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孙建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洛阳杂文·2024》选发

  [复制链接]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1
 楼主| 发表于 2025-3-10 1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1.说一说全性保真

王正军

    近期,曾经执导过《封神》的导演乌尔善,又出新片了,那就是改编自动漫《一人之下》的奇幻动作电影《异人之下》。这是一部国风剧。何谓“异人”?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中,同样生活着大量我们普通人未知的、拥有超能力的异人。正义与邪恶的异人之间的战斗一刻也不止息。

    《异人之下》最初是动漫,第一季到第五季的剧集以及两部长篇番外,我都一级不拉地看完了。

    作为国风的剧集,剧中不仅还原了道教的龙虎山,还把“旁门左派”刻画了出来。没错,说的就是“全性”。

    全性是一个四处为非作歹、人人恨之入骨的邪恶门派。全性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加入全性之后,可以无视任何规则,一切随心所欲。而且最逗的是,想要加入全性,只要大喊一句“我加入全性了!”就可以了,跟闹着玩一样。全性的人,由于做事不计方式、不计后果,遭到了异人世界的排斥。

    “全性”的教条是:“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这句话可不是作者瞎编的,而是来源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杨朱的思想理论,意思是人要按照自己的本性而活,不要被物质和他人眼光所累。

    原来“全性”这个门派的设定历史这么悠久!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有一个关于他的成语,是人尽皆知的,这个成语就是“一毛不拔”。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古时的人,要他损伤自己的一根毫毛去让天下人受益,他不会这样做;要他拿天下人的东西来奉养自己一个人,他也不会拿的。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大治了!

    孟子在批判杨朱时,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意思是杨朱、墨翟之言传满天下,天下人的言论不是归向于杨朱一派,就是归向于墨翟一派。杨朱的学派没有留下完整的著作,只能从其他书籍看到杨朱或其门人的只言片语。

    《孟子》中提到杨朱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韩非子》说:“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就是说,不愿意动一根小腿毛来换取天下大利。

    一个是不想用自己的一根腿毛去利天下,一个是用天下大利和我交换一根腿毛,我也不愿意。这是一个思想的两个方面。

    《淮南子》说:“全性(生)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

    在动漫《一人之下》第二季的《罗天大醮》篇的后几集,全性组织了人员大闹龙虎山。有个小喽啰在肆意破坏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说要修到极致就要面对自己的的本性,不为世俗影响,不为它折损自己一丝天性。想做就做,这样才能有进境,这就叫不拔一毛。”

    剧集中,龙虎山的老天师在打击他的时候,这样反驳: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你们祖师杨朱的理念。不拔一毛只是全性之阴。取一豪而损天下,亦不为也,全性之阳……不拔一毛,不取一豪!寻常修行者能放下这大千世界的诸多诱惑已经是有所成了…”

    “你们先祖杨朱的目标,是整个世界都放下了,这才是杨朱的全性……全性,保全生命诞生之始的那一点本来天性……”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全性的人片面地理解了杨朱的思想,也正如我们现代很多在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时,也把这个“锅”甩给了杨朱。

    “全性,保全生命诞生之始的那一点本来天性……”这个才应该是全性的思想的核心,保留我们本真的天性,也像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有良知的心性才是做人的根本,随后是知行合一。

    无独有偶,在道教中有一个全真派,也是以“全性保真”为其宗旨。金代的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派,他的《立教十五论》中第二条便要求“参寻性命”,第十一条要求“修炼性命”。并说:“修者,真身之道;行者,是性命也。名为修行也。”“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归根到底,所谓修行,就是全性保真,使真性不乱而长生久视。

    从“全性保真”,杨朱进一步阐发出了“贵己”的思想。

    什么是“贵己”呢?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自己是最珍贵的”,看似这个观点好像是把跟人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非常的自私自利,但其实并不是。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人的本性优先考虑的都是自己个人如何“明哲保身”,然后才是集体利益。这个观点和墨家的“兼爱”是完全相反的,但实则也不冲突。我们有句古话叫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当一个人自己的力量都不够的时候,他怎么有能力去照顾到别人呢? 每个人都生活在温饱线上时,他又怎么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呢?

