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128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稿区] 洛阳铲何许人也?

[复制链接]

330

主题

521

帖子

0

精华

超级会员(lv9)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42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9 06: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r$ I, i- n0 e7 C
* v, [" B! H8 j8 B  F. N% @" X
+ `1 y/ ^+ Z, ^) t
标题:9 _/ e3 ]0 w, a1 A) L1 N1 b
洛阳铲何许人也?洛阳铲走向世界,洛阳铲走遍天下。, B: U7 s. ^8 _. l% ?0 q
      一把洛阳铲,百年是非身。刺破阴阳界,善恶难离分。今天,我想站在洛阳人的角度,谈一谈号称“天下第一铲”的洛阳铲。! j7 A4 d; C$ X
      第一把洛阳铲是怎么发明的?由李某某谋出创意,由陈印娃亲手锻造
- w$ z* W* r$ s, h  \
: M/ G( N  ]: h9 H,又由“四个土夫子(湖南人对盗墓者的称呼)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地盯着地上的洛阳铲。铲子头上带着刚从地下带出的旧土,离奇的是,这一抔土正不停地向外渗着鲜红的液体,就像刚在血液里蘸过。”   
  h) r' Q! B) ^; O* `- i8 k. w- e
     据《盗墓笔记》小说中,洛阳铲下,有多少次惊心动魄,多少次石破天惊?6 d) B' {% V, Y/ w4 ]0 w9 {
      屈指算来,洛阳铲在洛阳出现,不过区区一百年的时间。$ k0 w5 i9 X1 f
      1905年,千年帝都洛阳终于迎来工业时代的曙光,由比利时人出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前身)、洛阳至观音堂段铁路开始施工,筑路大军在“自古无卧牛之地”的中国陵墓聚集地——北邙山动土施工时,频频挖出的青铜器、玉器等古墓文物,引发了比利时、法国、德国等西方技工的抢购潮。在市场“倒逼”之下,洛阳盗墓之风甚嚣尘上,“要想富,挖古墓”,成为部分农民最热衷的“第二产业”。9 p# g# @0 Z8 }. O' U7 D
      汴洛铁路外国技工办公场所遗址洛阳铲,就是在这种极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M6 _, J6 t8 D: Y+ o
     提起洛阳铲,洛阳人本地人称为探铲、爽铲、捣窝铲、瓦垄铲。提起发明人,大家都会如数家珍般提起一个人——那就是邙山农民的李某某。0 r& K2 Y$ ]+ }' S( |6 U4 F
      1983年,洛阳考古专家探访过洛阳东郊塔湾村87岁农民马三愚老人,他回忆说,过去挖古墓,都是用铁锨斜着捣,下劲儿很大,带不出来多少土来。直到李某某“捣鼓”出探铲,本地人挖墓的效率才大大提高。
) N) p, C% n2 k3 u4 k0 z9 c      李某某大约在1870年出生,于1950年去世,活了80多岁。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连根“井绳”也没有。直到1923年,李某某到孟津赶集,吃水煎包子时,卖包子的小贩正在搭建简易风雨棚,但见小贩拿着一把马蹄形的铁铲,用力往地上一戳,提起铁铲,就能带出不少土。简单戳几下,又快又好,就能挖出竖直的小圆洞,插上棚杆,一个风雨棚就这么三下两下搭成了。
) h3 I% c* q& C! T      李某某是个有心人,他蹲下身搓揉着铁铲带起的土块,突感眼前一亮——如果把这个玩意儿改造一下,用来盗墓,肯定事半功倍!回到家后,他琢磨很久,用纸折叠成新型铁铲模样,请当地铁匠陈印娃打造出来。
% e/ v9 v- i4 @, }& o. L9 P+ p1 |9 X8 F
刚刚打造出来的洛阳铲,呈现300°的圆弧形,形状类似半截筒瓦,弧刃直径约3寸,铲头长约3寸,上连铁銎,安装木柄。0 F: j( ~- a0 Q: |/ c* M0 j

