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怀念“听风”贤弟& N! _' o4 w- d; [& q( L
- f2 K; v7 d/ h6 U" Q
园艺* Z8 P' v2 G) L/ J- @$ G- z9 m
0 o, O- s7 p; a8 h- D+ k W% ~ 冬至后的周六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到河边散步。尽管天气晴朗,但依然北风凛冽,残雪未融,十分寒冷。此时我手机铃声骤起,接听,赵兄告诉我:青安(听风)走了……
- Y6 }' U6 R8 K1 k z$ h4 ^- t 我以为听错,惶惑迟疑:前天他还在圈里给我留言;昨天在微信运动里给我点赞,怎么说走就走了!?* S0 K) L& ^# p3 I& I/ T3 @
青安兄弟,网名“听风”,奇石与文学爱好者。与听风相识,还是由文友赵兄介绍的。十来年了,听风一直用这个网名,他的微信图像是一块精致的奇石,象征坚毅、朴实、温润,与众不同,多年不变,印象深刻。
( i; I6 ^2 ]" J9 o' u8 c- Y$ d 听风兄弟除了收集奇石,也爱品评散文,尽管他写的少,但爱欣赏文友作品,对文友作品的优劣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次我在河洛文苑、朋友圈和报纸平台发一篇拙作,听风兄弟几乎篇篇必赏,并常常留评鼓励,他的留言有时仅仅几个字,几句话,可我把它当成持续写下去的底气与信心,看成兄弟友情的绵绵延续。
1 P/ ]- L! p. ~" S 听风住洛城西,我居洛城东,平时各忙各的杂事,少有机会走动来往。见字如面,在微信和朋友圈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对方,权当见面交谈了。
6 D- Q+ e! K. K 今年夏末的一个下午,我与听风在瀍河边偶然相遇。他说从白马寺返回,在我的小区附近下车,想给我打电话,又怕打扰我午休,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打成。也许上天安排吧,彼时我正在河边散步,忽然背后有人喊我,回头一望,竟是听风兄弟。偶遇河岸,彼此惊喜,他开口谈文学,提到我最近写的某篇散文,鼓励我往省报副刊投式。我请他到我家喝茶聊天,他说在河边挺好,凉快,安静。 我俩一边漫步,一边闲聊,聊的最多的自然是文章了。我佩服他的记忆力,他的阅读量。记得赵兄曾经说过,听风写的不多,但他喜爱欣赏文章,评论他人的作品,无论文学大家,一般作者,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我发在朋友圈里的一些文字,有多篇就是在他的修改建议与鼓励下,再修改润色后投报纸副刊发表的。我为有这样的知音与“粉丝”而欣慰,也为失去一位好兄弟、一位忠实读者而悲伤。' S' d) `' b7 U ?1 Y& p% [: K
听风兄弟,你远去天国听风赏石品文了,相隔阴阳,从此永别,兄弟们必须送你一程。今天,我与赵兄从城东坐公交车到城西,下车后找你家好难。你住的小区周围拆迁改造,四处围挡,打探好几个人才算找到地方。步履蹒跚,哀思缠绵。$ v- x$ C3 N1 A8 Y/ I
听弟妹说,你走之前去理了发,回家后又洗了澡,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自己的亲人,离开了兄弟朋友们…… 7 {- O3 J3 E( J" U
听风兄弟一路走好!) \# T1 j* W# c1 g
8 ]/ Y ^% d0 X
(2023.12.25 )' M* t* |' u& u2 P1 E9 e
6 y% g+ R$ I" `. q
4 y0 `% d, l6 _, m" T* G+ b' c#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