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O( f8 Z& S4 N' \7 ^' O" e# m4 V 25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刚过古稀之年的孔子得了一场病,气色日薄。弟子们和医师们日夜守候在病榻,都想多挽留住他一日。多一日,是一日。每个人都想把他一生中那些金子般闪闪发光的言行,牢牢地铭记在心。 2 h+ q2 Y3 K! |4 [4 s) }. O. i2 \6 M! U) u2 q' \" F6 W
弟子们围在孔子身边精心护理,却往往欲言又止,唯恐打扰他的休养。每个人的脑海不断浮现着孔子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但是,那种往日畅所欲言的交流,受到了医师们的限制。不要打扰一个老者的休息,如果没有一味药挽救一个人,那么,休息就是最好的良药。( V( {( U9 j. u! |3 G" h
' n3 g) ?9 }% ~0 d0 V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阖上了那双充满星光和花粉的双眼。留下一地缤纷多彩的落英,一地掷地有声的话语。特别是他难得而有限的行动,像一条溪水推动一架古老的水车在仁心中不停地旋转,浇灌着旷世的人文根脉。 2 ]/ d. N! ]( ` - j$ Q& i2 J# ] 问苍天:留不住孔子的伟岸身躯,如何留得住孔子的万古精神?弟子们为孔子守墓三年,三年的风雨刻满恩师的音容笑貌。弟子们在白雪和青草之间,燃亮迢递的心灯,诉说恩师曾经在世的美好,就连恩师对弟子们偶尔的批评之语,也显得弥足珍贵。三年后,弟子们各有各的家室,各有各的田园,虽然不一定各有各的仕途,但是,必须去奔赴。 9 l7 a' V4 B% O3 X% X, j9 b& ^; f9 j
除了梦中,如何还能再遇见恩师?守墓结束后,弟子们依依不舍地分手,只有子贡一个人在孔子的墓畔构筑了一件茅庐,顽固地留下来,说要再陪陪恩师,免得他一个人寂寞。子贡与孔子固然阴阳两隔,彼此却每天每夜进行生死对话。在守墓六年之后,子贡这才离开。 / p$ d# P8 w$ M0 D" V4 g2 M9 k . o0 O7 P4 D, P 时光如水,“逝者如斯夫。”时间的流逝正在稀释孔子去世带给人们的伤痛。但是,弟子们一旦两两相遇,或者众人聚会,对孔子的思念之殇就会翻江倒海。怎们办?据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记载:有若长相酷似孔子,加上他的学问、人品都被同门认可。于是,众弟子就尊有若也就是有子为师,作为相思煎熬的一种解药。, T. C# `8 o1 q1 Z, _& L
8 S M' }4 H$ h- T 孔子的弟子有若(有子)虽然在长相、人品方面酷肖孔子,并因此被众弟子推举为孔子的形象代言人,但是,孔子的地位和影响非但无可撼动,久而久之,更是无可替代,弟子们必须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来怀念已逝的孔子。! f, y7 E( i" r9 ]8 b; R. J
4 j8 o+ a$ h4 a, d 据《礼记·檀弓》记载: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意思是,子游说,有子说话很像先生呀!子游的一番话,说到了孔子众弟子的心窝。事实上,有子乐意而且也正在担纲孔子的角色,好让孔门弟子有个精神依靠,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就像子贡延长为孔子守墓的三年为六年一样,对于怀念一个伟大的人物,总是有局限性的。- A6 g( c( e! G5 I0 a
( c7 X9 F1 l- Q+ Z4 t" R 据说,被这个建议发动起来血脉和情愫的每个弟子,各有所记,大约数百篇之多,基本上每则、每篇都紧紧围绕孔子展开。可以想象当时的记录规模有多么巨大。而现存的《论语》只有20篇,合602则。很显然,孔子说过的话,不可能只让一个人听见,如果大家所记雷同的话,必须删削,只保留下来最精悍、精辟、精警的一条。( s s% w6 P' B/ p: v( h% x4 l
8 R- B# x6 ~, R& R1 K$ [ 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依稀望见,众弟子或者闭门造车,数日后碰头念诵并展示;或者交流切磋,当场回忆起某个场景刀笔刻录;或者发掘线索,遂即采访当事人获得证据。弟子们要考虑尽可能多的展示孔子的言行,还要考虑成书后的竹简的总重量。普通的一片竹简的长、宽、厚为:30*2*1cm ,重约60克,可写30字。而卷起来的一卷竹简至少20片,大约容纳600-700字,重约1200克,即2.4斤。现存的《论语》共计11705字,相当于20卷也即400片竹简,重约48斤。7 a' @7 |$ W: u
4 ^7 {0 x$ y. K! [ 现在我们编纂一部书,一般都邀请有顾问,统筹,主编,编委,编辑,校对,审稿等一大帮带有头衔的人物,且牵头者还必须把这些名衔统统写在这部书的扉页。书火不火,先混个脸熟、名字熟早说。 6 b @$ T" Y& d9 K( W( x f& c4 `' `0 ~) [" l
然而,很可惜!大名鼎鼎的《论语》竟然没有。9 o c- n5 v; ~" K! z
* j' x; \% O: f% m9 F h' h* l
奇怪吗?奇怪,也不奇怪。说不奇怪,是因为在过去的2500多年,都很少有人真心探讨这个问题,往往是人云亦云,一笔带过:《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 & [/ X9 X: A3 L& G; M! Y6 g" T+ Y- e, M
现在,我们就要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w. [2 Z- p4 Z' r3 \