    所以杨朱提出,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安其所,天下不就得以治理了吗?如果每一个个体过得好了,就会有群体过得好,群体过得好就会有个好的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的治理是从下到上,由己推人的。那么,为了让整个国家繁荣昌盛,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己过得爽才行。

    从“全性保真”“贵己”思想综合来看,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呢?

    那便是,人生最重要的是爱自己、找到真我,注重人生体验,活出自己的价值。

    作者简介:王正军,70后,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杂文学会副秘书长。


( K9 A4 @* c1 y1 J) |! @, {/ G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09: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3.深情几许慰乡愁

——读刘彦卿新书《千年甄庄》随感

徐锐锋

    春节前夕,有幸在洛阳杂文界迎新春茶话会上得到刘彦卿老师的新书《千年甄庄》。借着春节长假,静坐在家细细品读,深感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记得最初知道刘彦卿老师的名字,是在读了其《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和《洛阳夹河滩史话》两本书之后,作为同龄人,被他的学识、才情所折服。后来得知,他工作之余还担任市政协常委、省杂文协会执行会长等职,仍坚持静下心来做学问,一年出一本新书,研究洛阳城,述说兴废事。这种治学能力令人崇敬。再后来,当看到他的《天下洛阳》、《洛阳古井记》、《乡愁喂羊庄》等专著,与他的联系、互动多了起来,自然而然的也就加入到了洛阳杂文写作队伍之中。

    刘彦卿老师作为夹河滩走出来的洛阳知名文化学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故土,深怀眷恋与热爱之情,并有自己的深层思考。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开始式微。失忆的村庄,在钢筋水泥的喧嚣中不再安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老师肩负着一个文化人的使命与责任,为抢救和发掘夹河滩历史文化,默默地付出、奉献着。我至今还记得他十年前在《洛阳夹河滩史话》的后记中的感叹:“这些年,夹河滩建了许多‘大家都会有’的高楼大厦,而拆掉了‘别人永远都不会有’的古村寨、古庙宇;修建了许多宽阔的快速通道,废弃了许多老河口,转行了许多老船工。在农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夹河滩的历史遗存和文化根脉正在以同样的速度衰减着、消逝着。”

    从《洛阳夹河滩史话》到《千年甄庄》,刘老师痴情不改。“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曾经在这里呼风唤雨、曾经让我有些崇拜的人、曾经向我讲述甄庄传说的人也将成为传说,尤其是想起我熟悉的一位老船工,得抓紧时间去采访一下,可刚想付诸行动却被告知那人已故去多年……”看着甄庄在时间面前一天天老去,刘老师为甄庄村整理、撰写村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编纂一部有千年历史的甄庄村史谈何容易?

    于是,他一趟又一趟的往返奔波于市区和夹河滩之间。从2010年深度参与《甄庄刘氏家谱》的编篡,并顺便收集挖掘大量甄庄史料开始,到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六次在“河洛文化论坛”和“星期六文化公益论坛”举办专题讲座,以20多万字的宣讲内容,全方位解读洛阳夹河滩的前世今生,再到2021年其专著《乡愁喂羊庄》的面世,可谓十年磨一剑。有了这些系列成果做铺垫,洋洋洒洒三十万字的《千年甄庄》终于在2023年底顺利出版。

    千年甄庄,名不虚传。在书中,作者用大量篇幅通过追踪溯源,抽丝剥茧,多维度解读甄庄之“甄”、甄庄之“庄”,从而解开甄庄神秘的面纱,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别样的河洛历史文化名村。

    甄庄,相传是甄妃与曹植邂逅的地方,因位于汉代甄官署而得名。甄庄之“甄”,来自汉魏时期的甄官井、甄官署、甄官窑和甄妃,以及更早的甄人、甄工。周烈王陶正之官甄通是甄氏得姓始祖,洛阳甄官井为甄氏图腾。

