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楼主: 在洛水一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母亲的谚语

    [复制链接]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5: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郑州
灌吾园 发表于 2023-10-9 09:30
; c0 q+ R, ?' u4 f( i8 k民谚值得收藏。
& S2 f, e/ A' U1 W5 K2 ?
谢谢友友留评支持鼓励!
- T3 j8 G0 A/ l' C7 }4 ], O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6: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郑州
                        故事·传说
1.
/ ?; ~3 r8 Z8 A0 [; T' y8 a8 I
拉荆笆
(儿媳妇不孝顺,用荆笆把她婆子拉到了深山背后。以下是她的内心独白:)
你七十七来八十八,
抱不动孩子、纺不动花,
我要你老婆儿做什么?
我用那荆笆把你往深山背后拉,
拉到深山背后喂狼巴。
(孙子把奶奶用荆笆又拉了回来,并且把他妈教育了一番:)
我把这荆笆挂在房檐儿下。
我等你七十七来八十八,
抱不动孩子、纺不动花,
我要你老婆儿做什么?
我用那荆笆把你往深山背后拉,
拉到深山背后喂狼巴。
你拉我奶奶三十里,
我拉你四十五里不犯法!
【注释】
荆笆:一种用荆条编成的可以人拉的席子。
2.
可遨的传说
从前有个妇女是个后娘,她有个亲儿子,有个继子。这天这个 后娘把麻籽儿分别拿给她的亲儿子和继子,对他俩说:“你们去种麻籽儿,谁的种不出来,谁不能回来!”后娘事先把一半的麻籽儿炒过了。她想把炒过的麻籽儿给继子用,却不料被亲儿子拿住了。结果她的亲儿子屈死在外边,变成了一只可遨。可遨整天在叫:“可遨可遨!娘炒麻籽儿谁知道?”
【注释】
麻籽儿:芝麻籽儿。
可遨:传说中的一种鸟及其叫声。
3.
叫花子的嫁妆
从前有户人家要给自己的姑娘送嫁妆,被一位叫花子知道了, 她就给这户人家说到,她以前出嫁时的嫁妆是如何如何的多,是如 何如何的全,甚至还有“砸核桃锤儿、搛核桃镊儿”,等等这样的精细工具,到如今还不照样成了叫花子?说得这家人干脆不送嫁妆 了。
【注释】
砸核桃锤儿:专门用来砸开核桃的锤子。
搛(jiān)核桃镊儿:专门用来搛出核桃仁儿的镊子。
4.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从前 ,有一个徒弟向他的师父学习制作雨伞的手艺。师父把大 部分的手艺都教给了他,但这个徒弟还是不会独立制作雨伞,因为 他总是不知怎么制作伞帽。这位徒弟就天 天掂着点心去师父家里请 教,可师傅总是不教给他制作伞帽的关键技术。这天徒弟又掂着点心到师父家请教,师娘给他开了门,他问师娘:“师父在哪里?” 师娘说 道:“他在后院煮伞帽呢!”徒弟一听,放下点心二话没说 扭头就回去了。师娘疑惑地望着徒弟的背影,来到后院对师父说道: “你徒弟刚才问你在哪儿,我说你在 后院煮伞帽,他没说什么就走了,这是咋回事?”师父答道:“你的点心吃到头啦!”
注释:
以前人们制作竹伞,为了让伞帽结实有韧性,通常把伞帽煮一 下。

* S4 J8 s7 z% @: z/ @5 K% i
; W5 ]' Q: X+ e$ x5 h% z  W  p$ j% W6 @9 O! K
- F7 M1 C4 o% F8 x, w
1 ?3 l0 }  K; H1 K% S# H: |, x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0 16: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歌谣·顺口溜(1)$ G. n0 \5 M7 P/ C' B, p
1.
9 ~! F5 I1 D/ D/ k5 o0 U: X- q

  l3 g9 y, O. X一首儿歌:- |; W% A/ \& |5 ]. O, c3 _" [
  N, ?: R+ u7 d2 [# v1 C* x/ H
( i, c+ ~  h" _# p! m( ]  }, P' m
板凳板凳摞摞,8 E- n. m5 e& G5 I% |5 J