+ e- o# K# ?+ J8 V; |. A7 b简单说,李某某出创意,陈印娃亲手锻造,两人合力发明第一把洛阳铲。
8 B7 y6 _  t* q1 Y; L7 N7 {    洛阳铲‘这种新型探铲用在盗墓上,果然不同凡响:探铲装上腊木杆后,打洞既快又省力气,每下戳一下,就可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卡在半圆筒内的地下土就被原封不动地带上来,土壤颜色、密度、结构都清晰可辨,没过多久就挖下去几米深。若蜡木杆不够长,再接上一段蜡木杆,接力往下打洞,竟能打出海碗般粗细的洞,深达十几米。- z% ]/ z- \! V# j5 O  _6 n
      大道至简,洛阳铲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便捷、轻快地挖出地下的“五色土”。所谓“五色土”,其实就是地下土层“横切面”取样,分死土、活土、花土、淤土,颜色不同,气味各异,盗墓者通过对这些“五色土”进行“望闻问切”,就能够准确获得地下墓葬的相关信息:有无古墓、古墓年代和大致规模;一旦确定墓葬规模,盗墓者再用形制更大的洛阳铲,打出可供一人出入的盗洞,将里面的珍贵文物悉数拿出……! S/ x9 I8 w  W, P7 i$ E) G! }
      旋入土下知千年,正邪两面世人评。一铲刺破阴阳界,深埋地下成百上千的古墓文物,被一把把洛阳铲挖出来,让今天的仁人志士扼腕叹息。中国考古界的“世纪之痛”——洛阳金村大墓,就是惨痛的“前车之鉴”。1928年,在洛阳汉魏故城遗址的金村,发现了东周天子陵,在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美国学者华尔纳的精心组织和金钱诱惑下,当地农民拿着洛阳铲,先后在金村挖掘了6年,一连盗掘了8座东周天子陵墓及3座马坑,无数珍宝被盗掘一空,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拥有众多镇馆之宝,却让国内学者欲哭无泪。国内仅存金村大鼎、错金铜尺和命瓜壶三件珍宝,现存洛阳博物馆。
- c- X" `9 a/ T; ?; c" _/ g. ]" p       邙山陵墓区“自古无卧牛之地”绝非空谈,各个年代的古墓,层层叠叠,多不胜数。拖拉机翻车、农民挖井,发现汉唐古墓,几乎是家常便饭。作为“七零后”洛阳人,笔者从小就耳濡目染盗墓传说,早就见怪不怪。在笔者幼年,洛阳很多村庄盗墓蔚然成风。某些家徒四壁、四处漏风的贫寒农家,墙缝内、地板下,常常藏着珍贵青铜器、真品唐三彩;遇到婚丧红白大事,一些看似老实巴交的“乡巴佬”,一出手几万几十万,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让见多识广的“城里人”都自愧不如;小时候,笔者一次过年串亲戚,堂屋中央,亲戚在旧搪瓷脸盆内用玉米芯儿生火取暖,烤火时,笔者注意到亲戚手中的“火钳”来头不小,拿过来一看,分量特别重,原来是一根纯金制成的汉代簪子,簪头设计精巧,风格华贵,让人叹为观止。1 [& g9 e6 R) f
       洛阳铲的历史有多悠久?筑城治河利器,挖瓜蒌“神器”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李某某发明洛阳铲时,是有参照物的,那就是卖水煎包子的小贩手中的马蹄形状的铁铲。; p5 P% c# H6 k' E" a0 h( E
       洛阳考古专家赵振华,曾任洛阳古代艺术馆馆长、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掘股股长,他曾撰写《洛阳古代铭刻文献研究》、《洛阳关林志》、《洛阳市志白马寺志》等考古著作。赵振华曾用大量时间,对洛阳铲进行过系统性的专业研究。
4 G% @7 r3 Z/ W9 ^0 i" [5 {      赵振华认为:严格来说,李某某只能算洛阳铲的改良者,探究洛阳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最早可以到汉代。6 d7 a' l/ ^6 G! {2 a: I$ c
       班固《汉书》中,就有类似的“埋锥”一说。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北史赫连屈丐传》中说赫连勃勃“蒸土以筑城,铁锥刺入一寸,即杀作人而并筑之”,铁锥显然是用来验证城墙质量的工具。
; b+ _: k4 {) m6 L' p2 z       黄河孕育了河洛文明,但时常“暴走”的黄河水患,却让沿岸群众苦不堪言,几乎每个朝代都在治理黄河。明代水利专家潘季训撰写的《河防一览》中,讲到河堤建成之后会进行质量检验:“验堤之法,以铁锥筒探之,或间一掘试。”这里提到的“铁锥筒”,作用也是取土检验,和今天的洛阳铲形制大致一样。不过,“铁锥筒”头部尖利,洛阳铲头部是齐平刃。
