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社区
标题: 何谓教化教育?——《中庸》曰“修道之谓教” [打印本页]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8-31 21:24
标题: 何谓教化教育?——《中庸》曰“修道之谓教”
何谓教化教育?——《中庸》曰“修道之谓教”" N' y- e; C& s/ g9 [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人的生命来源于上天。上天平等赋予⼈类和万物的那个共同的生命本原,叫做“性”;遵循天赋本性的指引,随顺其本然规律,叫做“道”。修养⼈的心性,使其常住于清净光明之灵境,合同于大道,这个不断修学、实证大道的过程,就叫做“教”。
% m, [/ d7 h7 F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道也。是故君⼦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译⽂:“道”,是我们的身心一刻也不能脱离的“真主人”;若能够脱离开,那就不是真正鲜活的“大道”了。因此,大道常寂常照,住于身心,如明灯,君⼦戒慎乎其所不睹;如黄钟,大音希声,君子恐惧乎其所不闻。
1 E, X, r7 t6 x @
原文: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慎其独也。
9 s& v. M, ]! `: B
译文:大道真心清净光明,不生不灭,微妙神通。此心体起妙用,犹如明镜现相——天地众物及世间万象,莫不见乎此隐秘之时,莫不显乎此微妙之境。故君子慎守大道之真心——此天地间独一无二之圣物。
8 k" Z5 W1 g. H% R* o
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大道显现、化生万物之过程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大道真心亦空、亦假、亦中,一境三谛,一心三观,空有融通。在道的修习实践时,人心抛舍外缘,归于清净,喜怒哀乐之情感还没有显发时,叫做“中”;发了⽽⼜完全符合于大道自然规律,无私无欲,叫做“和”。“中”是大道真心的“德一境”,“和”是大道真心的“万物共生和谐境”。中是真空,和是妙有。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是谓“中和”。中乃天下之根本,和乃天下之达道。能修养身心世界达到中而和的境界,天地间能气机氤氲,上下交互,万物就会正常地⽣长、繁育。
3 o# C, z* \9 [* @/ P' o2 U
& P: H+ G |* x! x+ p, i1 `# a4 Q& b+ ?7 i
! a7 e# J, ^: o9 K
% q5 R8 T* C4 d# b2 \# h K! ]补充内容 (2023-9-5 09:15): z) M$ B$ W& s V$ z7 B+ O
对中和的补充解释:中是对境无心,真空妙有,德一圆明,犹住先天;和是对事无着,随顺相应,无私无欲,不落后天。中也者,大彻大悟,能知天下之大本;和也者,随顺世事人心,能达致天下和谐平等。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8-31 21:3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8-31 21:38
尊崇的教化,根本的教育,重要的教学,都是“教”?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8-31 23:21
道家: 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艺,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 L5 o2 B/ y% F# X9 o2 r$ y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 ?" C. t2 P% I* B1 ^# L; W& I5 I
6 v: s/ [: t- }( t1 A! E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5 k/ F, h1 x/ p8 {% G* R- K# v) k' b- q, c5 t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1 18:35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1 18:45
心意修持大道生。' z N% l1 i* Z5 @5 _1 k
) O; \. f0 X+ O! u4 C+ S全凭心意下功夫!不关外物!不关他人!
作者: 班大为 时间: 2023-9-1 21:09
中庸之道,只能拯救自己,把个体修炼的无性无情。例如日本排核废水于大海,听到消息后,愤怒不已,后平其心,陶其性,就如死人一般,只听到气息出入!忽然间,俄罗斯警告日本,若果排除核废水有辐射行。将对日宣战!惊的把书本都掉到地上了!中庸确实是有道理,但是任何事情都采取一分为二看待!是药三分毒。很佩服传统文化的精深!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1 22:09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 q4 ^* \* [) G; z& m( Z6 }2 a4 W- q" r$ i/ E) W) t
观自在。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1 22:15
《中庸》1 s5 f; O, I& l% Q6 D) W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f5 i# [- `) U. c+ @( x
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2 11:24
“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道法八万四千种(种类很多),其中最上乘、第一义、极高明、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就是中庸。也唯有中庸。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2 11:27
《礼·中庸》: 6 M4 w7 d& ?) G9 }# H3 P1 \/ S0 `
/ I$ a7 g/ i+ Q- S, }$ j% g/ s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c2 T5 \* E- W0 u& j
5 {) Q) a1 o! G- n1 t
2 h# a( X! |! }5 J b1 d, N 何谓“中庸”之法?此段经文中略说有三义:1、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性是学问的基础,德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德性也是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护栏”。2、温故知新,敦厚崇礼。是非常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神以知来(预知未来),知以藏往(通达过往),是谓“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一种异能力,莫错解!慧智双运,福慧具足,明行具足,是成就圣贤之事业。3、既明且哲。是对温故知新异能力的又一种解释。“明”者,神通光明,预知来事;“哲”者,慎重哲思,通盘布局。
) t$ e. W3 x: p9 Q. A/ x 中国文化,以及人的素质堕落化、庸俗化已不止一日!故老子西遁,孔子倡礼!当今时代,无知者无畏,自媒体等“群魔乱舞”。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背道失德,颠倒迷惑。这是一个趋势化的长远过程。 _2 p% d- s3 V9 d' q: T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2 12:55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n# o1 n; y' a& u }# _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1 @% r6 X! D/ t% N( n8 F# r* H
0 T* {- X p; _( j2 a5 g
, @; R1 p1 v5 q( P: {% }' k8 a- G温故知新,明也!敦煌崇礼,哲也。# Q0 I- Z {3 l" v
明,自诚明,神通光明,心诚则灵。(先天:光明神通)$ G7 N p/ P- m$ z( O7 k. u
哲,自明诚,条理哲思,文字言说。(后天:明白理智)
6 G6 g. J0 b9 r8 H
1 X6 e* y) I$ z: _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3 08:27
《楞严经》开篇一针见血地指出众生了沉沦生死苦海的原因,曰:“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众生,就是我们社会大众平常人,没有真实的智慧,常常错误地认为能爱能恨,有苦乐等种种感受就是吾人的常住真心,并依此妄心,眼见、耳听、身感触,执著于我的身体、我的物质环境、我拥有的种种财物、我占有的荣誉和地位……,起贪嗔痴,追逐争夺,造作诸业,沉沦苦海,不得出离,是谓“六道轮回”。
! ?5 f5 O$ }% V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3 08:31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耀。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 R& s0 p0 k7 o% R% f6 e
作者: 怀锦先生 时间: 2023-9-3 11:04
让心灵归元,归根复命。
2 \; `. ?& }6 f# }6 j! v 让心灵“回家”,让流浪他乡的“游子”回家。
8 `+ J$ F4 d3 H6 c) H4 B, {9 A 这就是道的修习原理。* |/ l- M+ k0 Z* q/ q- |% W: ~. k
/ v0 e! O7 {3 w6 V) ~, y5 u9 q
* b5 N' f/ U1 {
此何意?
6 T5 g7 A3 y; ^1 A 《庄子 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9 j# g2 Q( E# U
“吾生也有涯”,本元真心不生不灭,清净而常住心地;“而知也无涯”,妄心迷失,弃心灵家园而不顾,追逐六尘外境,流浪红尘。% S; T5 H3 s9 E3 H3 o
作者: 邙山窑洞 时间: 2023-9-6 10:13
博大精深谓之道。
欢迎光临 洛阳社区 (https://bbs.lyd.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