* b$ X- n+ [- o# ]7 J! I  `% U; _( [* w7 @
% T  `: U! @) d
我是娘的大哥;# N! f3 w4 h$ l5 ?* x& D. m& r4 S% \' m
, q) {: ~8 i( f6 X4 m  A

1 g$ y/ m: _# Y' ^板凳板凳歪歪,  j2 J8 t& m, _0 |! J
" o+ h: j2 Y% U! G. `

3 Q2 o2 @; [6 l" K( J我是娘的乖乖。2 Q/ W8 d5 K" k/ _& e2 H

6 m3 D5 s7 h, L: p
& Q) ~& r2 X! h/ a7 w+ g
——这是以前做母亲的哄孩子玩儿的歌谣。
* R. r. H+ P$ G) I- R, e) r/ \7 \$ x5 w
( A* `* g% q' e+ Y" h" s5 t
2.
" l4 D+ w8 j9 l- f( E( U
+ L7 P" c: _' k7 m2 q! Q: `
% B; S/ B7 E* n8 {. n
千打算,万打算,; I) m; }; W2 V* ~) J9 N# R5 v5 t

5 M0 V  K) `) K

0 x7 D9 \8 v1 y5 M- M称花不胜买布穿;
  T8 h3 s( k+ ]0 q7 j! h( H# h
6 \+ q8 z* f+ q  K  i; X  F

' t9 g  g, J" ~千思想,万思想,
2 Z) G0 V3 R( w; y7 X6 W$ G- u8 z3 _" O0 {. X9 A9 }
/ Z2 P+ O% K" h, i) E* U7 O8 D
买布不胜买衣裳。
4 o. A. a, y9 |. J3 C. m/ ~. E6 W" }; O1 K! w. |5 `6 a

9 T; U: k2 s) ~8 z——称:(chēng)。
/ O, Q$ s9 `* e9 @8 `7 C" d7 {2 @( a  @: E9 L! d4 `9 |% f# ~9 I- w
/ ^# {2 d2 F& ^5 W+ ^! ~
3.3 T$ g$ e( @$ E5 p4 w: P

! s# l& N- n6 S5 v4 E' z3 B7 Q
, d8 D3 k: V4 g. d, m
亲生的乖乖,
9 b& F" K$ o8 O# T& H4 ?. {& a
7 s2 o) x. [+ Y8 D; j3 c

* |( h! z8 _4 K4 q1 \) N赶门在外;
) _0 ]# ^( m' Q- a! `/ o  K1 T
/ @9 N" N# E% l7 w

7 J' u5 ]# A+ S买来的奴才,9 }  S( I8 x5 s$ H2 _

" ^1 a  F/ H  a7 F) X

- Z$ H5 f8 L; q9 {* z熬成祖奶。) @1 M) d1 A8 G7 N- d8 `& b
6 Q0 A4 Z, v/ h; Z( b

- [- ]; C" j; J5 F——自己的亲闺女要嫁出去,娶来的儿媳妇以后会成为主子。 家家都是这样。
6 y( Y4 P! b2 K1 ^+ F* x( Z6 D% C0 J# a$ I' M. ^, u
6 z& a; y) n8 A
4.0 h' f- e9 k7 F, R, a

) |* [; _) l' u+ H. S- y& V
$ t, _7 H5 ~4 H, A
聪聪灵灵你长恁大,: ~" }# r6 s! g$ t
8 n3 D% w1 U! U- C- m, i& ^
+ z- z8 s8 ~! A$ E7 R7 x: f+ p% b% h
你爹的姐夫你叫啥?
) A* n2 z0 v6 ?2 p9 N+ r/ D6 [' l# @$ i+ l. u3 M
! }, Y* Z$ w5 W1 x
——恁(nèn):那么;那样。脑筋急转弯的题,应该叫“姑 父”。
. ~9 l0 w1 y. L+ G# N( s! _; }
4 \3 u" j+ {. m9 C, U* B5 _