. p' j+ d4 @2 T. n) |% H      治理黄河是百年大计
; F5 Y0 L8 \/ o* M5 N7 a. Y,至于水煎包子小贩手中的马蹄状铁铲,赵振华也进行了认真探究。豫西山区盛产中药材瓜蒌(又称栝楼),瓜蒌的根茎肥厚,呈圆柱状,学名叫“天花粉”,不但具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功效,还是是天然避孕药。洛阳采药者为了挖掘“天花粉”,就制作了瓜蒌铲(口径比洛阳铲大),一铲下去,“天花粉”会连土挖出,非常方便。这种瓜蒌铲,就是前文水煎包子小贩手中的马蹄形状铁铲。7 w5 Q) H$ D: U0 j4 ]  W# A
       洛阳铲为何出现在洛阳?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邙山陵墓群就是答案!
. K: c0 D* }: v很多人感到奇怪,中国有“八大古都”,为何只有洛阳出现了洛阳铲?
9 h( i0 I$ G8 k2 w0 j* P$ C7 f       对这个有趣问题,有学者曾进行过系统性的科研,解开其中谜团——南京、杭州建都时间较晚,持续时间不长,时局动荡、政权频繁更迭,皇家、贵族厚葬传统没有完全形成;: o& S' p( i0 N6 j  R& ^
       元明清古都北京,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权持续时间较长,墓葬保护措施复杂且严密,一般盗墓贼轻易不敢下手;商代古都安阳、郑州建都时间过早,经济不够发达,金银陪葬品不多;北宋都城开封则处在黄泛区,黄土一层一层堆积,新政权多建立在原政权遗址上,盗墓者很难在繁华都市内进行大规模挖掘;
* l5 Z+ [0 H! }. S9 a* L6 r       作为周秦汉唐都城的西安,黄土层很厚,适合大规模墓葬,但西安多是皇家、贵族墓葬,规制严格,防范严密,一般盗墓贼不好下手。
0 P0 b: B1 b/ ~( c2 w& ~* m3 @       相形之下,只有十三朝古都洛阳,最适合盗墓贼活动。从夏、商、东周,再到东汉、隋、唐,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有4000年的建城史,建都时间超过1500年,先后105位帝王在此建都。( ^, E* s' r) O& p3 s8 f
( c+ ~3 h. o$ Q8 R, Q) H$ c# N
      邙山陵墓群“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代诗人王建的诗歌《北邙行》写出了洛阳古墓的集中程度。- C% l# |# f% U# s* r
      中国最大的陵墓群,就是洛阳北部的邙山陵墓群。埋藏着6个朝代24座帝王的陵墓,其中东周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大名鼎鼎的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都葬在邙山;秦国丞相吕不韦、西汉开国名将樊哙、汉代大才子贾谊、收复西域的班超,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作者孟郊、香港名导演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主角狄仁杰,都埋骨北邙山。5 C) ]+ R8 R2 `2 B4 f
       在洛阳古墓中,让盗墓贼垂涎三尺的珍贵文物为何这么多?
* V2 Z! D. P- j( I/ K, _      原因有二:其一.中国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大到皇帝老子,小到普通地主,都有把自己引以为傲的珍宝带入坟墓的传统,希望在九泉之下延续生前辉煌;其二.汉代以孝治天下,官员选拔全靠“举孝廉”,各郡国每年都向中央推荐“孝廉”人才。推举孝廉时,廉洁与否不好评价,但对父母是否孝顺,却是肉眼可见的。别人家爹死了陪葬五百金,咱家老妈去世了,那就咬咬牙陪葬一千金……为了官场前途,贵族士大夫家族形成了互相攀比、恶性竞争的厚葬传统,最终将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都深埋黄土之下。
7 g5 \. ?3 D/ E2 j1 b* X       这两大原因,让洛阳地区的古墓,尤其是汉代古墓,成为盗墓贼争相挖掘的“重灾区”。东汉末年,传说曹操为了筹措军费,就设置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两大官职,挖掘了梁孝王陵(汉文帝儿子,汉景帝弟弟),获取了大量金银财宝,陈琳在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中,就予以大肆抨击。7 {2 Z7 r. B" n) M
