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社区

标题: ◎《赤子乡愁》——缅怀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诗+散文) [打印本页]

作者: 豫偃李红军    时间: 2025-2-12 13:30
标题: ◎《赤子乡愁》——缅怀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诗+散文)
◎《赤子乡愁》——缅怀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
7 n3 c2 N* l+ M  z# _2 t6 \% W- }% S8 k" }1 J
! S5 ^, H. o2 f  E* C$ R" P2 A
(作者李红军与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合影。2014年6月3日,拍摄于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博物馆。)

9 c( }/ F( O7 j* m  `% f6 Z, x9 }* e# f( i
◎给余光中先生(1928年-2017.12.14)
" p! \" t# n8 D
茶壶里的江水,
( l- g% @0 `8 \8 [/ e# c  W, l, c煮沸山寺的腊梅。3 I0 h7 N& U+ e1 r
一千零一个回归的春天,  N: n5 _* i- W/ G8 e
等待您的丹青妙手。
4 J3 a' q2 |+ {, L8 x# Y, \乡愁,3 T. i& W* f8 Q! N' S1 p  L
还在撒网,8 Y& Z+ C5 d( z0 i6 @2 I" b4 s
我们都是想要挣脱它的鲦鱼,; z& s7 U+ {5 O6 q- }
您振臂一呼," s7 t. ^# I" N
乡愁化为醇酒。
5 v, ^' P* i0 X$ i( h0 _等你,在雨中。
; e0 a' z! }# J: ?/ T. [0 o3 w我抛开油纸伞的檐角,
6 H8 j; R) N, Y1 f! [仰望天空的瑶池,
0 @  K: n7 b6 U, y) p+ @% d7 I( J. y红荷在青天之上绽作白莲。, h, j$ z, o9 W6 \7 A. Q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6 p& _5 [6 D
你我的缘分沿着爬墙虎,/ x$ w! k& W1 t# Q/ E
铺向高原,) t7 i+ z4 O  A! R" b) Q
亟待冲破积雪的蒸汽火车,
2 u9 d- \  V. A9 u& R: P驶过砾石的苍苔。
) x2 T" ]5 _$ W$ X您在彩虹中,
* |! o2 b0 X: P  C0 m4 E, \保持邮票绅士般的缄默。4 Y6 H! ~- z9 c& L
钟摆里,
7 ]* H+ v" X# s; u4 C. [8 n( i: X白玉苦瓜,( r) `! \9 ]- k% q# _# c: y* C
呼啸而过。# z& ]- H: ~% a, [/ k, N$ I3 \1 i
————————————
' D9 ], y' F/ E; ]4 h; j, p2 K* J; I4 z
       十年前的仲夏,我有幸在故乡河南洛阳偃师本土,见到了前来偃师参观的现代乡愁滥觞者、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那时,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尚未建设,他每到一地,兴致盎然,笑容中流露出孩童的天真涟漪和青春的烂漫色彩。他身穿着象征劳动阶层工作服的双肩背带裤,满头银丝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镜片后面的一双眼睛总是递过来探索和迟疑的目光,而薄薄的嘴唇吐出来的则是坚定和睿智的话语。
" r& }# H+ o4 C/ o
6 \3 x* v8 s1 |2 H! ?" S% c1 m( w
       在偃师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舞台上,镁光灯把焦点积聚在他中等个头而坚强挺立的身板上,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也把目光聚焦在他瘦削而坚毅的脸庞。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慷慨演讲还是激情朗诵,余光中放弃了人们热衷的建议,对于成名作《乡愁》一诗,他始终只字未提。他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江苏南京。我起初想,七朝古都偃师可能和诗人的血脉没有交融的余地,但转念一想,偃师被考古学家和学者们誉为“最早的中国”,也就是说偃师是华夏儿女的原乡,祖先们居住的源头之乡。% P# O% q# p* A& x7 c

. s2 w+ e  R. s5 `; ^. ~       《乡愁》中的汉语组成的诗歌矩阵,如果能够在偃师经作者之口演绎出来,那该是多么神奇而美妙的事情啊!我们想要亲耳聆听被收录在语文课本上的《乡愁》的歌吟,而这个愿望还是落空了。要知道,余光中的诗文是当代在回归古典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代表性人物,这里没有之一。当然,他眼神中独有的“余氏质疑兼批判精神”始终都在,他微驼的背的侧影总像蝇头小楷画下的问号,被观察者的目光放大后晕染在人生的国画宣纸上。5 d$ G; j# l" A5 m2 L
5 _, F) S8 d/ J" m* M1 J
       乡愁究竟是什么?时隔多年,我始终有一个心结。
( c) Q6 Z- X/ l  s* r. o
1 M0 X  p, s3 [' x
       我出生的村庄伊滨区李村镇南寨村因为拆迁,使得我回乡的次数,由原来每年清明为家父上坟和年底为母亲领取过年福利仅有的两次逐步增加。街坊邻居和远近亲戚见面寒暄时,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回来转转都不错了。我知道可亲可敬的乡党们,是想从我外貌和精神的变化,通过回忆并对照我离开故乡时的浅显印象,来回忆他们自己的峥嵘过往,也就是通过他人关照自我,不至于迷失。翻过来,我回乡的目的大抵也是这样。' i! s$ c2 |) S( ~$ e; R0 Y% K( k