' G' m0 v6 d  `1 O+ W5.4 s3 b0 @1 G4 k
: R0 F- @8 y3 c$ ~1 t

) t. t3 O7 K4 S0 h( m$ j9 {1 B麻几了儿叫,3 O4 S: J# {! ~

0 s+ f7 C% H- u/ u2 Q: L

4 C% N; }; }8 r& F+ ~& N+ m) y懒婆娘吓得直跳;
; S# q2 `' _3 w- W
$ X) L, v% t$ C, Y* U- ?0 D: P

; t! [/ x" e; x绸子衣裳还没做成呢,
2 @; ?; ^+ \, Q$ g! h4 ]/ s7 F. ?, A7 }, f0 Q

2 @3 q( K1 M# {0 I& L又该做棉袄。
4 S- ~/ P$ j) e; s" v0 t3 t4 O8 x/ o- J# y

9 B6 C( q4 a, c+ e+ U/ E——麻几了儿:方言音译,知了。- C; S: A9 Z, f! e/ n
# E/ T0 t9 f! ?% D. M# D

. [/ J# y, T0 P* ?$ [6.  U* v& _" Y" u) A

$ j' V- ?" u! E+ |
3 h: L: J5 b/ f) |( S  ?, l
月亮圆,
0 r) V9 Q$ j0 V& m* b0 C7 u# o) i, D: d/ z6 }  @2 k6 E
7 b/ a+ k. B# j+ r
八月十五要团圆。
. u: y) q  ^% u( f4 C7 n
+ I' E" k3 U% J9 r* f# E: y
& a1 Q" v5 N) c8 }: o, ~
——这是我的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创作”的,那时正是中秋节。$ L$ ^1 H: ^; Z
& ^1 O5 x( s9 I$ n+ P& y7 k
7.
% {% {9 C7 Q. T  ]- ^
跺跺脚,
俺不冷,
俺去山上吃柿饼。
——我的二姑母提供。
8.
没啥穿,
穿绸缎;
没啥吃,
吃洋面。
——洋面:先前的人们连面粉也要进口。生活水平高的人,从吃穿上就可看出来,不用谦虚。(哥哥提供)
9.
人老三无才:
尿尿滴湿鞋;
刮风眼流泪;
咳嗽屁出来。
——母亲常说,年轻时享福不算享福,到老了的时候享受到的福气才算是真享福了。
10.
我儿胜似我,
要钱做什么?
我儿不胜我,
要钱做什么?
——如果我的孩子将来比我强,那我以后也不必要留钱给他; 如果我的孩子将来不胜我,那我以后给他留再多的钱,也会被他挥霍殆尽。
11.
(添侄孙子,姑奶给侄孙子做袄:)
毛蓝布衫儿红大襟,
十字路口缝三针;
谁要问俺做啥哩?
这是俺娘家一条根!
12.
巴了年下巴十五(方言念wà),
十五巴了没啥巴;
搓根儿麻绳儿吊死吧,
忽然想起四月八。
——没:方言念(miāo)。先前的人们也是巴着过节啊!