    甄庄,历史上的甄人、甄工,他们能够轻松地在瓦当和陶器上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受其浸染,今日有幸使这里成为书画之乡,并造就出一代拿起锄头会种地、放下锄头是画家的新型农民;这方水土更是培育出清代武举人文振邦以及当代大诗人文晓村、大画家文柳川和知名文史学者刘彦卿,真可谓千年文脉,一脉相承。

    甄庄,千百年来因水患频仍、旱蝗交加、战乱蹂躏,这里屡毁屡建,屡废屡兴,甄氏人家因迁居他乡或自生自灭,至今已了无影踪,在其周围的偃师区内,据统计甄氏也只有60户313人。甄庄之内无甄氏,这里仅留下“刘、王、文、魏、昝、陈、侯”七大姓氏香火相传。但是千百年来,历尽风雨沧桑,甄庄及其周边的洛神庙、甄官井、臭虫崖、香椿崖的传说,以及文家地、陈家地、染房地、肖圪垯的故事,却历久弥新,使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奇色彩。

    甄庄,历史悠久。仅从有史料记载的宋建隆四年(963年)在夹河保兴建白莲寺算起,其历史也逾千年。一部村史,跨越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从水患不断、灾荒频现的夹河滩重灾之地,变成今天偃师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甄庄的故事绝对是精彩无限,甄庄的巨变史绝对值得大书一番。在作者笔下,村庄归属变迁、村办学校兴废、村委班子沿革、针织兴业惠民、书画之乡品牌……一代代甄庄人,一件件甄庄事,书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起来津津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注重为村中贤达树碑立传。从商海弄潮儿、乡村发明家到文明村风使者,以及远走他乡的莘莘学子、商界达人、学界精英,不同年代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寻常巷陌之间,洞见天地乾坤,尽览时代风雨。

    近些年,我曾读过一些地方的村史,感觉大多是板着面孔对历史沿革和历史事件的简单记述和罗列,并且文字不够精致,结构不够严谨。与之不同的是,《千年甄庄》以散文化的叙述语言和讲故事的表达方式,主题鲜明、结构紧凑,有血有肉,言之有据,部分文言还恰到好处地作了白话处理,阅读起来有很强的代入感,从第一章“甄庄何以千年”就可找到这种轻松、有趣的悦读感觉。除此之外,书中还辅以大量实证图片和甄庄文化遗存史料,可以说这是洛阳大史之外不可多得的地方文献。

    《千年甄庄》与其说是一部村史,不如说是一个游子对故乡割舍不去的乡愁。那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是所有痛苦中最为高尚的情愫。这种情愫,足以恩泽一个流浪的灵魂之于故乡的所有无私之欲。


8 N0 o0 }3 f$ ~/ B' v1 C  {, i: ]; C

    作者简介:徐锐锋,高级政工师,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洛阳市金融作家学会副主席,《洛阳金融作家》微刊主编。


! E* F6 s) N% L5 A/ h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3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3.名字与称呼

陈建东

; A$ b# O5 q0 y' [/ V

    人自出生后便会起个名。贵人家名也贵,起名很慎重,他们舍得花一笔银子,请起名大师引经据典,取个吉祥金贵的名字。而寻常百姓,除了望族需按辈分排字取名外,大多数人起名图个吉利。想日后有福的起名福贵、福来、得福,想长寿的叫万寿、万年、长生,想保命的叫栓柱、万安、长安,还有起个贱名以图保佑的,叫狗娃、猫娃什么的,不一而足。

    古时候,规矩多,名字可不是乱叫的。皇帝老儿的地位至高无上,他的名字金贵得很,臣子和平民百姓谁敢与皇帝齐名?或直呼皇帝的大名?莫非你不想要脑袋壳了。寻常百姓起名,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皇帝老儿重名呢?先前,规矩多,小百姓起名也需论资排辈,不能随心所欲。

