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g0 e& q( [) L: d2 F
4 Y0 G$ `, C4 G+ x* { J2 [
过去拍照是非常庄重的事情,要精心挑选称心如意的背景,梳头换衣,拾掇得妥妥帖帖。女同志更要“对镜贴花黄”一番,打扮得“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方才摆好姿势,“茄子”,“咔嚓”,入镜,定格,成为美好的回忆。
) q+ O/ e, Q' Q2 \1 E0 k- v
6 o* W8 a2 x& F现在一部手机在手,随时随地都能拍照,方便快捷。天气不错,心情自然也好,来一张!“咔嚓”一下。小狗蹦跶地欢快,来一张,“咔嚓”一下。至于逢年过节过啦,偶遇桃花灿烂秀色可餐啦,恰逢鹅毛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好干净”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让人按捺不住内心喜悦,要拍几张好照片,传往朋友圈里呀抖音平台上呀,让亲朋好友共赏美景,分享佳遇。因而,照片泛滥一些,倒也正常。: `) @4 K: J+ Y
6 }* }$ e. O# q, U2 d5 U0 ^3 {不管怎么样,这些照片,大都是拍摄者由衷而发,也大都有“此情可堪成追忆”之处。
' s7 ^" r D8 }+ P ' c2 `) V+ q8 ~8 M$ O; M2 f
这便利的照相条件也给了一些领导“启发”,不是要“痕迹化”管理吗?什么样的“痕迹”能够最生动“还原”当初工作的模样呢?自然是照片了。于是,学校里很多工作都要拍照,发群里,打印后编到档案里,制作到美篇里……领导有的是方法让你呈现照片,而且,他忙了,心情不好了可以不看,但是他要是想看的时候你必须要有。. r. M7 i& C4 v$ b' z# U. S
# l) F) ]# m. ?本来呢,参加重要会议,讲个公开课,拍照留念一下也不为过。学生得奖,拍个照片,发班级群,家长最高兴,对学生也是很好的鼓励。但是,现在大部分拍照都是因为上级要求,被迫无奈,并非有感而发,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有点“为拍照而拍照”、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了。
' u* d; M) F( I: Y: A
5 @- {0 K4 X0 m, f比如讲安全教育,讲得正好,学生没有手机,不会有哪个老师突发神经,让学生“拍照留念”吧?可上级要求拍照留档,咋办?讲完了,黑板上写上“某某安全教育”几个大字,摆拍!辅导学生作业,无论哪个老师的没有少干吧?但不会哪个老师把题讲到一半,要求学生:站好了,头发整理一下,严肃一点,拍照!可上级要求有照片,咋办?摆拍!时间长了,学生都熟练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写好几个大字,就有学生站起来,“老师,我帮你拍照吧!”然后要求其他学生:“坐好了,摆好姿势!”还会要求老师,“靠边一点,挡住标题了。”操作熟练,工艺精美,漂漂亮亮的一张照片立刻马上就拍好了。
+ d8 r% ]. y0 M9 n, a0 K
# L5 D6 M9 f' b' L) ^5 F6 `前一阵子美篇很流行,学校要专门有人制作美篇,大量宣传。标题要精当,最好是一副对联。图片要精选,有上级领导的一定要让领导居中,占领“C”位……总之,都做得很迈力,很精美,很值得肯定。
+ o4 ]( E) _; j9 c+ u3 v5 ] B+ t; t i) C, Y: ~# e
有一节课,上级要求的照片多,要连拍五张照片。学生都惊呆了,笑了,我也笑了,拍的时候只好板起脸说:“不要笑,严肃点,拍照呢!”学生们还是笑“把我们当做演员呢!”
* i2 W4 c; [: Z$ E& T
4 u' X8 {3 l. ~是呀,什么时候教育融入了这么多表演的成分?拍照恐怕只是其中一项吧。《左传》曰:“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虚而无用的东西多了,实质性的东西自然会少一点,为这些无用的东西烦心劳神,教学的心思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孔子没有照片,弟子三千个个精英。如果每天忙着拍几张照片,估计少教几个学生是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虚饰作假,危害可不是一两天,一两年的事情,是一代人。
* G9 @0 [# \# E' G% j* U
7 l) m0 r" N f( ^4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