) W0 x9 {. A) n6 B, a3 _( v+ ~1 j( w) C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8 14: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歌谣·顺口溜(2)
13.
椿头菜,扭嘴儿,
饿得孩子吐水儿;
椿头菜,毸脖髻儿,
饿得孩子吐舌头;
椿头菜,碗来大,
赤肚子孩子才不怕!
——椿头菜:春天香椿树上发的芽,可以吃;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泛指春天里可吃的野菜。扭嘴儿:在这里指香椿树上刚发出很小的嫩芽。毸脖髻儿:毸是毰毸(péisāi),形容羽毛披散;脖髻儿是把头发梳成小刷子。毸脖髻儿在这里意思就是香椿树芽像短发披散着。这首歌谣是形容以前年月春天里青黄不接(冬储粮已吃得差不多了,夏粮还没收获)的时期,人们艰难的生活境况,现在这种现象已不多见。
14.
学生学生,
赛过猴精:
捏过蝎子、
耍过长虫。
——长虫:蛇。后生可畏!(父亲的谚语)
15.
大石桥儿,相媳妇儿;
煤土坑儿,换酒盅儿;
城隍庙,拜天地。
——大石桥儿(桥儿:方言念qier)、煤土坑儿、城隍庙,这些都是老洛阳城的地名。以前人们大多是在这些地方相亲及至成亲。
16.
你不你去后地哭,
后地有个死咕嘟,
给你吓得不敢哭!
——死咕嘟: 斑鸠一类的鸟,在初夏是其求偶季节,叫声不好 听。这句顺口溜是以前的小孩儿若闹人的话,大人就会用这来哄吓孩子。记得我小时候,有好几回和父亲说“不”, 父亲通常就会说出这句顺口溜。当时不知道“死咕嘟”为何物,还以为是我家后院 有像坟墓的东西,联想到那里面晚上会否出来些妖魔鬼怪?心中甚是害怕,也就不敢再跟大人犯犟了。
17.
早叫喜,
晚叫财,
不早不晚有客(方言念:kāi)来。
——喜鹊叫声的含义。
18.
嫁老汉,
吃饱饭,
跟着小鳖贼儿受磨难。
——姜是老的辣。
19.
家有千顷地,
不胜去唱戏:
又得上高台,
又得穿花衣;
吃的是百家饭,
招的是万家妻。
——“唱戏”在旧社会被认为是很不体面的工作。过年时亲戚 都不屑与戏子串门子。戏子去世时,其棺材也不能进入祖坟的墓地。
20.
弯弯腰,直直腰,
$ }% S% i3 K6 B1 G# ^  j
看见娘家柳树梢。
俺想爹娘谁知道?
爹娘想俺哥来接。
搬把椅子哥歇歇,
打得火,吸得烟,
四盘儿菜,把饭端;
掀开门帘儿去打扮,
问问公婆住几天?:
天又短,路又远,
给你个日子你作难。
七双袜子八对儿鞋,
今儿做成明儿回来,
回来晚了鞭子拍!
——旧社会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妇 女受欺压的生活写照。
21.4 W+ g% X; X, }/ Y! d% J
麻野鹊儿,
尾巴长,
娶了媳妇儿忘了娘。
——鹊:方言念qiào。麻野鹊儿:喜鹊。喜鹊尾巴很长。只有人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喜鹊给人背了黑锅。
22.
要想富,嫁铁路;
不穷不富嫁干部;
誓死不嫁庄稼户。
——母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所听到的。
23.
吃娘奶,扎娘心;
养活大,人家人。
人家地,咱扫光;
人家的牌位,咱烧香;
人家的老婆,咱叫娘。
——人家地,咱扫光:人家(夫家)的田地,咱(我)全都要去耕种。旧社会劳动妇女受压迫,受歧视。