    其实名字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并非那般复杂。名字好听并不一定能大富大贵,名字平庸也不见得一事无成。

    我没上学之前,有两个名字,本家人叫我的大名—曾娃,街坊邻居们叫我的小名—尾巴。(我是亥年腊月出生的,属于猪尾巴)或许是因年纪小少不更事的缘故,从没感到名字的难听。同村也有叫昌尾巴、刘尾巴、赵尾巴的,这有啥呢!玩耍时,大家会恶作剧的胡喊乱叫,这边扯破嗓子喊:孬孬鼻子高,鼻子不高不叫孬。那边跳脚吆喝: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闹得不亦乐乎。

    上小学后,老师们在课堂上叫我的大名,本村的同学课下仍叫我的小名,此时我感觉特别的刺耳难听,谁叫我小名就不愿搭理他。

    上高中时,我听说别人除有小名大名外,还有学名,于是比照着我三哥的名字,(三哥在部队服役时叫向东)就我给自己起名“建东”。渐渐地以前的大名和小名被身边的人所淡忘了。后来参加高考,上师范学校均使用学名,不过这也引发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来。

    有一次,师范的同学去村里找我玩,人生地不熟的。那时候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他们便向村民们打听:“建东家在哪儿住?”村民们直摇头:“村里没听说有谁叫建东的。”有人说:“村里有个叫建通的,是不是这个人?他在村子的西边住。”到那儿一看,愣住了,那个叫建通的那个人都四十多岁了,这不是张冠李戴么?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我家。一见面,同学就抱怨道:“你这名字可把我们坑苦了!”我无言以对。

    至于称呼,古人讲君君臣臣、父子有序,要严格按规矩来称呼,不然便是大逆不道。革命战争年代,叫一声“同志!”表明是自己人,一声“大娘!”感动了无数人。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以称同志为荣,人与人之间关系趋于平等。如今社会又有所改变,在公司企业上班,见一把手称“厂长、经理、老板。”在政府、事业单位工作,则称“科长、局长、校长、院长等”。带长字号的人越来越多,人与人的关系却如同隔了一堵墙,不那么亲切了。

    我参加工作后,也有了正式的称呼。在学校里,师生均称我老师,我心里有些得意。我搬新家后,左邻右舍都变成了陌生的面孔。我那时三十刚出头,年纪稍大点的人,都叫我小陈,这一叫就是三十年。如今我已退休,他们中的有些人,仍然叫我小陈,莫非等我八十岁了,还叫我小陈么?

    最有意思的是我调到区教委工作后的称呼,局机关里的人,大都是比我职务高的领导,我初来乍到的,大家建东长建东短的直呼其名,后来我成为教委的党委委员。有一次,教委召开校长书记会议,我需要在会上安排党务工作,主持会议的办公室主任,不知该如何称呼我好,直接称建东吧,不合适。他急中生智,介绍道:“下面由教委党委的陈委员安排党务工作。”书记校长们先是一愣,后来才明白过来,“陈委员”的称呼被流传开来,那时我颇感自豪。后来,我调动数个单位,称呼改为了主任、书记。

    2020年1月,我光荣退休,我的称呼变得五花八门,和我年龄相差无几的朋友们,叫我老陈,比我年纪大的同行直呼建东。最可笑的是我住的那片的街坊邻居们,依然叫我小陈。而每次回到老家,乡亲们依然用乡音亲热地叫我小名:“尾巴回来了?”我的心热乎乎的。

        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上下级之间,不同年龄之间,叫称呼是必须的。老少不分,直呼其名,是少家失教的表现。人际交往中,北京到南京,哥弟是统称,一声老哥,显得礼貌且有修养,也拉近距离,办事会妥妥的。若忽略了必要的称呼,有时会误事的。

    其实,名字与称呼,只不过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符号而已。当你退休以后,就别斤斤计较了,别人想叫什么就叫什么,那是人家的事。你若有德,别人自然会抬举你的,你若无良,骂你也没办法。叫小名也小不了你,称呼你职位你也尊贵不到那里去,你别太当回事!


