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至爱亲情/1 _8 c$ i. C1 z% [: W4 y
思念母亲7 k- {7 g5 g ?# R! P" V
陈建东) j3 S( ?) |' {. I6 b; R2 \! p9 D
2024-12-06 洛阳晚报 掌上洛阳$ @+ ^, s2 s) g2 e4 `7 W& E
许是身心太疲惫,许是不愿连累儿女,母亲是在睡梦中离开的,神态很安详。8 G* J$ {3 U, _$ ^, ]' u
/ Y! D9 H9 L V3 \$ c' F
母亲一生养育了7个儿子,照看过12个孙子孙女,起早贪黑劳作了一辈子。最热闹时,全家有12口人,那时午饭由两个嫂子轮流做,早晚饭则由母亲做。天刚麻麻亮,母亲就起床了,一口头号大铁锅,烧满一锅汤,端锅时,母亲需架起胳膊,脚后跟用力,使出浑身的力气。除了做饭,母亲还要刷碗洗衣,带孙子孙女,喂猪喂鸡,久而久之,便落下了腰疼的病根。可母亲始终没有倒下,依然操持着没完没了的家务。
1 R; X# x# l, {3 ]3 |" Q6 _, t& s4 o/ {! ~3 U4 ]# t; I
除了做饭,母亲还要为一家人的穿着忙碌。那时候,全家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煤油灯下,母亲眯着眼睛,穿针引线,纳鞋绱鞋。冬天昼短夜长,我常常看到母亲洗刷完锅碗瓢勺,趁夜深人静时点着煤油灯,双腿盘坐在纺花车前,右手摇纺车,左手抽线,一干就是小半夜。在嘤嘤嗡嗡的纺线声中,我静静地看着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 k7 M4 K9 s# G) D" c1 _! [/ P' U3 c- e8 U* @7 i, v- [; J
织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我家没有织布机,母亲需拧着小脚到村西的升娃婶家织布。母亲坐上织布机,推挡穿梭,手脚配合着一上一下,布被一寸一寸地织出来。等走下织布机,母亲已累得直不起腰来,她用拳头轻轻捶几下,又急忙赶回家忙一摊子的家务活。4 t$ k& j) p, T& N! w
6 @" X; c F1 N* A
后来,哥哥们相继成家立业,侄儿侄女们也都上学了,母亲便让他们分门另过。作为小儿子的我,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过世后,我是她最后的依靠。: X/ v7 q9 |; t: i
0 q* v* N! S7 @* }7 c/ q那年,我盼望已久的新房落成了。告别住了29年的窑洞,我打算搬进新家。母亲乐见我搬家,又有些留恋老窑,踌躇再三,还是收拾衣物随我搬了家。
( H1 x& C" K+ H' K
8 h/ B9 I; `& h' w我上班,媳妇忙着地里的庄稼活,母亲仍是闲不住,一边带孙子,一边坚持做饭。那时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饭量也小了许多,原本瘦小的身子更显得羸弱。我和媳妇商量要带母亲去医院看看大夫,她高低不同意,说自己好好的,啥病都没有!我相信了母亲的话。4 W: R4 I& A8 r* x/ |4 y
8 v( w& K2 b- W+ a" S7 G) c8 K0 I; U4 A收罢秋,母亲说她想老窑了,想回去住一段。“妈,你一个人住在那儿孤孤单单的,我们放心不下呀!”我极力劝阻母亲。母亲执意要走,后来我才知道,母亲说了谎,她是担心我们盖房举债压力大,孩子又小,日子过得紧巴,不愿拖累我们才离开的。! O! g& ]0 H+ Z* {& J, E; s
- ?3 }9 _: ?% n/ g( @年末,下了场大雪,母亲病倒了。听大嫂说,母亲不思饮食,昏昏沉沉的。想着几天前还有说有笑的母亲如今突然卧病在床,我不敢相信,急忙请大夫给母亲诊治,随后哥哥又送她去村卫生所输液。见母亲睁开了眼,也有了些精神,我的心绪方安稳些,和妻子回家了。
, z+ v% I# f' b2 k+ A$ v: H/ n
3 }. {# O: J2 @+ N; `6 o0 q哪承想,这竟成了我们母子的永别!当天晚上,母亲睡着后,再也没有醒过来。那年,母亲刚过74岁。' v$ T; G+ w6 p& K: T! | G
3 j" X( w- o5 W1 u* X1 {) R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35年了,我仿佛失去了生命中的太阳,总是不时地想起她,止不住泪流满面……! d8 n6 L9 l3 M1 n8 [
' i+ i' D" M0 Y6 o+ E. ]发表于2024.12.6《洛阳晚报》三彩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