& S# s* e7 J7 K$ x' E& _       村口通往田地的大路正在被童年的记忆蚕食,越变越逼仄和浓缩。屋瓦上不仅有拂不去的霜花,更有岁月镂刻的苍苔。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和花草,越来越多地堆积在被阳光遗忘的角落。镰刀和锄头如果能开口,想必也会甘愿放弃同机械化农具的争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支撑起来的昼夜,有着三千丈的白发,更有着读书郎痴心梦想的尘与土、云和月。病魔找上门来,他们因为手头拮据曾经苦捱过。幸福找上门来,他们笑着掩藏起泪花转身投入下一场风雨中的稼穑。他们可能咒骂过命运的酸雨,但从来不曾唾弃过故土的颗粒。
% y8 |9 E2 s$ I; j$ r; n
, O7 u! D9 m: @" n0 q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告别故乡来到偃师县城求学。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背井离乡的日子,乡亲们就是那样活过来的啊。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也情愿做故乡的赤子,端过一阵子的铁饭碗,后来又被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刷得锈蚀斑斑。我像其他小市民一样,把坚硬的水泥道路、闪烁的红绿灯和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视作人生的田园,为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和诗与远方不停地劳顿和奔波。每当我受到挫败,就会把目光投向故土,一种名叫乡愁的滋味席卷我的舌苔,命我品尝人生固有的苦涩,肆意沉浸其中,洗刷尽顾影自怜和恬不知耻的劣根,并带着一身的葱茏从锐意中解脱出来,走向又一个被观念和行动不断刷新的靓丽曙色。, l- b  B& w4 [$ q& R
, e" i9 m" y  f) X7 v& R2 |
       我每次回乡,都没有在故乡隔过夜,也就是没有在故乡住宿过一晚。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色本来属于我,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把握,我如果在故乡住上一晚,没准儿会挖掘到沉淀在铁锅底部的天鹅星座,里面有故乡所有画图的打开密码。我通过返乡度过的短暂白昼,推测夜晚的黑灯瞎火与神秘莫测,就像我通过我的生活推测故土上人们的生活一样。而乡愁,就是用于推测的手段中最直接最心动的连线,但这样做理论上行得通,现实上则行不通。我冥冥中知道,你必须深入进去,把乡愁的导火索彻底燃烧殆尽,回归到故乡故土故人的身边,甚至回归到故乡故土故人的黑夜,哪怕只有一次,那也是血脉交融的感知和体验。' A- H% V8 `& G# ]7 L) L! m7 e

) x4 z  g4 [* I4 a       故乡的夜,还在光明的帷幕中等待着一名赤子的涉足。
& y! }1 G+ {- i" B# @1 T

% q( t' I- a1 n3 ]! e       我终于明白了,乡愁就是只有你的到来才能燃尽人生悲喜交加的冲天烟花……带有戏剧性嘲讽意味的是,据说某著名诗人是陪同余光中等人来到洛阳的,当活动策划者提议到距离洛阳不远的偃师参观时,那位诗人放话道,偃师没有我的知音,我就不去了。我听说这则轶闻后,淡然一笑,这只能说明那位著名诗人骨子里,压根儿就没有华夏乡愁。3 @3 W  L3 e* T' H7 _, f

2 T  _) _3 v9 L/ l. V# i' X       对于我的故乡偃师来说,余光中仅有的一次到来,恰恰就是对于华夏乡愁的一种释怀……; S  E  O; }# {

3 w3 o; m# ]2 r% N  ~. K8 c' S" {+ N: ?- i6 j' f2 S

作者: liuxinan    时间: 2025-2-12 16:29
  q4 Q& L/ G2 p
学习
作者: 石在    时间: 2025-2-14 09:14
关注。
作者: 文君    时间: 2025-2-15 15:31
学习,致敬,问好:春安。
作者: soot    时间: 2025-2-15 15:52
一首乡愁颂,多少游子情
作者: 青青墙头草    时间: 2025-2-15 16:00
一腔赤子乡愁,一次夏都相会




欢迎光临 洛阳社区 (https://bbs.ly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