$ `5 b6 A  p+ I. X. l

    作者简介:陈建东,笔名平常人,洛阳市人,汉族,瀍河机车小学退休教师,耕耘于教坛四十载。酷爱于文学。作品散见于《老人春秋》、《洛阳日报》、《洛阳晚报》。


8 p! B# o' \; d- ~' K/ `; v8 ~, V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4
 楼主| 发表于 2025-3-13 10: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有的文章发不出来,请谅呢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5
 楼主| 发表于 2025-3-13 18:0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6
 楼主| 发表于 2025-3-13 18: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5.花悟三则
瀍河区 LIU志军
      
   那年的元月底,我调到了一个新的单位。
   整理办公室时,看到墙角有一个塑料花盆,里面的土早己干透了,上面散落着一把干枯的枝叶。
      随后的日子里,早晨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时,除了将茶杯里隔夜的或多或少的剩水顺手泼到花盆里,大多数时间便忽视了花盆的存在。
     五月份外出学习了一个月,六月初回到局里上班。我一进办公室,竟然发现一株荷叶状的叶子从花盆里破土而出,细细的一公分长的茎上顶着一片一元硬币大小的叶子,青绿鲜嫩,小巧可人。
   忙把它搬到临窗的保险柜上,浇上水,细细地打量着。有同事认出这是一棵滴水观音的幼苗。可人的娇态,好听的名字,盆以花贵,这株滴水观音从此得到了我的关注。
     二十天后,小叶子长成了带着一条叶柄的大叶子,不久,叶柄处悄然隆起,孕育出了下一个生命——从第一片叶茎的根部又生出了一片新叶。如此反复,到九月初的时候,在它三厘米粗的主干上已长出了五片枝叶。
      我的办公室与相邻的民宅仅距离一米多,阳光根本就进不来,加之那年夏季酷热多雨,怕这盆滴水观音遭到风吹雨淋,我始终没舍得把它搬出过室外。
    久不见阳光,使滴水观音的叶柄生长的又细又长,叶子呈青黄色,其中二根叶柄因不堪叶子的重负,耷拉在了花盆上,甚是难看。
   按照同事的建议,我把它搬到了户外。  二十多天后忽然发现,它的叶柄粗壮挺拔了,叶子也成了油绿色,跟别的盆里的滴水观音相比它仍显得柔弱,但却比以前壮实了许多。
   有首歌唱的好: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们出于好意或者喜爱,人为地改变自然规律,常常是事与愿违,好心办错事。可见无论对人也好,对物也罢。只有放手让其发展,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茁壮成长。
   二
    前年六月,在父母家里,看到种在阳台上的几盆金达莱,花开的正艳。妻喜欢,便带了一盆回来。为了观赏方便,到家后,我顺手就把花盆放在了客厅的电视柜上。
     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我一坐在沙发上,那盆金达莱便出现在了视野里——翠绿的枝叶间,红艳艳的花朵缀满枝头,火红一片,给屋里平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
    半个月后的一天,我忽然发现,枝头上的花朵,似乎比刚拿回来时的颜色淡了许多。“或许是每天晒太阳少的缘故吧?”我思忖着。
   到了七月初,犹如遭遇了秋风一般,金达莱的叶子竟纷纷飘零,在花盆里积了厚厚一层,“还没到秋天,叶子怎么就凋零了?”我心中疑虑起来。
     吃晚饭时,聊起金达莱掉叶子的事,儿子朝花看了一眼,说道:“花盆放的离电视机太近,可能是被电磁辐射了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晚饭后,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电视机是靠显像管来显示图像的,但显像管在工作的时候会放出一些射线,如果植物长时间接触这些射线,它的组织细胞就会被破坏,使得植物失去正常的机能并导致无法吸收营养而停止生长,枯萎。  
   我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无意间,竟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使植物饱受辐射的摧残。好无辜的金达莱啊。
    当天晚上,金达莱就被挪到了阳台上,希望它远离危险源,尽快恢复到刚拿回来时的模样。
   三
   秋天到了,盛开了一个夏天的石榴花逐渐凋谢后,树上结出了五个圆圆的果实。
    这是一棵种在陶土盆里的石榴树,已被我精心培育了三年,今年第一次挂果了。石榴树的树干只有成年人食指般粗细,近四十公分高,虽说是矮小的袖珍版,但整个树冠也是枝叶茂盛。
   小石榴一天天的生长着。外表先是青绿色,慢慢地过渡成了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了红彤彤的颜色。
   成熟后的石榴只有核桃般大小,小红灯笼似地挂在翠绿的枝叶间,看上去,十分的养眼。
    我喜欢,便把石榴树摆在了书桌上。闲暇时静静地端详着,脑海里却常常会想起它的“母亲”来。
    几年前,我曾从花卉市场买回了一棵盆栽石榴。刚入夏,一朵花蕾便早早地绽放枝头。
    谁会想到,半月后,小树突然出现异常,先是无故的掉叶子,随后多根枝条渐渐地干枯了,最后竟只剩下树干和有花蕾的这根枝条还活着。
    石榴树大部分枝条虽有其形却了无生机,我看了就难受。出于怜悯,依然不时地为它浇水,松土。
    那年秋天,唯一活着的独枝上竟然结出了一个鸽子蛋大小的石榴来。小石榴成熟不久,独枝也随同树干一起干枯了。石榴树是在最后时刻,集中全部的精气神,供养了这个小小的花蕾,使它开花,结果,让生命得以延续,彰显着母爱的伟大。
    第二年春天,我用小刀在小石榴上开了个小方口,石榴籽露了出来,颗粒水红水红的,抠一粒放进嘴里,甜甜的。我将石榴籽种在了一个漂亮的花盆里,没想到,其中一粒竟然发芽了……
   于是,便有了如今这棵被放置在案头的石榴树。
   
