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记者节的记忆
4 {- n, A# P9 |" j) w5 O: e. A0 v 在第24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不由使我想起10年前,本报记者郑风玲主持参加的,社区助力“记者"的一次研讨讲用会,以此来提升助力记者的写作水平。( f" d5 s; F9 }- f" T
助力记者实则是活跃在市内外的社区通讯员,大多都是一些廉职的新闻爱好者,有涧西、老城、洛龙的;有缠河、伊滨和吉利的;还有偃师、伊川和宜阳汝阳及栾川的等等。4 B T$ n2 N3 W5 ?
那年月我在单位宣传办还没退休,经培训研讨,新闻写作水平有所进步和提升,部分新闻稿件曾不断见诸报端。6 \* y! i0 G, X1 G
报业集团的日报和晚报的两位执行总编郑(征)总和李总(琦),并亲自编釆我的文字,还对文.稿提出批评和建议。# y: q. w" E( s0 [9 A
在那年月里,曾有多篇文字被釆用.,由过去的小打小闹,成长为新闻、社会、经济版面重点稿件,并成为黑体字的版面头条,还有主标和副标(题)。: m6 ?: i/ [/ I! q8 |- T
记得在一次记者节前的通讯员座谈会上,郑(征)总和李(琦)总共同临莅会场,给通讯员上课,使大家釆写的文字不断提高!
2 \/ S) W9 Y- X: ~. G/ F! Y 数十年来,我由一名洛阳报业集团的普通通讯员,晋升为洛报特约通讯员,又到社区助力记者和晚报特约记者,成长为本报“十佳特约记者",这些都是与釆编老师的“推、扶、拉、助″分不开的!在第24个记者节到来之时,我再一次通过本报釆编老师衷心的祝福:“洛阳报业,我的老师,我的伴儿!″(王书敏)文
, Q* a- E: A4 K/ F G洛龙区龙祥社区居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