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h2 U( U- P3 i北宋“理学五子”与司马光 ; w; ~2 T5 l9 n5 f& ^: C
北宋在伊洛地区创立了以天理为哲学基础的新儒学----理学,成为元明清正统文化的主流和标志。理学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Y1 A* c' H, l% i司马光卜居洛阳期间,除了编撰《资治通鉴》外,还创作了《易说》、《注系辞》、《注老子道德经》、《注太玄经》、《注杨子》和《潜虚》等大量哲学著作。由于司马光政治地位和文化学术地位的特殊身份,他对理学的形成和推动,是“理学五子”无法替代的。朱熹把司马光与理学五子并称为“六先生”。乾隆皇帝评价司马光“河洛文化渊源”。胡适还说过“司马光是宋代理学开山鼻祖”(有朋友不赞成用这句话)。在中国哲学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大哲同处一个时代,并且相互熟识。 * ]) P" ^* Y/ j5 D# Q
周敦颐(濂溪先生1017-1073) 8 x$ X! p2 J7 t/ r: _# g
周敦颐是程颢、程颐的老师,世称濂溪先生。他是理学最早以思辨方式阐发宇宙论的人,朱熹推崇他为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它继承儒家主旨,同时吸收道家和佛家思想,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宇宙论体系。周敦颐创立的学派被称作“濂学”,与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及王安石的“新学”并称为宋儒四大学派。
3 }3 \# v3 [* F8 A程颢(明道先生1032-1085) 0 n, f7 H+ o7 U9 I. f
程颐(伊川先生1033-1107) ! l8 o8 j' o# y9 j
程氏兄弟相差一岁,他们共同创立了“洛学”。是理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程颢的思想被后来的陆象山、王阳明继承发展为“陆王心学”。程颐的思想被后来的朱熹继承发展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元代取得了官学地位,成为国家科举考试指定内容,一直延续到清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个是客观的哲学,一个是主观的哲学,一个被官方奉为经典,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分别成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官方与民间最主要的哲学思想。
" s5 D1 f9 I2 ^% @7 r: k邵雍(百源先生1011-1077)
6 r& W' _0 N, s! a0 {邵雍在洛阳期间曾与二程为邻。和周敦颐相似,主要是由易学发展而来的宇宙发生论。他曾想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二程,但未能如愿。邵雍与司马光以兄弟相称,关系要好,去世时,司马光、二程和张载都在身边守候。 # S9 q( i; {& Q0 V
张载(横渠先生1020-1077)
i& u! b' t5 R( F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世称横渠先生。对后世的影响仅次于二程。他主张“气一元论”思想,最被世人所熟知的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所创立的“关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历朝历代都有传承者,尤其以明代的罗钦顺、王廷相、王夫之最为著名。 + T3 q, N8 f+ R9 C3 u
司马光(涑水先生1019-1086)
( `% B$ h+ P9 ^7 n& r/ X5 l7 d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4 b( m' _* J) c: v" s, W
) }1 p1 ~5 T& f) u朱熹《六先生画像赞》
5 Z* h7 |4 a7 @0 P# } ; c- Y+ k8 W: E- z
濂溪先生
) p, g9 {+ V( E3 a2 c/ }& k% t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
% s" L" g0 O& Y+ W5 \7 s! y, D, `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i6 g3 W1 ]+ ^. p
明道先生
" @. }5 X1 A* s# j杨休山立,玉色金声。元气之会,浑然天成。 1 l( h0 c6 z8 G9 K
瑞日祥云,和风甘雨。龙德正中,厥施斯普。
$ \' [, H; e& \! a伊川先生
; J0 w3 N1 `/ F0 b1 F7 ^规圆矩方,绳直准平。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4 P' ?7 j& u5 p4 L
布帛之文,菽栗之味,知德者希,孰识其贵? ) C T+ y* f; B3 |" y' k
康节先生 $ }" V. {+ v) q9 T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 2 O" Z& @4 z& i. ]$ o2 U! M6 ^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静裹乾坤。 Z, o4 T" I* K- b8 [
横渠先生
+ a* @+ ? `% P3 Y1 N蚤悦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 0 L& b9 [, s* ^, o
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示我广居。 & U8 v9 U& F9 W0 p" I
涑水先生
* [2 a& I! [3 ?+ m3 B笃学力行,清修苦节。有德有言,有功有烈。 * Z+ e4 i, k) G% c- }
深衣大带,张拱徐趋。遗像凛然,可肃薄夫! ( D1 K! r0 V E& h
+ D$ K, d& s3 ~# L"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