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题记:某日,贤弟家猛电话邀请我,前往他的茶舍小聚,品茗闲叙。 正好,我的新著《过往岁月》想请他赏阅品评 ,他听说后非常高兴,言语中流露迫不及待的心情。 乘电梯11楼敲门 ,他热情相迎 ,嘱家人烧水沏茶 。入座,我送他拙著,他亦将自己的一本书法专辑赠送与我。我虽不懂书法艺术,却被他这本隶书书法专辑吸引,未曾想家猛贤弟热爱书法,专攻隶书,他的隶书“既有古人,又有自我”,由传统隶书向变体隶书演化,具有个性特点。24年前,《洛阳日报》社美术编辑董高生(洛人)曾经以《平静中求韵律》为题,评价牛家猛的隶书书法艺术-----
* P& _4 K" i' u, S# [ # F+ J% O2 S6 c% I3 w4 f
从平衡中求韵律 , v5 a0 y. a3 J6 A9 Q% D
作者:洛人& D& q/ T" Y2 \* l& h L1 a9 W* s& w
$ x3 ^) ?$ j" s2 H& h, w
有评论家言:当今的书法分为三派,即:传统派、新古典主义和现代派,现代派书风作为一种探索、尝试, 还未形成气候。书法作为一种美学,应当是互不左右的多元发展,传统不应是保守的代名词,传统总要有人去继承,使之薪尽火传,然后才能有所发展。我市青年书法家牛家猛就是一位传薪者。 % F; B; D' [9 }* l; }/ c, b
牛家猛,既没有家学渊源,也没有人特意指引,但六艺之奥,各得其人。他天生就喜爱书法,踏入校门, 捧上课本,便喜欢写字,东临西摹,常以能写好字为乐。1986年,牛家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师政治部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一有闲暇,便临池学书, 以欧体《九成宫》和楷体《倪宽赞》为范本。当时年龄小,只是照猫画虎,只讲个形,还远谈不上神。唯一可贵的,是他有恒心,从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寒暑易节,坚持不懈。部队上每搞活动,布置会场,写标语任务,部队首长都交给小牛去干,这正是小牛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1988年,小牛所在的部队举行书法大赛,小牛轻而易举,捧了个二等奖,在全师上百名书法爱好者中脱颖而出。这下小牛信心更足了,在楷书取得了进展的基础上,转而临写汉隶。《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史晨碑》《西狭颂》等汉代名碑和汉简,他都认真临写。几年下来,他的隶书已写得很像样子了。 3 [1 c( E4 \% W+ D6 c) j& ^
1990年,牛家猛转业到地方,工作之余,仍然刻苦练字,他除了遍临名贴,还订阅了大量的书法报刊, 从中汲取了营养,为了追寻中国文字发展的足迹,在汉碑的基础上,又对篆书作了进一步的临写与研究, 并在实践中将篆意融入隶书,以篆法和隶法相结合, 在隶书的行笔中,力求放中求平,放中求工,柔中求刚,使点画骨力内含。 5 ]# P! Q" A- z0 M5 R( `5 i" w; `
牛家猛是个很有灵气的年轻人,他十分注重小结构(结体)与大结构(章法)的变化与统一,笔画的长短, 撇捺的揖让,笔力的轻重,力求章法灵动,整篇协调。 即使细部的变化,也都不火不燥,恰到火候。临纸挥毫,牛家猛如置阵布势,使之错落、参差、有揖有让. 不拥不散,着意纠正和改变隶书过于规整,容易呆板的流弊,既注重远观气势,又注意细品效果,务使灵气贯穿始终,正所谓谋篇大局,了然于胸。这正是他长期坚持传统和反复研究前人、善于学习和借鉴的结果。
' s' u7 ] {$ e$ k4 Z 为了使自己的书艺更上层楼,牛家猛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进修班,得著名书法家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孙伯翔、张荣庆等亲授,并认真学习了《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书法课程,从理论上武装自己,以开阔眼界、提高艺术修养。今天的牛家猛,专攻隶书,他的隶书正由传统隶书向变体隶书的方向发展,既传统又新颖,既有古人,又有自我, 这当是他艺术之路的新起点。 4 I% _* j' @7 _
牛家猛说:“我很幸运,临池学书,在部队首长支持,回地方领导关怀,不然,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在艺术道路上,我还需百倍的努力。” ( ]* k/ s) E( m4 H
【原载2000年11月7日《洛阳日报》】 (园艺 荐)
$ y5 ~$ x/ l. |$ p9 E' b( ]1 u# x% O.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