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解译《红楼梦》
5 X a9 q/ V) E4 B! E5 A以历史为证。以时间为证。以诗词为证。 题记 + ], B: @2 j4 X" T' o' C9 b
1 T8 u* `. u1 g, }) {4 [一 史湘云与戏曲
& J% `) d9 ]9 Q《红楼梦》在前四十回里描写了许多戏曲,第五回又作了十二支曲子。这些戏曲和曲子与《红楼梦》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借鉴戏曲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塑造《红楼梦》人物,这一点在史湘云身上显得尤为突出。3 K! n' x/ a1 y* X; @) `
! ~' [0 e- ]) L- z/ Y史湘云在《红楼梦》里和戏曲的关系表面上没有薛宝钗、林黛玉的多。而这正是曹雪芹诸多隐写手法之一,就是要读者通过看表面文章而体会其反面蕴含着的味道。: h; `* E) k% ^5 c
- N) O! O3 r) M4 F7 h
在第二十二回“听由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打趣戏子的模样像黛玉,被贾宝玉“忙瞅一眼,使个眼色。”黛玉当众并没有回敬湘云。席终后,宝玉本想劝和双方,却未料想和湘云的对话被黛玉听见,宝玉自然受到了黛玉的一通指责,宝玉知晓原委后“无可分辨,不则一声”。这里的无可分辨,不则一声。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个断句应是:“无可分辨,不,则一声。”意思是史湘云和林黛玉是一个人。这个方法用《红楼梦》的秘写法来解释就是分身法。6 f, D* M: }, d( X6 S+ t7 B
分身法,清末王梦阮的《红楼梦索隐》里解释的很清楚。“作者惟以梨园演剧法出之,说来方井井有条,亦复头头是道。盖上下数百人中,不必一一派定脚色,或以此扮彼,或以彼演此;或数人合演一人,或一人分扮数人;或先演其后半部,再演前半部;或但用之此一场,即不复问其下一场。如此变动不居,乃见若大午台中,佳剧迭更,名伶百出,无拥挤复杂之病。”# G" w; V4 j: v
曹雪芹就是用几个角色表现弘光帝朱由崧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讳知者,不至于引发《庄氏明史案》、《南山集案》那样的残剧。& |9 F' L- G3 i' p1 R) U
; z& R9 C: h; n7 n# y二.史湘云的判词
7 c$ K" b- `% n* S& T9 [! R9 Q
8 M# }6 k& X* N8 W1 m第五回史湘云的判词是:0 h7 a0 b8 k# n6 E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 `8 C/ O3 [; t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4 s5 q3 a* n7 g& U1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H- W- E( L2 l( v* e# ^+ o9 r7 F/ _
6 y/ k$ R7 R7 w几缕飞云:即指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
$ }$ ^$ T. M' [: w8 `富贵有如何?《红楼梦》里凡是与福谐音的字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字大多与福王有关。富贵又如何是指福王在明末时期洛阳福王是在藩王之中最富有的。3 z8 K5 i! t2 O/ q6 A2 C
襁褓之间父母违:襁褓:(谐音法)强暴,指1641年)正月(十七日是元宵节)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阳,老福王被杀,朱由崧缒城逃跑。
$ v) h# A* c5 v- G6 T/ |7 C9 ?$ M% K展眼吊斜晖:展眼:意为转眼,即指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仅一年后被杀。吊:即指其妻弟黄调鼎为朱由崧收拾后事将朱由崧运回洛阳和黄贵妃合葬在洛阳邙山东山头村。斜晖:即指洛阳。8 N# |1 N1 Y: |$ E$ g
湘江水逝楚云飞。) p& ?+ Z) u) c2 Q
湘江:指流亡与广东、广西、云南一带的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楚云飞:即指永历帝朱由榔在云南昆明被杀。6 U0 Y' [5 I' F2 E& B
) f6 N/ h' H/ P1 B
& ~* {9 Q# D* C
参考资料:《红楼梦索引》《南明史》《南疆绎史》《明季南略》
0 Z/ s: k% s, G
(待续)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2 ^4 b2 A7 i+ }: H. _山村牧笛 癸卯仲春六日
+ p, d. M% R h) k! t* `' [+ |* v: r5 j1 J- z+ P" a. F! y+ Y& M
0 [" ?/ T5 f- F1 z* u+ w% e' |! `, H3 K7 J ^: q* K#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