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的《杂文》(《语丝》)杂志
! D2 X6 |+ `" D3 j
1994年1月,安徽省淮南市文联、安徽省杂文学会创办了一份杂文双月刊,名字就叫《杂文》。到了1996年,该刊更名为《语丝》。 无缘触摸这份杂志的肉身,但从网上见过其几期芳容。个人感觉,该刊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该刊的顾问看——牧惠、冯英子、韩羽、何满子、袁良骏、苏中、韩翰、黎存在——基本上都是杂文界的大家。 从该刊的作者看——牧惠、何满子、邵燕祥、舒展、公刘、冯英子、袁良骏、毛志成、朱铁志、黄秉忠、王若谷、江帆(缪人龙)、刘思、徐怀谦、孙建清、叶檀、李云青、叶延滨、冉云飞……——基本上都是杂文界比较活跃、比较知名并颇有成就的。 从该刊刊登的文章看——《“娘打孩子”与“三岔口”》《谁来监督监督者》《众谈“国耻”新概念》《禹作敏要是没有人命案》《拟李隆基愤世自辩书》《“大家”未必可信》《伪文化论》……——话题都是很重大、很犀利的。 从该刊的装帧、设计看——该刊1995年第2期扉页,刊有“袁良骏先生像”、袁良骏的《我的杂文观》——也很大气。 从杂文界的一些活动看——1995年4月8日,洛阳市杂文学会召开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杂文月刊》《杂文》《杂文选刊》等全国知名期刊社……寄贺幛、贺信、贺词致意”。——该刊在杂文界还是有些影响的。 可是,该刊后来就不见踪影,停刊了…… 网上看到了它1996年第6期(总第18期)的封面,另据人称,“1997年安徽省淮南市文联办了本《语丝》杂文专版,征询许多杂文家谈谈自己的杂文观,笔者的表述是……” ,由此可知,该杂志至少办了四年。 有杂文作者追忆道:“……后来,江南又创办了一份《杂文》刊物,编辑把我当成重点作者,赠我一份刊物。后来又改名《语丝》到停刊。该刊寿命不长……” 据说,该刊的实际操弄者,是吴子长 …… 据说,该刊停刊的原因,是因为经济问题,入不敷出…… 据说,该刊的内容格调不高,未能赢得读者…… 然而,坦率地讲,对于前两点,我是不敢置喙的,但对后一点,则是不敢苟同,仅从网上残存的部分目录看,该刊的品位还是挺高…… 有资料显示,该刊的主编是余国松 ,名誉主编是邹人煜。 我是“知道”邹人煜的,当年曾读过《当代杂文选粹•邹人煜之卷》,她是为数不多的女杂文作者。杂文界评介邹人煜的杂文有文采。她对自己的文风也总结了三句话:“一是杂家才识胆为先,二是无言无识莫呻吟,三是从来无曲不文章。” 据称,在“邹人煜作品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邹人煜的作品有四大特点,其三是:“文锋犀利,她的杂文、小品,秉持其一贯的‘杂家才识胆为先’,‘直抒胸臆不趋时’的价值观,直面人生,剖解社会,读来令人痛快淋漓。” 有人称邹人煜:“不问朝野,心系苍生;不让须眉,心雄万夫;不计高龄,壮心不已。其中,无论她是在位,还是退休以后,一以贯之的是她对苍生民瘼的持之以恒的时刻关注。……狄马在《巴金说过什么真话》中说道,一个人提倡说真话并不难,难的是自己也说真话。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说句把句真话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说真话不说假话,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邹人煜先生做到了。” 也有人这样评述过邹人煜:“笔者曾在周围读者中做过调查,一致的看法是思之(邹人煜的笔名)的文章之所以极受欢迎与热议,源自于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无私无畏的胆识,因而最能引起读者共鸣。她的文章都很短小,大都千字文。可是小中见大,以短胜长,‘短论大真理,小藏大乾坤’。因其文都是为社会、为民众立言,完全出于公心,正气凛然,没有人能驳得倒。如她的《春风骀荡话尊严》一文在谈到老人必须自重才有尊严时,痛斥本省一位品格低下的老字号‘知名画家’,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如此‘老人’并非个别,但敢于公开揭露的正义之笔却少之又少!幸有思之之笔针之砭之,俾令国人思之,挞之,戒之!” 邹人煜八十寿辰时,她妹妹给她送了一块扁:“终生的反对派。”这是借用胡适评价陈独秀的话,有人称“如果就其精神而言,是再准确不过了”。其实,这正是杂文作者应具的品质。 * l- q* N) [- B" d/ O, b%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