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社区

标题: 《正月十五闹花灯》 [打印本页]

作者: 蔚蓝英姿    时间: 2025-2-12 16:45
标题: 《正月十五闹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
作者:张华臣
     我在部队20年,转业后被安排在洛阳市吉利区(现划归孟津区)地方工作20年,退休至今在洛阳市区定居……对于春节的记忆很多,单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就让我心潮涌动。20岁以前,我还在家乡长垣生活。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亮灯盏祭拜神灵,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不懂正月十五点灯盏的意义,只知道热闹、好看、能吃。更是喜欢看大人们做灯盏,母亲把黍子面或玉米面,倒进磁盆里,开水烫面,醒发揉匀,捏成灯盏,上笼蒸熟。我觉得她的手真巧,像变戏法一样,把灯盏捏得逼真形象,简直就是一个个艺术品。村里也有舍不得用面做灯盏,就用红白萝卜切段,中间掏成凹窝,雕刻成灯盏的样子。
% }/ m- m, g2 w  o- M. H% C   到了十五晚上,把灯盏添上炒菜用的棉籽油,放上用棉线搓成捻子,点亮送到天地神位前,送到院子、堂屋、厨房、磨坊、碾道、鸡窝、猪圈……在那没有电灯的年代里,屋里屋外的小油灯,在微风中忽闪忽闪,让寂静的农家小院,一下子明亮了起来。虽然大多数家庭为了省油,灯盏的光亮维持的时间不长,但从灯盏点亮时起,人们仿佛置身于神秘的世界里,心里顿觉亮堂畅快,使节日的气氛凝重而热烈起来。我和一群不太懂事的孩子们,跟着大人跑来跑去看稀罕,期待着节日过后,把灯盏煎烤成金黄色的美食。
1 m6 }- i& X% o5 D, S6 R, V    1968年当兵后,我开始在孟津县过春节。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年的正月十五前,我用竹子、秫杆编个灯笼造型,糊上彩纸,写上祝福美句,点上蜡烛让孩子们玩。后来,摊位上有卖灯笼了,我就挑最好看的买两个,女孩提着鲤鱼灯,男孩提着猴子灯满院子疯跑,和小伙伴们比谁的灯笼漂亮,比谁的灯笼亮的时间长。院里的孩子们,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大声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_  m$ S5 V8 Y' M  D+ j& o
    孟津县城的东西大街上,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欢声笑语观看花灯。马路两边挂满了各单位制作的灯笼。有谜语灯,跑马灯,大红宫灯……看灯人品着传统文化,体验着幸福人生。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正应了此情此景。当然也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时,天上飘着零星雪花,两边花灯闪烁,地上人头攒动,那更是别有一番情趣。1 Z: m( R- B5 U( C
    近年来,洛城每年都会在隋唐植物园、洛浦公园、王城公园、关林等组织的大型灯展。每一年都有新的(十二生肖)主题,并结合浓郁的中国民俗文化,以千年帝都为文化背景,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营造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景观。我们徜徉在一组组色彩艳丽、造型精美、构思巧妙、寓意吉祥的精美花灯之间,感受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所到之处人山人海,那些扛着女儿的爸爸,背着儿子的妈妈,相扶相携的老人,牵手并肩的恋人,欢呼雀跃的少年,个个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处处呈现着太平盛世之景……6 y5 I& I9 N7 e# c7 U' D
    流光溢彩的花灯,身着花衣的游人,浪漫潇洒的拍客,优美的背景音乐,混合的欢声笑语,上下交织,左右融化,把节日赏灯的气氛推向了高潮……5 K: s- A3 c! G4 h
  J! m8 c0 J; n
) i3 Y; _$ z. ~9 Y: s/ h

4 h0 W  e8 w* G, n# P( M/ z" M, n/ I* |- J" a4 ^5 n

& Y% y+ q- v7 j/ J: L; D
作者: bigboy    时间: 2025-2-12 21:14
欣赏佳作
作者: 青青墙头草    时间: 2025-2-13 14:50
东方怒放花千树,车水马龙不夜天
作者: 邙山窑洞    时间: 2025-2-14 09:13
幸福的夫妻档,资深的赏灯人。




欢迎光临 洛阳社区 (https://bbs.ly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