/ J$ L$ r( W0 _2 X# K" j  P% J: |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10:1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歌谣·顺口溜(3)
24.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
三九二十七,汗水湿了衣;
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
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
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
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这是一首《夏九九歌》。摘自 2013 年 6 月 21 日《洛阳日 报·洛浦》版面其中的一篇《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文章。 夏至是夏九九的第一天。
25.
一九二九出不哩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杨落地;
十九杏花开。
——杨落地:杨絮从树上掉到地上。这是一首《冬九九歌》。冬至 是冬九九的第一天。
26.
吹吹风,
散散步,
将来不长将军肚。
——我孩儿他爸提供。
27.
指亲戚,
靠朋友,
耽误自身。
——幺姑父提供。
28.
走缑氏,
盼府店,
不远就是参驾店。
——缑(gōu)氏、府店、参驾店,都是母亲家乡的地名。
29.
老龙爷,
别抓我,
俺娘去哪俺背着;
渴了喝口水,
饥了焦蒸馍,
不饥不渴俺背着。
——别:方言念 báo。这是个孝子。
30.
千打算,
万打算,
搁不住老天爷一打算。
——人算不如天算。
31.
天上飞禽,
扑鸽鹌鹑;
地上走兽,
就数狗肉。
——天上的鸟类,就数鸽子和鹌鹑的肉好吃;地上的走兽,就 数狗肉好吃。
32.
走得快,撵上穷;
走得慢,穷撵上;
不快不慢穷跟着。
——摆脱不了的穷。
33.
花豆娘,怕干活,
又穿莎来又穿罗;
蜘蛛婆,好干活,
屁股露了大半个。
——花豆娘:颜色鲜艳漂亮的一种昆虫。

- S; [) _/ T6 {0 L/ }
1 U2 a" n& b- y2 I5 Q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3 15: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歌谣·顺口溜(4)
34.
有饭就让爹娘吃,
好比(过)灵前摆供食;
有钱就让爹娘花,
好比(过)灵前摆花圈。
——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孝道。
35.
嫂子嫂,扫白菜,
嫂子曳磨比驴快;
又省麸子又省料,
又省煤渣垫磨道。
——曳磨:拉磨(方言)。麸子:麦子经过加工所产生的麦子 壳碎片。料:喂牲口的饲料。这是一首弟弟、妹妹和嫂子开玩笑的 顺口溜。以前人们多用驴子拉磨,驴子常会排泄粪便在磨道上,人 们就得用煤渣把磨道清理干净一下。
36.
女婿汉,扯㞗蛋,
有了他来旋,
没了他不看。
——㞗蛋:男性生殖器。旋:用车床切削或用刀子转(zhuàn) 着圈地削。(引自《现代汉语词典》)。没:方言念 miāo。有这样 的女婿汉:妻子娘家富有的,他去刮磨(方言音译,揩油);妻子娘家贫穷的,他不去看。
37.
瞎子精,
瘸子能,
根儿瞭眼睛了不成。
——根儿瞭:眼睛看不清(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了:方言念 liǎo。了 不成:了不起的意思。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有些残疾人 士,他(她)在某个方面残疾了,却在另外的方面有超出常人的能 力。比如有的盲人听力特别灵敏;有的自 闭症患者,钢琴却弹得很 好;等等。这就是: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 窗!
38.
麻知了哭得咛咛醉,
牛坠儿哭得眼杠红,
陪跪还是磕头虫。
——麻(方言念:jī)了(方言念:lièr):知了。咛咛醉: 醉得很厉害的样子。牛坠儿:方言音译,蜗牛。眼杠红:眼睛红得 很厉害。磕头虫:(引自《百度百科》)一种常见的小甲虫,学名 叩 头虫。叩头虫之所以要“叩头”,只不过是在摔倒后翻身逃走的 一个动作,是保护自己免遭敌害的本能反应。叩头虫的“叩头”对 于天敌来说可以逃避,而在种内则 是声音求偶信号!这首顺口溜为 我们描绘了一台昆虫界的“丧葬表演”大戏,形象而又生动,诙谐 幽默,让我们了解了这些昆虫的外观和习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 自然生物知识。
8 O$ R- a; v7 E, t
39.
月奶奶,白光光;
爹织布,娘纺花,
买个烧饼哄娃娃。
——光光:方言念 guā guā。这是解放前的一首儿歌。
40.
月奶奶,白亮亮,
开开后门洗衣裳;
洗哩净,浆(捶)哩光,
打发哥哥上学堂。
读四书,念文章,
红旗扎(插)到咱门上;
官帽戴到他头上。
你看排场不排场?!
——这是解放前的一首儿歌。
41.
女人手大抓 pū  cèn,
男人手大抓金银。
——pū  cèn:烂布头(方言音译)。女人手大就抓瞎了,男人手大了好。
42.
初二、三,月牙儿尖;
初四、五,月牙儿鼓;
十七、十八,人定月发(月落西洼);
二十四、五头,月亮出来掫一掫。
——人定:这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夜里的 21~23 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与二更、二鼓、乙夜相对应。“人 定” 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又名定 昏、夤夜等。(引自《搜狗百科》)。掫一掫:“掫(zhōu)”是方 言,指从一侧或一端 托起沉重的物体(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掫一掫”是方言音译,在这里是指显现一下让人看一看。这首歌 谣描绘了月亮在一个月之内的变化规律。
43.
十四、十五、十六,
月儿圆三圆。
十四、十五连明月,
月亮晌午正半夜。
——月中是月圆之时。
44.
酒是穿肠毒药;
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万祸根苗;
气是拦路猛虎。
——酒、色、财、气是人生的四道坎儿。(儿子摘抄提供)
45.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吟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摘自某报。
46.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冬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摘自某报。