) y5 f' o0 N8 F
孔子有句名言:述而不作。意思是指他只阐述前人的理论、学说,自己并无意去创作和创新。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表示直到他生活的时代,天下应该写的书都已经写尽,起码他认为前人遗留下来的书已经够用。所以,孔子只是删削、编订、整理《诗经》等前人所著,却不动笔写下以自己的名字串联起来的任何作品。! U3 \8 x: u A% |( h! w' J
! j5 q' t) t6 }5 D+ q" J- Z 注意:孔子的这个看似固执的观念,像一个魔咒笼罩在弟子们的心头。在弟子们各自写下和收集的即将汇入《论语》篇则中的文字,凡是开头或结尾带有个人化、名利化烙印的写作者和收集者的名字,则被一双手挡在了孔门之外。; V8 k4 m- E" b1 `1 ?7 M2 F) p
* p& M: X( f0 @, r; o+ z( D' E
这双手是谁的? - i) R& [: r7 k9 u& d" [. o' N3 x, }; p
俗话说,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1 x$ E- V: |5 r$ b* v: {4 q6 o $ [# a- O' |" c4 n/ I9 E1 X 在《论语》中,子曰这两个字,出现了100多次,到现代几乎成了一个凝固孔子血脉的词汇。编纂《论语》的众弟子,肯定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孔子在《论语》中可以称子,其他人要称子,必须附带一个姓氏所属的字,比如有子,曾子这两个人,其他剩余的2998名弟子(按孔子弟子3000人计)均没有这个待遇。 / U3 z5 A8 o8 B& i; M- ? 0 ^- s1 S$ c, m; F3 d2 f8 C+ k4 _ 其中,有子最值得关注。有子曰,在《论语》中总共出现4次,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出现,这样的重复、复出,是一种人文力量和个人魅力的显示。前面我们说过,这肯定跟有子的形象和影响有关,更跟有子及其弟子或者门人极有可能是《论语》的第一编纂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U9 | Y( A# ~ |, [2 u4 t
- ~& J1 c* D6 w+ z" v
四次“有子曰”,分布在《第一·学而篇》和《第十二·颜渊篇》中。特别是第一次出现的时机和位置十分玄妙,就在《论语》第一篇第二则: 2 [- A# h5 h: ]6 S; K( B" p, M- b g* X5 Y; u1 g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 j" k Z1 n Y# t' a 1 Z8 D2 L/ e. e4 C 这样的编纂顺序说明:孔子弟子有若,不负众望,业已担纲起扮演孔子角色的最佳演员,类似于周润发在电影《孔子》中的精湛演技。有子极有可能倡导并编纂了《论语》。! t$ F1 b# G) H" A
+ y& Z' @! l. M 同为孔子弟子的子游,说有若说话的样子像孔子,不是说有若在与人交往中,有意模仿孔子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而是说有若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从体型上的形似达到了思想上的神似。2 N3 y* O0 Z/ I/ n8 k+ B
9 K4 q2 ~2 \4 v0 u" T 《论语》的编纂,也正是从汉字语言文字的形似,抵达内容神似孔子思想的过程。有若深知其中的三昧、玄妙和精髓。$ ~4 C C9 p5 y5 J4 s
; r* w2 F- b9 L9 P+ n
有子可能明确规定:永不署名哪一条是由谁记录的,因为所有的荣耀统统归于至尊恩师:孔子。编纂《论语》如果有功劳,那也是众弟子的功劳;如果因为书中言语不当,有辱孔子的脸面,那同样也是众弟子的罪责。当然,后面这种情况根本没有。9 q, Y* ]+ W6 o" k3 `
% i) [) ]% } T+ P% p+ }5 m 如果我们考虑到一个编纂者不可能把跟自己有关的《论语》条则,放在首要和显眼位置的话,《论语》就很有可能是有子的弟子或者门人编纂的。 - ~3 ]" _# X- F2 A5 e) o- ^ , _/ _! N' E! v 不可否认,有些不出名的弟子可能也写了一些条则,贡献给有子及其弟子或者门人。但是,就像现代社会想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一样,因为记录者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很难被选用。, T- r7 Q7 B0 p W" M& f- H
$ l( d- u* s2 a( Q 《论语》的文字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但是正是这些有限的文字,彼此跨越篇章、条则的限制后,经过互相碰撞,就能迸发出数亿兆计的璀璨夺目的无限量的人性光彩和素养魅力!. \' `" P' X/ [/ Y; t2 D
) Z% u$ R+ [/ V8 G& a: J( l; ^. H
2024.04.23-24偃师。% s0 I& U. |4 B9 g; T- F; W
% Y. f0 n5 M# |! {9 v( m* v2 l作者: sunjikui3370923 时间: 2024-4-24 15:05
读后有获!作者: 青青墙头草 时间: 2024-4-26 18:33
- i H' d- i" F9 L
编纂者,深深隐身《论语》之后,感觉那个时代孔子弟子们个个都是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