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标题:
4 [2 p! q/ j8 I% v2 a一晃又深秋
- w" k) o( l2 K. `1 k8 i正文:
: _+ s# ?- T# P 一晃又深秋,过罢霜降即立冬。哈哈,这时间过得真快,这一眨眼工夫,可到冬季了。5 q7 v5 |1 R# n5 J0 F
俺是嘴巴里吃着“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的年代长大的孩童。每进入立冬时节,到田间刨红薯、出红薯,就像夏天到了“焦麦头″那样忙,一直会在红薯地里,全部刨完了红薯,又下进红薯窖底下,才算完成任务。+ P; l2 I- Q! {' E
若在过去的大集体时期的人民公社,生产队里种了很多红薯,大片大片的红薯地,一眼望不到边,非,煞是喜人。
- E$ o$ R1 {9 n- G R, |' S5 @0 v6 E; h 那么逢到霜降前后,刨红薯的农活儿就进入高潮。男女老少齐上阵,空旷的田野里,到处都是社员们在忙碌着收获红薯的身影。
* ?+ u+ \# d, l5 h! R; x j 这种活儿多是男劳力刨,女劳力当副手,都在地里清除红薯上的泥土和根纤,分工合作十分协调。: B9 q7 ]8 O5 i4 q1 ?# {
大家在薯田里干劲十足,边干活边说笑,看谁的俏皮话说的多,七嘴八舌,笑声不断热闹极了。' h8 k4 t ]- R$ \' q
刨红薯季节,正好与播种小麦相重叠,一般都是先种麦,后刨红薯。时令不饶人,两种农活都很重要。小麦种不上,影响来年产量;红薯刨不出来,若遇雨雪,“半年口粮”就要沤坏在地里,影响人们生活;有的地块,为了调整茬口,必须抓紧刨出来,还要赶种小麦。人们起早摸黑,一天到晚不失闲儿,十分忙碌,煞是辛苦。7 v, N- t/ b3 Z# v) F Q; r: k
红薯分春红薯和夏红薯(叫麦茬红薯两种)。春红薯种植面积大,晚红薯种植面积会小点儿。先刨春红薯,后刨夏红薯。春薯又叫早薯、芽子薯,靠早春育苗栽种,一年仅种一季;夏薯又叫晚薯、节子薯,将早薯上生长的茎剪下来,再剪成5一6厘米的短节,麦收后整地,靠墒扦插;春薯以切红薯干、磨粉为主;夏薯下窖留种或鲜食。两种红薯相互搭配,蒸馍、丢锅或蒸煮。% D( l# i& C) V6 D0 e5 c
那年月,红薯成为人们一日三餐填饱肚子的主食。8 J" l) I t% w2 o, [
刨红薯,要先割红薯秧。这种活,一般有妇女们或半劳力干。每到星期天,或放假,我就会被列入割红薯秧的行列。被霜打焉了的红薯秧,枯萎绵软,密如蛛网,相互交织、缠绕,把红薯地盖了个严严实实,让人无从下手,割时很费劲。大家齐努力,携手推进,卷成卷往前割,然后再分成堆,这样比一个一个单独割,要省力些。 o7 _4 I$ D3 k4 c. F7 X# \
刨红薯的专用工具是三齿铁钯子,又叫粪钯子。以齿细、把光为好,易下地,省力,不磨手。刨红薯其实很简单,用不了太大的力气,因为红薯长在红薯埂上,土松,再者割完了红薯秧的红薯地,一垄垄满是裂缝的红薯,在红薯埂上都显露了出来。有的甚至亟不可待地拱出地面,在龟裂的土缝中露出了喜悦的“笑脸″,那一个个裸露的小胖墩,早就盼着出来晒晒太阳呢。+ U; x5 N3 H% x$ G: P+ o3 K6 G
刨红薯时,眼要准、手要稳、心要狠,用力适中。会刨的老农,抡起钯子刨下去,向上一撅,一兜一大窝,而且红薯不受到一点损伤,拎起码红薯笼头一嘟噜一大串,土里一个小薯也不留。除了跑纤、蔓延或深扎的红薯根外,一般不重复回钯子。注意不要太靠近红薯根部,这样会很容易伤到红薯,刨烂的红薯不耐保存,容易坏,分给谁家都不高兴;但也不能太远,远了一钯子刨不出来完,来回回钯子,费时又费力。
{& L0 k3 n0 p. K: ?& ~4 [% S 刨红薯时,一人排一埂,俩人为一组,刨出来的红薯稍微用钯子抖搜一下上面的虚土,让红薯都充分露在外面;然后两人同时相对,将红薯用钯子轻轻的拢到同一个山沟里;后边,紧跟着妇女们,将一个一个红薯择得干干净净;边择边拾成一堆一堆,红薯与择下来的红薯码子(红薯的根与红薯纤)要分离放开,都有用途。. x- T- v5 p# n. o% _5 X
刨红薯是个出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不要急,耐着性,慢慢来。一天下来,一个人能刨七、八分还多。
