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青石板凳+ m0 L. M+ P( v7 K# Y+ q
每年的夏天,对于怕热的人总是难熬的。为了祛暑降热,人们总是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有人戏谑,空调之于夏天,就像氧气面罩之于危重病人,全靠它在炎热的日子里”续命“。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故乡的那两条青石板凳。& M+ Q# E$ W) _1 k2 y! z/ a
我的家乡位于豫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靠近湖北武汉地区,夏天尤其酷热难耐。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家家户户基本没空调,电扇也不舍得用。就是开了,时间一长也是热风,不顶用。屋里待不住人,去哪乘凉呢?劳动人民自有智慧。4 \9 C) d7 b# W4 L6 h* t
我家隔壁的隔壁有一户人家,他家那是还是砖瓦房结构。正屋前连着一个门楼,其实就是少了一个大门的三开面的房子。门楼地上铺着青石砖,两边各摆一条长石条。石条长约5米,高不过膝,能坐十来人。远看像一条石凳,只是没有腿儿,但大家都叫它青石板凳。老辈人说,这是当年修路从后山开采石料留下来的,也算是有点年头了。经过漫长岁月的抚摸,石凳表面已经包浆、光滑,青黑色愈深。夏天穿堂风一过,石凳上凉爽惬意,大家都喜欢来这纳凉、歇伏。. f" T t, j3 S K4 `2 i6 A
夏天的农人都起的早,趁着早晨的凉快,喂鸡、做饭、打扫庭院,忙完这一阵,已到半晌午,太阳升的高了,暑气上来了,大家都自发地聚到青石板凳上乘凉。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只是爱泡上一大壶浓茶,择豆角、纳鞋底、修农具,边干活边聊天边喝茶。有时人多石凳上坐不下,后来的人就席地而坐,淳朴自然。小孩们可坐不住,大太阳底下套蜻蜓,追逐嬉戏,光着膀子身上晒着像黑泥鳅。
# T" W7 s; h# T7 s* } 中午,吃过午饭,气温达到顶点。地面热气蒸腾,小孩子们都不敢光脚乱跑,实在是烫脚。趁着大人们在睡午觉,孩子们都聚到青石板凳上。三三两两好几堆儿,走五子棋的,玩玻璃球的,拍卡片的,不亦乐乎。孩童们玩累了,困了,直接往石凳上一躺,伴着嘶嘶的蝉鸣声,在穿堂凉风的吹拂下,横七竖八的进入梦乡。
3 c$ ^7 z, R# `; Q 晚饭过后,屋里最是闷热,积聚了一天的热气散不去,像个蒸笼。青石板凳上又坐满了人。夏日晚上乡间蚊蝇多,为防叮咬,已经有人提前准备好了”蚊香“。这”蚊香“是乡亲们自制的,从附近山上砍下一堆艾蒿枝,抽出一些和干稻草扎成小捆,点燃,新鲜的艾蒿叶燃烧不充分,顿时整个门楼烟雾缭绕,宛如仙境。艾蒿独有的药草香味盈满整个庄子,也为大家驱散了蚊蝇叮咬。夏日晚上的村庄真静谧,只有阵阵蛙声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声,再无其他杂声。孩子们躺在石凳上,听长辈们忆苦思甜。听他们讲兵荒马乱逃饥荒,大炼钢铁吃大锅饭,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抬头看,漫天繁星,月光黯淡。夜深了,声音小了,大人们抱着早已睡熟的孩子各自回家了。
( n' q' G3 p+ ]2 I8 d6 M 周而复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现代化的电器也置办的越来越齐全,夏天大家也都开始在自家吹空调。老屋渐渐荒废,门楼里的青石板凳再无往日的热闹,杂草丛生,一片破败之景。但在我的脑海里,青石板凳永远占据一席之地。它永远是那么凉爽惬意,在以后的每个炎炎夏日,给燥热的心灵带来一丝凉意。
$ t+ c& @- a% `: |! j% C
+ v1 A2 f9 \7 c' Q%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