. i7 E( Y9 f, J- s" o0 l7 {/ ?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6 13:4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瞎话儿& H' v& h* t- s0 ~: r! B. ^
1.
瞎话儿瞎话儿,
锅台角儿种了二亩香瓜儿。
赤肚子孩子去点火,
别了一裤腰;
瞎子看见了,
瘸子截住了,
没胳膊没腿儿捞住了。
【注释】
角儿:方言念jier。
2.
上桑树,
砍枣棍儿,
打了一身柳布理儿 ,
指甲缝儿里寻布理儿,
脱了裤子看见一身破鞋印儿。
【注释】
布理儿 :方言音译,比喻排列成行的痕迹(像布的纹理一样)。 寻:方言念 xín。

8 g. M/ j; M+ W  W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0 15: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谜语
1.
8 q4 Q7 @- l7 l7 R/ H  x6 k9 s! B
谜面:
红公鸡,
绿尾巴,
一扎扎到地底下。
——谜底:胡萝卜
2.
谜面:
四四方方一座城,
鸡不叫它就明。
——谜底:窗户
3.
谜面:
一只脚,
早上起来到处摸。
——谜底:扫帚
4.
谜面:
一个老头九十九,
吃了饭,
嘴一扭。
——谜底:面布袋儿
5.
谜面:
一个老汉八十八,
吃了饭,
屙疙瘩。
——谜底:煤火灶
(以上五首谜语是我的二姑母提供的。)
6.
谜面:
一根儿白棍儿,
两头儿透气儿。
谜底:纺花用的花劲儿劲儿(方言音译:纺锤——纺纱、线或细麻绳用的手工工具。由小骨棒或小木棒中间安竹钩或铁丝钩构成。把棉絮、棉纱或麻批儿固定在钩上,吊起纺锤,拨其旋转就把棉絮纺成纱、或把纱纺成线、或把麻批儿纺成细麻绳。引自《互动百科》)
7.3 l8 f' a  a; j) m! g  Q
谜面:
从东来个獾,
两眼扑闪闪;
拉出两条腿,
直往锅底钻。
谜底: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最常用来鼓风,使炉火旺盛。引自《百度百科》)
/ O" V3 X; b' _