   作者简介:LIUZHIJUN,1965年出生,祖籍河南省洛阳市,现供职于瀍河区环卫局。作品散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平顶山晚报》《黄河口晚报》等。

7 f% s  d' u! `, b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7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09:2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6.能不能待我们的父老乡亲好一点儿
于剑涛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父老乡亲们的音容笑貌,想起他们的古道热肠,想起他们的宽厚待人。
        每到每年的麦收季节,总是有人会忘了我们的父老乡亲,会忘了我们每个人往上查三代,都有可能是农民的事实。
     前年,麦收季节,有所谓的“砖家”“叫兽”们,抛出农民用收割机收麦子,扬尘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建议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回到原始社会,用一把镰刀割麦子——我含糊这些人是没有吃粮食籽长大的。
      去年麦收时节,我们的父老乡亲,为了创收,将一部分青小麦作为青储饲料,卖给了相关公司。结果遭到了一些人的猛烈抨击。
    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从那个饥饿年代过来的人,深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珍贵,当然也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当从网上了解到,这样做几乎不会影响粮食总产量(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同时也还可以给我们的农民兄弟创造更多的收入,让他们的腰包更快的鼓起来时,心里也就释然了。
    可是今年,麦收恰逢连阴雨,不少错过适收期的麦子,就地就棵发芽,让人欲哭无泪。但比连阴雨更糟糕的,是我们某些地方的某些人,又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也可能是农民的事实,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人为制造障碍——因为不少远道而来的收割机属于大型机械,需要办理相应手续,走相关程序,于是乎,将无数麦客的收割机堵在了高速公路上。一方面,导致收割机落不了地,下不了田,收割不了麦子,农民工兄弟赚不到钱;另一方面,让已经遭受连阴雨侵袭的大量小麦黑头儿、发芽儿,变不成粮食,换不了钱!
       唉,能不能待我们的父老乡亲好一些,让他们的日子不致于那么艰难!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当粮食安全在收获的第一道关口儿就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危机,那我们的“天”还怎样保证?我们的“安”还怎样落实?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诸葛亮的“躬耕地”问题,南阳和襄阳曾经争得不可开交。未出山前,诸葛亮就是一平头百姓,躬耕垄亩,于乱世尚能苟全性命。可是,今天,我们欣逢盛世的老百姓,却因为熟透的麦子不能适时收割,已经是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呼天抢地、欲哭无泪了!
    农业部颁发的“2023年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本是想为农机手们提供便利的,没承想,在国家的地盘上,在南阳,却成了他们的噩梦!跨区作业变成了跨区拦截,好心办坏事,颁发此证的相关部门,应该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曾谆谆告诫过我们;可是今天,我们有些数典忘祖的忤逆羔们,却把老祖宗的古训给忘得一干二净。
       昨天,《人民日报》对南阳收割机被堵事件连发六问,直抵人心。不知道相关责任人能否作出回答?
       什么时候,我们的某些人,才能真正对老百姓、对我们的父老乡亲客气一点儿,温柔一点儿,体谅一点儿?
1 z4 g; s/ }, N" z7 N7 g
       作者简介:于剑涛,新安石井人。笔名沙淘金,号吟啸斋主。一生坎坷,年近花甲:忝入杏坛,误人子弟;酷爱文学,自娱自乐;县拔尖人才,市业务标兵,省学术带头人。处世哲学:从善如流,嫉恶如仇;抑恶扬善,宁折不弯。

