房屋建筑间规整有致,呈四合院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四正四隅”“藏风聚气”“阴阳合一”的哲学理念。院内有砖雕影壁,由座、身项三部分组成,磨砖对缝,砖作工艺讲究。影壁座为须弥座,座上有影壁心,四边饰回纹图案,角部有砖花。影壁以斜纹方砖为芯,中间雕刻有八卦图案。影壁芯上雕有仿木作斗拱及庑殿式屋顶,顶上饰有正脊和垂脊,正脊两端有吻兽。院中有古树和砖券古井。
南街火神庙对面为歌舞楼。据县志记载:歌舞楼由知县吕大抱创建于清代乾隆初年,歌舞楼坐南朝北,面对火神庙,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角出垂脊,檐下重昂五踩斗栱,房顶铺黄绿琉璃瓦。并规定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赛神大会。
汝阳火神文化并非单一的火神崇拜,而是一种农业文化祈福的客观反映。碑刻记载说:“夫自遂人氏教民火食,炎帝以火名官,火之由来。”燧人氏就是炎帝,是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钻木取火,教民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神爷。
从明代至今,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四月初八,南街村都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八庙会,这一天的民俗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四月初八,在火神社组织下,人们将火神塑像请出安座于神龛内,仪仗队列,鸣锣开道,猪、牛、羊三牲祭品随后,再后是安有火神牌位的轿驾,老百姓手执香烛紧随。请至到甪里街火神棚中。届时间,汝阳四乡八保各路社火铜器、排鼓、旱船、高跷等边走边舞,各路戏班,拱台唱戏。一时间,甪里街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比肩继踵,商贾会聚,民间艺人济济一堂,玩杂耍的,走江湖卖药的,卖包子凉粉的,拉洋片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卖古玩的应有尽有。
1941年后,火神庙先后当做县图书馆,教育局,公安局,检察院,文教局,文工团的办公地。2009年,被列入县文物保护点。
汝阳县地名办公室褚建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