6 H( p% I. @  L! z9 S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39
 楼主| 发表于 2023-10-31 15: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歇后语
1.
石磙对碾盘
——实(石)打实(石)
注:石磙:在碾盘上滚压谷物等用的圆柱形石头。碾盘:用来 承托碾砣碾谷物等用的石底圆台。(引自《百度百科》)。形容一 个人为人很实诚,或一件商品货真价实。(这是我的一位表姨妈提供的)。
2.
老鳖的腿上拴了一只蚂蚱
——你也爬不走,它也跳不走。
注:这和“鹬蚌相争”有些相似。这是我的五奶(奶奶的妯娌) 曾经说过的。
3.
一百斧头也砍不透
——愚笨
注:形容一个人愚笨至极。
4.
吃喝嫖赌不算坏
——你别乱来
注:乱来比吃喝嫖赌还坏。(我的幺姑父在旅途的火车上听一位路人讲的。)
  \+ S' o$ K+ X7 a( F& |9 B

47

主题

229

帖子

0

精华

社区达人(lv8)

Rank: 10Rank: 10

积分
3261
40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09: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其它
1.
父母谚语
那年父亲患病卧床,哥哥给他端来杯开水,让他漱口。父 亲漱了口以后,顺便把漱口水也咽了下去。哥哥嗔怪他:“你怎么 把漱口水也咽下去了?”父亲辩解 道:“肚饥想起牙缝米!”在一 旁的母亲接着顺嘴说道:“一米度心慌!”父母真是把节俭当成了 生活习惯,而他们所说的谚语,既诙谐又充满朴素的哲理。
2.
宁隔千山,不隔一水
那年清明,远在外地的小姨回来扫墓探亲。母亲和小姨聊到以 前的这样的情景:小姨年轻时在某县山区工作。有一次她回老家休 假期满,要到工作单位上班,当时河水涨了,她等了好长时间,就 是不能上路,急得她都哭了。母亲当时感叹道:“这真是‘宁隔千 山,不隔一水’啊!”
3.
哄小孩儿7 j) K0 l+ `9 W* \7 |4 ~
在旧社会,煤窑上的矿难司空见惯。可恨的是一旦发生矿难, 矿主往往不但不主动营救,还把井口封住了事。矿工被当地人叫做 “埋了没死的人”。小孩子若不听话,大人往往这样吓唬 Ta:“把 你送到煤窑上!”“拉煤了去看看你,不拉煤了就不看你!”
4.
“忍”与“饶”
以前在我略通事理的少年时代,母亲有事没事会像哼小曲儿似 的给我们念叨这样一句谚语:“忍一忍,饶一饶,‘忍’字没有‘饶’ 字高!”当时不太明白母亲的用 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 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谚语。是啊,人们可以忍受非常艰难的生活境遇, 但若被别人有意无意伤害过,要想原谅别人,是非常不容易 的。一 旦你选择原谅而迈过这个坎儿,思想境界就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因 为你是一个让人佩服的眼界高、度量大的人。
5.
关于歧视
解放前,母亲所在的村庄,对女子是相当的歧视。当时村里有 个郎中(中医大夫)先生,谁家的女孩子得病了,他一般不给看, 理由是:那野地里到处都是药材,随便拔些熬熬喝下就行了。那时 的歧视妇女的风气可见一斑。
6.
听母亲讲那过去的事情
这天我给母亲念晚报,晚报上有篇介绍老式纺车的文章。我感 叹道:“过去人们做衣服都得自己动手。现在你不会干什么,也没关系,可以去买么!”母亲也感叹 道:“以前的人们,得先把棉花纺成线,再织成布,再做成衣服,是很费功夫的!”母亲又想起以前的光景,接着说:“我小时候,大人们做的是皮货活计,女人们 得 帮着男人们干活,只有等到年二十三儿(祭灶)以后,才能允许妇 女们干些私活,就是做衣服。那时候,妇女们把织出来的布,放在 淤泥里染色;从淤泥里掂起布 来很困难,因为布变得很沉。只为省 些染料的钱!”是啊!那是我无法想象的艰难!
7.
手眼为活
母亲在做针线活的时候,经常念叨这样的词语:“手眼为活!” 是啊!手做、眼看,才能干活!那些手或眼睛残疾的人,要干活是多 么不容易啊!
& s3 ]/ B: h, K% z

: |: s" ~' N% n7 b# [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