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社区
标题:
【每日读诗】苏溪亭 戴叔伦 〔唐代〕
[打印本页]
作者:
cccx47
时间:
2023-2-22 05:17
标题:
【每日读诗】苏溪亭 戴叔伦 〔唐代〕
) [& F& W& h i+ x! W6 C3 r
【每日读诗】苏溪亭 戴叔伦 〔唐代〕
2 _# p. T, H9 w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E0 Q& X" I7 O9 g& p5 X
6 o5 q. B% S% A( o0 v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 J9 b- J8 e( g7 Z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 O, v% W4 | ~! y% r
) q7 G) p$ G% \; V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 s4 _5 k, R/ M- [
$ _! E- b9 Y0 ^; h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215723awdf1fr1hrgh2fq9.jpg
(90.3 KB, 下载次数: 76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23-2-22 05:17 上传
欢迎光临 洛阳社区 (https://bbs.ly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