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i( c; o8 u, e/ p
* M7 b Z8 W9 v$ S, D6 U
7 Q i$ h0 _7 F. K- |3 u' Y
[url=]#夏日生活打卡季#[/url]棋盘山原名铁石山位于汝阳县城东部紫逻口南边,北与紫逻山对峙,汝水流经其下,隔沟壑西有茅遂岭、观阵台,南有双峰山。棋盘山属云梦山脉向东北延伸地段,海拔560米。因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王诩和墨翟两位仙家常在铁石山中下棋,故名棋盘山。
![]()
+ b* E3 [; N) U$ k* }
O$ j% {7 P3 e4 p山形梭锥状,向山上望去,巍峨的峰顶孤起;再极目向下望去,只见汝水岚气升腾,云雾缭绕,仙气般般,仿佛整个棋盘山都在天宫中移动。青松翠柏使山体一年四季常绿;霜降过后,黄芦柴和枫树尽染红色,使山体绿中透红,五彩缤纷。冬天的雪山舞银蛇,让棋盘山的风景独树一帜。棋盘山除风景宜人外,山中还埋有铁石和煤石等宝藏,因此成为鬼谷子和墨翟一起采药修道借下棋,谈论天下时局的场所。
3 q- h. K) y0 _ i$ s$ U7 g2 u
# r/ s' i) w3 o8 O" ~3 k据传说春秋时,汝河北岸的洛峪沟口住着一位少年姓汝叫柴,因父母早亡,又没有兄弟姐妹,以砍柴卖柴为生。汝柴生性聪明,到周平城(今汝阳县城)卖柴的闲暇之余学会了下棋。
渐渐地汝柴棋艺见长,在方圆数十里中小有名气,许多棋迷都来找他下棋,以论高低。汝海从此也一心放在研究棋上,有时把卖柴的事都忘了,人们称他为“汝棋痴”。
![]()
8 s; W: U! W9 @ i
( p, i( ^1 s! J1 p' n2 E" O+ I
. \4 V7 j! x- q8 H) |/ h0 {. x
. u6 b4 U T4 ]
有一年夏季的一天,汝柴吃过早饭带着斧头、扁担和干粮,就到汝河对面云梦山中砍柴。过河后,进山的路是老熟路,就顺清溪沟一边走一边苦思冥想着昨天输掉的一局棋路。不知不觉竟错了道,岔入到铁石山谷里去了。
在山中的悬崖峭壁处,古松树下遇到了一对正在下棋的鹤发童颜老人。二人的棋艺十分精湛,引人入胜,于是汝海就停下脚步,放下斧头和扁担,席地而坐静观看两位老翁下棋。
![]()
' f" t1 [9 @! C
1 R! J3 Y+ @0 e/ ?, f两位老翁一面对弈一面吃着鲜红水灵的桃子,棋路精妙绝伦,汝海渐渐看得入迷,竞忘了砍柴。两个人不停地下棋,汝海也一直在旁边一盘又一盘的观看。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等汝柴肚子咕咕咕的叫时,才想起还没砍柴呢。他抬头一看,太阳都已经快要落山了。
此时,从开始下棋便一直没有说话的两位老翁,笑着开口了,其中一个老翁对汝柴说:"都看了一天了,想必你也饥了,快把这桃子吃一个,赶紧下山回家吧。"
汝柴接过桃子,对着两位老翁点头致谢辞行下山。可是在这时,奇怪的一幕发生了。等到汝柴弯腰拿斧头和扁担时,斧柄和扁担已经完全腐烂了。起身,想问下棋老翁,老翁却不知去向,汝柴感到莫名其妙。
- f) @$ l/ m1 j) _- o$ p( I
; f6 g, L$ v2 I$ R6 B
汝柴面带疑惑,回到村里之后,使他更加惊讶。因为,洛峪村中的一切都变了,村中所有人都是新面孔,汝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就连自己的家都不知道去哪儿了。汝柴楞症在洛峪沟口,等还过神后,看见一位荷锄老农进村,便迎上去作了一揖道:“请问老翁,洛峪村有没有姓汝的人家?”
![]()
% v# K) n8 v; Q* T, k! H
e# X/ T3 z: L( d. V! h老翁上下打量着汝柴,面露惊疑之色,问道:“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你贵姓,你找汝姓人家干吗?”
汝柴就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遍,老翁打量着汝柴,说道:“一百多年前,村里有个砍柴的小伙子好下棋叫汝痴迷,因下棋入山而杳无音信。原来就是你呀,你肯定是遇见的鬼谷子神仙了。鬼谷子就是在这山中修道成仙的。山中陪伴一天仙,外界已过一百年!你能活到现在肯定你也是神仙了。”说着老翁就下跪揖拜。汝柴似乎明白了一切,扶起老翁,又返回铁石山中。后来,人们在山中发现了石棋盘,就将这座铁石山称作棋盘山。
![]()
( m' R; l9 A% |% N H7 c& E( i$ e1 N( c' g, j5 n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攀登棋盘山中,我思绪万千,棋盘山灵就灵在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有秉承理想与信仰的鬼谷子和墨翟两位极其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在云梦山隐居采药修道一起下棋。他们借下棋,谈论天下时局。“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墨子,“知可为而不为之”是鬼谷子。世事如棋,而人如蚁如尘在棋局中。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不都成为天下棋局中激烈搏杀的棋子吗?
世事如棋局局新,对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和汝柴一样是一名棋手,也是一枚棋子。
![]()
# }$ L1 B+ L- l! i4 r
% [/ Y& l# k1 k \8 g3 v
, y5 F5 O( j2 I8 I! Y
& @8 X _4 a7 t2 _![]()
7 ]' O3 b. I# r4 f
$ _$ ~+ {5 \& F, N- j! U![]()
( U; Q* G7 z. O8 \. y' I; b9 W t3 u+ k8 O( c) L. `
( y# d, ?# D% x(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