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G) }* k! s5 W+ g% `- f8 U
◎水桶和睡眠 |(河南)李红军
, K; T# W" V+ \: X8 l2 `: A' l 水桶,看得见摸得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水管可以一直伸进厨房,一拧水笼头,自来水就自己来了。但停水时,需要用水桶去别处提水。睡眠,看不见也摸不着,看见的顶多是睡眠者的脸,可你一摸睡眠者的脸,睡眠者就惊醒了,睡眠也会随之停止、消失。 , r5 r- v$ A9 f% p. p- @
陕西诗人李岩却把水桶和睡眠连在一起做为道具,导演了一出戏剧。嘘!听——有人来了: 3 a* s: }! e: _
0 E' J% h8 y- G" F
你想知道我的水桶 带的什么 我的水桶带的睡眠 ———————— 那么,你是谁 你从哪里带来睡眠 ———————— 我是带来睡眠的 从井底来 我把水桶放在你的枕边 ———————— 那么,你的水桶 是否足足放进了三小时的睡眠 # |) U. B# Y$ |# u( S) w* @
(选自1995年第12期《诗刊》李岩《自然谣曲》组诗) & x7 L+ `, c+ V% n- `, ^% |6 s' w
0 {+ S0 S3 s: Y2 \0 d. u
“你想知道我的水桶/带的什么/我的水桶带的睡眠”原来,水桶里带的不是水,而是睡眠,非常新奇,这只有在诗歌中才会实现。请注意:提水桶者是虔诚的,这可以从他的话语里看出来。在尚没有弄清提水桶者身份及性别之前(是人是鬼?是男是女?),我有意把“提水桶的人”说成“提水桶者”!
7 t% Z: u7 q& `5 _( Q1 h+ R “那么,你是谁/你从哪里带来睡眠”。打破砂锅问到底,恐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秉性。 8 d* I4 N+ _' n4 s+ ]
“我是带来睡眠的/从井底来/我把水桶放在你的枕边”。原来是专门带给别人睡眠的,为别人的睡眠提供服务。“从井底来”,那里黑暗、幽静、神秘,莫非是睡眠的产地?可以把冒出来的睡眠盛在水桶里,雾一样提上来送给夜里睡不着的人,以此催人入梦!这可比安眠药好多了,是药总有七分毒。这样奇特的睡眠方式,只有诗中的那个睡眠者才能得享。可以猜想睡眠者的身份和地位:是公主、王子?还是爱慕者、供奉者?
3 {" C5 h7 V$ U' @7 ~ “那么,你的水桶/是否足足放进了三小时的睡眠”。得问清楚,水桶到底放了多少睡眠。可能得按睡眠量的大小、长短来付款。“三小时的睡眠”,我想,做一个梦恐怕太长了,睡一个晚上恐怕还远远不够!据研究发现,人体的每次睡眠由5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占时约为90分钟,而睡眠效率则会随阶段的赓续而减弱。因此,只要有效利用前两个阶段,即约3个小时的深度睡眠阶段,即能使体力得到有效恢复,使身体智能回调到最优状态。 # _6 [, P' t# P
本来轮到带来睡眠者回答了,诗却戛然而止了。是带来睡眠者的沉默,中断了这首诗。带来睡眠者可能会在心里嘀咕:你尽管睡好了,不要考虑钱,也不要考虑睡眠量的大小,我随叫随到。带来睡眠者和需要睡眠者都从诗中最末一行走了。我还端坐在这首诗面前,仍在回忆双方简洁而深情的对白。
3 q5 F: u6 g5 E1 e& w# r 诗中的两位从最末一行诗句消失之后,去干什么了?或许睡眠者已经睡下,睡够三个小时醒了之后,如果不需要再睡了,也就罢了。这中间,带来睡眠者理应一直守在她(他)的身边。因为,假如睡眠者睡够三个小时醒了之后,还需要继续再睡,那么,带来睡眠者还得下到井底,再从井底用水桶为她(他)带来新的睡眠……如果一晚上按照八个小时计算,那么睡眠者至少需要醒两次。 ! P( A( L& a3 d" O+ O& q# U' H L2 D
诗中带来睡眠者一直在答,需要睡眠者一直在问。问者至少问了两次,答者至少应答三次。问者在第一节诗之前,可能还问了一次,也可能没问。而在第四节诗后,诗中省略了答者的第三次答。实际上,第一节诗之前的问可有可无,第四节诗之后的答又是画蛇添足。这一省略,诗趣倒更加浓郁,留下的空白也耐人寻味!另外,问者和答者的身份不好确定,两者的性别更难确定。如果把诗中的问者和答者看成是同性的,诗意就减少了一半!诗中只要有一位女性,则女性的性格总是稍外向,不管这位女性是充当问者还是答者!
[1 U$ W; _4 R1 m3 }! K! e& w3 O 答者在前,问者在后,而且问者的话一律向右椰动了两格,这样排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突出答者的答。因为答者的答相对于问者的问更新奇、突然、陌生和神秘! % z$ L0 q% Z. M3 Q
一首好诗所蕴藏的能量,是永远挖掘不完的!我以上对于《水桶和睡眠》这首诗所作的分析,仅限于字面意思,还未曾涉及到整首诗的创作手法、艺术水准及更深的暗示和象征上去:比如爱与性、春梦与按摩等等。而且,诗的容量远远大于我笨拙而多余的解释和说明!你只要不断阅读它,它就会向你放射不同波长、不同色彩的光!
6 {, L! _' y' R+ i3 `* s 《水桶和睡眠》是一个堪称神秘的世界,读者化身打渔的武陵人,犹如闯入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一样,在经历一场语言的冒险和诗歌的沐浴之后,舒适恬静,并怡然自得。反观整首诗,神话与现实相交织,背景扑朔速离,同时,它的基调又是绝对明朗的,语句明白如话。它所创造的魅力和意境,绝非一般的语言文字游戏所能达到。
4 k6 a: J0 ~# R/ ^( B5 R/ Y& c
1996.01.05浙江慈溪;2023.07.09河南偃师/
! a) X; M* W( ?/ S8 z% b9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