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家看甄庄”之二十四 千年悠悠青莲寺 刘育章
2 C3 n ]9 |! m& m* u$ D) J) L8 x' p
青莲寺位于偃师区翟镇镇甄庄村。到甄庄采风,自然要去参观、凭吊这座千年古刹。 青莲寺,原名白莲寺。据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编纂的《偃师县志》陵庙记卷载:白莲寺,在县西南夹河保,宋建隆四年建。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建隆四年即公元963年。由此可知,该寺至今已有1060年的历史。同时,也佐证了甄庄村的千年历史。 白莲寺之所以改名为青莲寺,据悉是因为清朝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清起义之故。那场起义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进入青莲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院子里堆积的预制板、脏乱的地面、残缺不全的石碑、丛生的杂草以及种有蔬菜的小片地。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院里还存有两通竖立的石碑和一处三间房屋大小的佛殿,里面供奉着送子观音等三尊佛像。一位农妇向我热情地介绍了这个小寺庙修建的艰难历程。她说,为了保护这个历史遗存,一个叫刘奇才的村民到处化缘,费尽周折才得以建成。 通过刘彦卿先生的介绍,我得知当时的发现经过:2010年9月的一天,村民刘奇才在自己开的小卖部后面的空地上闲逛,无意间发现铺盖在甄庄学校后院的排水沟上有一块青石板,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通石碑。于是,他紧忙找人将其翻开竖起,移至安全的地方。擦掉污泥后,才发现碑额上的“重修白莲寺之碑记”几个大字。由于石碑长期被渠水浸泡,碑文大多已模糊不清。 此碑高232cm,宽82cm,厚15cm。碑文自右向左竖排,共计20列,每列大约40字。虽碑文已漶漫不清,但文后落款处“大明弘治×年”字样仍可辨认。“弘治”是明孝宗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起止时间为1488年至1505年,此碑也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前不久,甄庄村在修建文旅文创展销中心时,又在青莲寺原址上挖出了三通清代石碑,其中一通石碑是“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青莲寺碑记”,碑高172cm,宽62cm。根据刘彦卿先生提供的资料,现将其残缺不全的碑文转录如下: 皇清 重整青莲寺旧业复振承传不朽序 闻尝历览夹河之古迹,而见夫偃师县之西陲有甄家庄村者,所建修青莲寺一座。其气势之雄伟,具龙盘虎踞之象,寓凝福聚瑞之休诚环千百众之保障,而万世之福星也。 其在昔法僧宗裕募化众×,主×建千佛殿三楹,毗卢殿二楹,玉皇阁一座,水陆殿五楹,天王殿三楹,以暨两庑配殿六楹,文昌阁一座,×山庙三楹,关帝庙三楹,配殿二座,并僧舍数十间。功果浩大,一生苦募而成。 其庙貌之巍峨,金碧之辉煌,实一方之大观也。且复构营善田山王施田共六十九亩,其地段四至坐落清列在后,其所治之田,一以为众僧××之费,一以为储蓄备作补葺庙宇之资价,其思之远而虑之深也。 讵意一再传后寺鲜法僧荡×,寺田十不存一,以致殿宇倾圮,修年无资,览胜者不无今昔之感。焉榻至粮米乃国课所关,亦不照输,以致本年十月内被差催输而公直侯鹏×进贤同众山主持×稽查已明,××无欠出约具×乡地等具覆立案存房矣,而×德主以暨山主等公议,欲归田前××,恐将来仍属他人之业。与×月初×日请受戒法僧端×清洁真实持斋焚修之,同时与其徒侄玄××领寺田××再×之,××庙有补葺之资矣,兼以众善士施资财,更属×之魁功而再造之宏果也。并列××永垂不朽。是以为序。 计开延僧保田山主刘炳、梁才、侯中、公直侯鹏、陈帝臣、乡约刘进勉、北×陈宏量、公直刘进×、×田王××、张王生,陈其明、昝进宝、王××、王××、王××、刘天×、肖有才、王 瑞、×××、刘××、王× 施财补葺善士:杨士元施钱四千五百文、姜文田××二十四两、昝惟×××××两、王思×施银十六两、王浩施银四两钱九千×百文、昝希潜施银十二两、于振海施钱四千二百文、王××施银十二两、王×山施钱八千三百文、昝州六施银五两钱二千七百文,昝××施钱七百三十文、周××施钱二千七百文、裴王文施银十二两、昝××施银五两、王如礼施钱二千四百文、昝布周施钱一千四百文、王同×王××王平施钱三千文,×××施钱二千五百文、白××施钱二千文、王××施钱一千七百文、陈××施钱一千文、逯××施银二×两、肖×施银七两、昝××施钱二千七百文。 洛邑庠生后学刘士倬熏沐盂手撰文并书丹。 石匠萧有才 住持法僧同×暨徒××。 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十日 吉旦立 通读碑文不难看出,青莲寺当年之规模,“其貌之巍峨,金碧之辉煌,是一方之大观。”可以想象,当年的青莲寺,苍松翠柏,林木葱郁,环境幽静;殿宇宏伟,雕梁画栋,梁柱涂金;寺僧双膝盘坐,手捏佛珠,普度众生;木鱼声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善男信女,接踵不断,香烟缭绕。真可谓“弱柏倒垂如线蔓,檐头不见有枝柯。影堂香火长相续,应得人来礼拜多”。 唐代文学家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甄庄村青莲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随着时光的飞逝,青莲寺也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幸的是,由于受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甄庄村钟情于本村历史文化的村民发现了古碑,搜寻到了残存的历史文化遗存,后又费尽千辛万苦在青莲寺原址的北边重建了青莲寺,这样才让千年古刹重新被纳入人们的视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也让善男信女的心灵从此有了归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寺庙历来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地方。真诚地希望甄庄村能利用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和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挖掘青莲寺文化的丰富内涵,让青莲寺再现昔日的辉煌,以此来传承和弘扬千年甄庄的历史文化,把千年甄庄的名片擦的更亮,使甄庄真正成为一个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成为洛阳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网红打卡点!
/ ~, q; r# h2 d* e
作者简介:刘育章,1966年生,河南灵宝市人,1990年7月到洛阳工作。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策划师、高级职业经理人。作品散见于各大媒体。曾任《洛阳企业与企业家》执行主编,编著的《洛阳人文集萃》《洛阳传统古村落》获河南省社科普及类读物一等奖,作品曾荣获2018年度中组部主办的共产党员网第三季度优秀奖。
) a" ?( M& A. G0 S
# W3 _ J) F+ R8 P; p
, v2 J2 ^6 s2 m2 M2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