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红都 |
|
在洛阳作家群里,她不太引人注目;在文友组织的相关活动中,她是一个始终面带微笑的观众;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受到很多人关爱的普通女性。 近日,由“一路开花”、陈晓辉主编的作家成长励志系列丛书上市,其中《做最好的那个自我》收录了对她的访谈录和近几年来她发表在知名刊物上的10篇作品。认识她的人惊呼:没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女子如此了得!
k8 n2 D, c! k
她就是我市失聪女作家、省作协会员李红都。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平凡而又特殊的作家。
8 ?9 [% E* k& K$ K “梦想从来不卑微”
) V, k- A) s! i5 O9 U
当被问及自己的期望时,李红都信心十足地回答:“当个有影响力的励志作家,做励志的人,写励志的文。”
% V! g+ Y0 Y3 i- }/ S0 R 她进而解释:“一位真正的作家绝不是码字卖钱的文字匠,而应该是心灵的引导师,能用自己的文章,给这个世界带来温暖和启迪,给他人带来有益的知识或经验,带来乐观面对人生的力量。”
/ d f/ P' }% c% @5 `$ W
我们可以从《做最好的那个自我》一书中收录的她的部分文章中看出这一点:《上帝不会每天都沉睡不醒》《没有人注意火红花在泥土下的成长》《积攒阳光》《只记着那些好》《每一株小草都有长高的希望》《梦想从来不卑微》《命运不可选择》。这些文章朴实无华,如邻家小妹拉家常、讲身世,入耳入心,传递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
/ i+ C& F8 x& [# ?4 t$ a" e4 _
“命运不可选择”
; u' F c: p$ \0 ]5 W$ u
李红都说,在她的人生路上,有两道坎儿对她影响最大。第一道坎儿是在1984年8月,她因发烧到医院就医,被注射了庆大霉素后,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那年她年仅11岁,失聪对她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2 ?1 y+ U+ `& }0 R3 g) N 上初二那年,她开始觉悟,非常刻苦地学习,想忘记失聪带来的痛苦。她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同学们的敬佩,有了成就感,内心的痛苦便大大减轻了。
' l B; o( `2 F, B* h
第二道坎儿是在1991年初夏,高考前的体检检出她有严重的听力障碍,她因此与高考失之交臂。技校毕业后她进厂当了工人,后来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梦想有一天用文凭改变命运。然而,她虽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未能改变处于低谷的命运。那段时间,她很郁闷,无处倾诉,就写进文章里。没想到,写作使她的命运有了转机。
: A/ {- e) ?( j! g% t3 t, v
2008年3月的一天,她去参加洛阳市残联主办的市残疾人腕力赛,看到一位只有半截身体的中年妇女用两手撑着砖头移进比赛现场,心灵受到震撼,再看看身边那些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盲人、坐在轮椅上无法起身的截瘫男子,她为之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感到羞愧。
( j: J* K9 ~% L; z; r) p 后来,她将此经历写成了一篇随笔——《命运不可选择》,发表在2008年4月10日的《郑州晚报》(观星台版)头条。之后,这篇励志感悟随笔被《意林》《青年博览》等多家刊物转载,成了她写作路上得到众人认可的第一个里程碑。
( {) q& R& f, a+ b/ m/ p 李红都说,她最初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是为了寻找出路,后来能坚持下来,则是因为兴趣。看到自己的作品和上学时就知道的名家的作品刊在同一个期刊上,还上了语文阅读测题,那种快乐和成就感,让她感到空气里都充满了花的芬芳。
+ e0 E/ y: h) h6 \9 B
“只记着那些好”
% w5 U1 s, c5 Z+ Z" c2 n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李红都多次提到人生路上那些扶持过她的师友。
' X! L. E& ]# \) h 她说,在河洛文苑论坛上,业余时间她常和文友们在网上交流写作经验,或者结伴去采风,相约在一周内交上采风作业。河洛文苑是《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本市媒体的选稿基地,她在本地媒体上发表过许多作品。
2 |% v, f9 N: ]; P2 y
2008年她调入洛轴宣传部。为了更好地胜任宣传工作,提高写作技能,经文友引路,她开始给外地报刊投稿,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在几位前辈的推荐下,先后加入了洛阳市作协与河南省作协。
! N8 o. i# o/ j( f# a 2008年她参加河南省成人高考,考上了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班。教授们专门把课件打印出来给她看,讲课时还放幻灯片帮她跟上学习进度。
7 k3 [3 R. s% i+ q0 H9 i “这些暖,我都铭记在心,不曾忘记。”她说。
- a& o* g( Z! V) j- i
4 \6 ]6 A# [( j: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