/ A  p0 Z2 q" w- v' G5 j7 Z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8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09: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孙建邦 发表于 2025-3-13 18:05
) Q" N% k7 E# d- ?+ C- Z9 U55.花悟三则 瀍河区 LIU志军       一   那年的元月底,我调到了一个新的单位。   整理办公室时,看到墙角 ...
6 {0 R( B7 q' Y
       刘老师这篇文章转发时,老是提示“有不良信息”。我逮虼蚤一样咋着也看不出来,请教一位高手,人家问:“作者叫啥名字?”我说了,人家说:“他的名字犯忌了,把他名字——”于是,发出来了。学了一招

673

主题

2724

帖子

4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4556
79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4: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57.入职后的孙悟空
宋光耀
       看过《西游记》,都会对一个现象感到奇怪: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刚出道时,是勇往直前、敢作敢为,上天入地无所顾忌。到了取经路上,像是突然失去了很多功力,连个把妖怪都打不过了。
      “天不怕,地不怕”,愚以为,就是专指孙悟空的。掐指算算,普天之上,普天之下,还有谁能真正配得上这个词!入地,斗阎罗;下海,戏龙王;上天动作更大,大闹玉皇大帝的灵霄殿,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即是玉帝派出了全班人马:四大天王、李天王及哪吒、二十八星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下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孙悟空也毫不畏惧,以一己之力完胜,取得了骄人战绩。
       地上的那些妖怪和天上的这些神仙,不管从哪方面相比,都不知要逊色多少,可孙悟空是妖也打不过,怪也打不赢,一个乳臭未干、还穿着红肚兜的红孩儿,一把火、一口烟,就搞得孙悟空到东海龙王那里去借兵。
    其实,如果仔细品读《西游记》,会发现,并不是“猴精猴精”孙悟空无能,而是他在吸收了多次的教训后,“悟”出了经验,或者说是他的智慧。
    先看看那些妖怪的来历。一条金鱼觉得普通吧?不普通,那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一只不起眼的兔子,人家是在月宫专门陪伴嫦娥的,嫦娥是谁?是天庭歌舞团的头牌!一只老鼠能打吗?不能,人家是托塔李天王的干闺女,是金吒、木吒、哪吒的干妹妹!黄鼠狼也不能打,那是在灵山脚下得道的,如来专门派灵吉菩萨来召回的……
    你说敢打谁?能打谁?尽多就敢打死几个人间的强盗,打死一个无根无基的白骨精,打死一个不在编制内的黄狮精。别的妖怪,刚刚举起棒子,还没来得及抡,天上就会正好传来某个神仙的声音:“大圣——手下留情!”
       不对!那些强盗、白骨精、黄狮精也不能随便乱打。虽然这些人、妖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孙悟空的直接领导唐僧每天吃斋念佛,提倡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何况人命、妖命,都是命呢!再说,你不由分说想打就打,不请示,不汇报,领导的面子何在?权威何在?那金箍咒还不把你整的满地打滚、死去活来!
