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尴尬潇洒夜读路
3 z( Y# M2 e) K% Z! g+ t, A 黄河渔夫
5 H4 I- _. V7 c! [. f' d$ @ 我这半生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是夜读,尝尽个中酸甜苦辣,走过了一条尴尬潇洒夜都路。 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小清河畔的牛王庙村上小学。那时除了学校所发的课本,课外读物基本为零。若能借几本巴掌大的小人书,宁可废寝忘食、挑灯夜战,也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读完,然后伸腰揉眼,大呼过瘾。
1 E& T7 ], I* ?6 n1 u8 ?8 x& R6 B 那时,父亲在白鹤县化肥厂工作,休假时从图书室借得几本连环画,因图书资料严重匮乏,厂里有严格的借阅管理流程,有效阅读时间相对较少,但仍然感激涕零。" v+ c5 E& _; B+ [3 _* P
有年立冬时节,父亲请假修跑风露雨的土坯房,顺便带回了一本《黄继光》的线装小人书,约60页,图文并茂,黑线框边。父亲下令白天上学不准带,以防影响上课或破损丢失。我和二弟也只好望“书”止渴,只好熬到到晚饭后再读。 特别是冬天昼短夜,长天黑的早,等到晚饭过后,院外已伸手不见五指,虽说窑屋里暖和,但那时没通电,煤油又稀缺,燃灯灯时间不能太长,挂上一盏马灯照明,难得妈妈做饭、我和二弟读书、奶奶纺花,场面十分温馨感人。% ?; T( m* `) e* a4 `% Q
我俩为节省凭票供应的煤油,也为尽快读完借来的小人书,便急中生智,在窑里用枯枝干柴生火,肩并肩挤在一起,边烤火边看书,开始嘴吹扇煽,浓烟滚滚,借助忽明忽暗的火光,囫囵吞枣般快速翻阅,火堆苟延残喘之半夜鸡叫,我俩还面红耳赤的品评不休,现在想来还热血澎湃和慷慨激昂。正好,外焦内软的烤红薯也熟了,捧在手里边暖手边享美味。
' T( y* r8 E3 S! P( @( W: ^( f) d 我俩夜读的天赐良机,当属皓月当空的夏夜,我俩往大门外红石板一爬,脑袋挨着脑袋,合捧捧着小人书,用爷爷的老花镜照着读,书中《草原英雄小姐妹》蝇头小字竟也清晰可见。国庆节时,校长被指定我俩参加公社朗读比赛,全校名师生和我父母颇感惊谔,顿觉夜读的作用在于润人无声。7 i9 u; |# u% |( }% D9 f7 |$ R+ [
为了尽享夜读的荣光,放假时,我俩总跨溪越涧,翻山越岭,成为勤快的“拾柴郎”,稚嫩的肩膀,起泡的双手,灰头土脑的尴尬,却换得堆积如山的柴禾,满足了做饭、夜读的需求,无形中培养了我俩吃苦耐劳的品格。 D& F L( n* Z8 m
20世纪80年代,父亲为照顾家人的生活,调到了离家较近的马屯(今小浪底)供销社工作,书店专柜也是我俩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哥弟俩就住在书店隔壁的大杂院,一来二去和书店的叔叔、阿姨相处熟了,随心借书,电灯下夜读很是潇洒,成为了书店的最忠诚的读者。) l' i; V& ?4 X# Z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出版业蓬勃发展,各类图书,课外书应有尽有。我俩的夜读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 如今,我俩己定居于书香氤氲的孟津区,拥有线上的智慧阅读,线下的实体店体验等多重选择,可尽情开启夜读模式,感觉越来越便捷和幸福……
( H( r) z% x3 P1 a$ b1 p3 X
0 z I! W% [9 \. C3 _-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