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Y( ~" {7 {* z- f
: v7 b, D: J5 H" Q i8 L5 D$ C6 J( v4 d, v
题标: b0 w( P4 o' M* |" Y6 d4 z; s
我家住在陈李寨
' E" L g ?/ H1 k+ ^3 a" j3 Q0 f正文:
7 j3 ^, h- h/ M$ @+ E, _; h. d8 p 王氏是陈李寨村的大家族,村里一多半人都姓王,大家端碗饭坐在门口吃,寒暄的都是本家,上溯五百年,都是一家人。6 R" z% K7 `' B! a8 z9 _: E& I
洛阳解放前,每逢春节,王氏后人都要到村中的祠堂祭拜祖宗。
' `5 x& Q( H3 J 这个家族不但精修族谱,续写香火,还有本门的家族徽号。3 C- Z) Q& l: }
那徽号猛一看像远古的图腾:黑色的线条,勾勒出混沌的世界;圈中一人跪拜,擎着斧子。
1 q8 h7 Z& K' k( l 据王氏后人介绍,这个徽号寓意盘古以斧开天辟地,先人们靠劳动白手起家,敬的是勤劳、朴素、自然的生存方式:为工不怕出力,为商苦心经营,为农适时耕种,为官清正廉明,为民遵纪守法。各守本分,各尽其职。
/ n9 G5 m* @( L, u$ D6 f 王家第十四世孙王瑞,是村里人礼赞的楷模。王瑞身高体壮,干活不惜力,种庄稼是一把好手,打的粮食总要比别人多一些。
6 H3 P# j f/ I8 Q 他的老婆也会过日子,每顿饭都要从量好的米面盆里抓出一把留到下一顿备用。
. B6 B( |9 _: O- {% @ 民国初年,村民们过着半封闭的生活,进一趟洛阳城,紧赶慢赶都得一整天。6 l% a/ ]# Q ~; O5 ^
王瑞看到了商机,便用粮食换回一些日用品,率先在村里开了一家杂货店。9 M' h5 K4 U p5 H
村里人好烧香拜佛,从外地买香易折断。王瑞就拜能者为师,用榆树皮做原料,加工线香,方便村民。6 U& b( ~+ [/ q
每年中秋节,他还亲手做月饼卖。
- I7 ^3 D& m3 C 后人曾拿王家当年做月饼的模子比量现今的月饼,发现王家的月饼个头儿能顶现在的两个,可见王瑞为人之厚道。
1 `& l8 H6 \* y# b! S V 这么大个儿的月饼,要价比城里还低,仍有手头紧的穷乡亲吃不起。% s' J$ y4 D2 y. |% m
王瑞说,没关系,您先赊着,等有钱了再还。6 F- e# A1 A) C& }$ J* u
这个杂货店在全村独一无二,而且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此生意很红火。王家挣了钱,就盖房置地,家底渐渐殷实起来。
$ \' U. S) K, g. r. X 王瑞的儿子王永德继承了家业,也继承了父亲的诚信厚道,饥饿年月扶危济贫,借出去的粮食从没让人归还过。
' B8 m% D, V" J# J+ @& s2 R# `* ^ 洛龙区档案史志局编纂《消失的村庄》一书,把王瑞家的故事也写了进去。2 Z: a( P- F! H0 i$ k; J. K" m
书里说,王瑞父子最大的心愿便是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改变祖辈因不识字而受人欺辱的历史。6 ~2 P/ @8 O! y1 \% G
这个美梦后来成真了:1947年,王永德的儿子当了教师,成为全村第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教书先生。0 X; |& g5 J: ?% `, E8 O
有此心愿的显然不仅是王瑞一家。! b5 K6 d' X( j- N9 B
就在王瑞的孙子当上教师的那一年,王氏祠堂被改造成了学校。4 b% O' a! P& h6 p/ c7 [1 t: _- y* \
昔日供奉祖先的圣地,成了培养读书人的圣地,直到2003年被拆除——拆除是为了建大学城,构筑新的希望。
) U. y" R; A' Q* M2 \ 村民们搬进了居民小区,仍数着村里近年来供出来的大学生——光是博士、硕士就出了一二十个呢,多荣耀!(记者 张丽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