       还有,虽然孙悟空是火眼金睛,领导唐僧可是肉眼凡胎。孙悟空能分清好坏、识别真伪,领导却看不明白。妖怪刚一露头,急冲冲抡棒就打,妖怪是死了、跑了,领导可不领情,没有危险,一切都风平浪静,还以为孙悟空是故意出风头、耍威风。并且,同事猪八戒还在一旁冷风热潮,再看看另一个同事沙和尚那碌碌无为的样子,怎能不让的孙悟空去认真反思。
       孙悟空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即使通过自己很大的努力,有了齐天的本领,也只不过是个无业游猴,无名无分、无编无职。去西天取经,算是有了个正经职业,上面的大领导已经承诺,等取回真经,孙悟空就算是修成正果了,到时候会给他一个正式的名份和职务,也就是可以位列仙班了。现在正是考验他的时候,他岂能不有所顾忌,野性当然要收敛了。
    再说,时间不长就要和上面的各路神仙共事了,打狗也得看看主人,不看僧面得看佛面,俗话不是说:“办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吗!
    再看看那些妖怪和上面的关系。那什么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兜率宫里的两个童子;小雷音寺的黄眉老怪,是弥勒佛的黄眉童子;那乌鸡国的假国王、狮驼岭的象王、比丘国里的国丈,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老寿星的专职司机青狮、白象、梅花鹿;那波月洞里的黄袍怪,竟然是二十八星宿里的奎木狼;还有来头更大的,那只老鹰居然是佛祖如来的娘舅……
       “猴精”如孙悟空早就看出了蹊跷,工作的方式和态度早就开始改变了。
       遇到妖怪先不着急打,一定让妖怪把唐僧抓走,然后再想办法,不然领导一直认为自己没危险,还埋怨孙悟空无事生非。领导被妖怪抓走了,也不着急,要弄清楚妖怪的背景来历。知道了背景来历,也不着急动手,要去找上面,找上面有关的神仙帮忙,反正这些神仙平时也是闲着没事干。他们如果不管,到时候唐僧如果真的被妖怪吃了,也不能让老孙一个人背黑锅。
       “悟” 明白的孙悟空,从此花的力气就比以前少多了,大的法力几乎不用,那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时拿出来抡几下,吓唬吓唬那些妖怪算了,没必要太认真。
       孙悟空的口碑也因此开始好了起来,天上的神仙们都说,这猴子懂事了!唐僧也发现,孙悟空有价值了。猪八戒的冷风热潮慢慢少了。沙和尚越来越崇拜大师兄了。孙悟空也觉得,自己成熟了。
       一团和气,一片祥和,多好!

! J% i* i- ~7 t  O+ ?
       作者简介:宋光耀,老家孟津,瀍河区作协副**,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和年选,有多篇作品获征文奖,部分作品被《学习强国》《光明网》《中国副刊》转载。

: [( w# g9 m* D. E' O8 C& h3 N
5 L; X6 P; g9 D: S$ H9 \
. j$ A3 `6 f4 t/ u$ C/ [. g0 k

2105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6958
80
发表于 2025-3-16 09:0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孙建邦 发表于 2024-12-20 11:29- @* z0 W: T/ O7 \. M
03.我们为什么不读鲁迅  席明阳. f$ x$ B  |+ I8 G0 y* o' w. W, s
    鲁迅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上至八十老妪,下至总角孩童,或多或 ...

/ x5 M' X5 A$ x/ N+ _6 y让鲁迅作品入课本,传承中国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