8 i& U' E2 a( X4 Z7 i 红薯是旋花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主要有根、茎、叶组成;也会开花,但“花而不实”,在我们这里不会结籽。红薯是喜温作物,耐旱不耐涝。红薯耐瘠薄,无论平原、丘陵和山地均可种植。由于红薯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深受人民欢迎。% O' u4 B" r' g' O5 x1 ^; z. P2 t" |. f% ~
当时广为流传一段戏剧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明红薯普及广泛,并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
3 |% O( a* B2 U; ^1 F( d红薯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山岗还是沙石土,对土地的钟情程度,达到了不分贫富的境界。由于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受到人民的欢迎。特别是在生活极其困难时期,“一年红薯半年粮”,红薯成为解决人们温饱和救命的主要食粮。
, X- f) n/ ^: t& d: S 种植红薯看上去容易,没什么难度,其实要想红薯结得多、个头大、表面光滑、口感又甜又面,还真需要一定经验和技术。* _$ a+ A8 A4 ]1 R7 U" x
农谚说:“水深养大鱼,土深结大薯。”红薯是块根作物,它需要活土层厚、有机质多、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这样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块根的膨大。因此,种植红薯必须要起垄(拆埂),这样便于排涝和浇灌,重要是为红薯快速生长发育,提供了疏松的土壤条件,增加红薯产量。" q" |, U* }! U8 K w
红薯是高产作物,需肥量大。它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规律,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钾能促进光合产物迅速向薯块转运,对红薯产量影响最大。以多施农家肥和草木灰最好。8 n i0 Q, F7 S
培育壮苗是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高产丰收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育足壮苗,适时早栽,避免“春薯栽到夏”,一般谷雨前后是最佳栽植期;这样才能早返青、早扎根、早结薯;同时为夏薯提前培育出叶片肥大、茎节粗壮,保障供给的扦插藤秧。# |9 l6 i# Q- r! b/ N6 I
红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养分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与农业“八字宪法”密不可分。必须从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着手,为薯块形成和膨大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争取高产稳产。+ S% b" r7 A# }; E6 a
岁月匆匆,往事悠悠。昔日,刨红薯和种红薯的经历让我浮想联翩。在那“社员都是向阳花”的年代,村里人育过红薯苗,拆过红薯埂,栽过红薯秧,锄过红薯地,翻过红薯秧,擦过红薯干,很多红薯地里劳动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但刨红薯早成过往,虽经岁月洗涮,却依然清晰,只能留存于记忆深处,且常忆常新。(王书敏)文* o% Q# j, j# G6 Y
电话:# T7 q$ g0 `% u1 U
13027637990# t# |+ B, Z; W5 N
住址:
1 a6 o/ [, G1 D& H4 b) _* q5 F洛龙区龙祥A区居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