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社区

标题: 木匠情思 [打印本页]

作者: 13027637990    时间: 2023-12-7 22:42
标题: 木匠情思
木匠情思
8 P6 i" L8 M! j/ C# s7 B正文:, O3 X% q4 T& A5 ^- r1 z# Y. l# y
      过去,在农村有许多“匠作″人士,什么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而我最感欣慰的是木匠了,之因为木匠走村串戶,冬去春来,一年四季是吃百家饭的人,实在是令人漾慕。
* L* ]* W2 ?+ D& D; G3 t3 q0 x      曾记得,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为养家糊口,跟随一大叔到陕西省黄陵县,去学木工手艺,我当时高兴地背起行装,远离了家乡,经历了三年多的学徒生活。3 B1 ~$ y; ]' u0 K; `- v
     俗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学艺期间,虽没经师傳挨打受骂,但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风格还是率先做到的。每天除了正常干活外,给师傳端吃端喝,刷锅洗碗的小活儿是常事。* o5 N+ W  W0 J8 ]6 N
      那年月,在一年四季里,我始终和师傅保持一致,走到那里,那里就是俺的家,一心一意学手艺。
* Y8 w+ E5 q! Z8 G7 D8 g5 J' Q     记得在当时,咱洛阳到黄陵学木工的就有20多号人,一般情况下,一师带二徒,每天随时听从师傅召喚。
- `: W' m+ E: |5 N" ~     我们从事的木活,一般均离不开为儿女婚嫁之用的衣柜家俱、寿木寿板(棺材),还有建新房时的大梁、门框窗户等等。- [7 N( v$ h9 Z7 h
    一次,房主家里邻居焦某,一周内来了几次看我们在干活,师傅心里起了疑云?问起原委,方知焦某是想给其老父亲打制一副寿板(棺木),可就是自家经济条件差,一时拿不出工钱。俺师傅得知情况后,为焦某的孝心所感动,于是我们就加班加点,接连干了好几个晚上,使焦某感激万分。师傅的善举,使焦某承情不过,热泪盈眶。
7 e) ?1 \1 ^8 `7 P: K0 s     在20世纪50年代的陕西农村,生活水平较为富庶,大部分农家主人,都是给匠作人一日三餐.支应的是,白面条、白面汤和白蒸馍,“一天三白″,是匠作人最高待遇,当地人说:“洛阳匠人,好样的!河南人,淳朴善良,干出的活儿,让主家放心!″
9 ~; [- e6 g& k! s" n) {( I9 y    当我们师徒每每听到陕西老乡的咵奖,心里总是暖烘烘的为之感动.。王罗框口述(王书敏)/文
+ C: a: m0 I3 [电话:130276379909 }7 Q/ q: V3 ~3 E) C+ V# G: K
住址:8 h; `2 |. Q* J
洛龙区龙祥社区居民.




欢迎光临 洛阳社区 (https://bbs.ly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