      由此来看,洛阳铲,在洛阳邙山陵墓群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让众多中国文物面临灭顶之灾,至今仍让考古工作者心痛不已。% \0 U" L2 [6 |* K& Z
       洛阳铲何时叫响全国?新中国“一五计划”,洛阳铲在基础建设中大展神威
& B4 Q+ H1 y; `: Y# ^( Q!‘前文说到,洛阳人本地人一般称洛阳铲为探铲、爽铲、捣窝铲、瓦垄铲。
1 u( F, Z# d, w) O       “洛阳铲”一词,在何时叫响全国?
& J5 P2 A! w3 D$ ?       1955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前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工业项目,其中6个落户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厂、洛阳热电厂等“共和国长子”,即将落户古都洛阳。& ^9 G$ F6 J6 G* e0 H
     中国一拖9 b6 |9 r& R' i7 n$ `4 ^* t" S( Q
如何在千年帝都之上,建设工业新城?周恩来总理指示,为了保护地下文物,洛阳要“离开旧城建新城”。洛阳的工业区,避开了老城区、西工区等建成区,在涧河以西开辟涧西工业区。
! Y( I4 E. _+ j" ?9 M( ]0 D涧西各大工厂厂址确定后,如何在短期之内探明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下情况,包含古代墓葬,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 L6 v9 k0 W  d1 ^" K     赵振华说,1953年初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民,每人手拿一把探铲,到市政府求见洛阳市长,说凭借这把探铲,就能完成勘探地形任务。援助中国建厂的苏联专家看到洛阳铲这种极其简单的工具,一脸不屑,根本不相信。9 K7 b* m& B' l& b, j' v
     洛阳铲却靠自身实力,为自己正名。几天后,在邙山脚下的一片庄稼地里,一位老人用洛阳铲勘测后,说地下有一座汉代的洞室墓。
( w4 ~& R- v8 j" g1 Y5 m& z施工方组织挖掘后,很快挖出一座汉代洞室古墓。这让苏联专家非常惊讶,连声称赞探铲太厉害了。回国时,他特意带回一把探铲。
2 R" d; b/ ]1 G* _. Z* M4 T* o       据统计,洛阳在“一五计划”中,市政府组织昔日的盗墓者和基层农民共2500多人,成立钻探大队,用洛阳铲在洛阳涧河两岸共钻探了400多万平方公尺的面积,探孔450余万个,探出墓葬6000余座,另发现古井、烧窑、地穴、虫洞、河道、地裂水缝等地下情况10000多个。
  Q' z! s/ Z. a  c  T3 [& E       洛阳铲,为新中国工业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E* t6 Y& ~7 ]4 i0 j
1955年,新华社发布消息《洛阳铲已被广泛采用》称:“一种轻便好用的探测工具──洛阳铲,在基本建设和发掘古代文物中正被日益广泛采用着。在洛阳、郑州和西安等市基本建设工地上和在黄河沿岸的勘察队伍中,洛阳铲处处受到欢迎。洛阳铲是一种马蹄形的铁铲子,连铁柄约有1公尺长,上面还连有约两公尺长的木柄。洛阳铲插入地面后,可将地下的土带上来,借以了解地下的土质,搜寻埋在地下的文化遗址和古代墓葬。使用洛阳铲,一个普通的铲探工人每天可以探进60多公尺,熟练的探工每天可以探进160多公尺。”
* C, U0 D( x+ n2 Y  P# l' P      学术界公认,新华社这篇文章中,“洛阳铲”一词,才第一次出现。- q+ i1 [0 u8 V8 V9 V- a: s" q
“一五计划”中,昔日的“盗墓神器”洛阳铲一举“改邪归正”,成了新中国建设的“香饽饽”,几乎每年都有到外省市勘探作业的机会。那时的洛阳铲,2元钱一个,老探工往往从洛阳买两个探铲带到外地,在工地勘探、修渠建坝、挖井掘洞等基础建设中,大展神威,洛阳铲也闯出了自己的名头。/ F. P3 Y' Q8 s& [; @, v
       在新中国考古领域,洛阳铲更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利器。勘测、绘制唐代长安城墙基址复原图,发掘秦始皇兵马俑和东周秦公大墓,发掘安阳殷墟、偃师商城的过程中,洛阳铲都出尽风头,成为考古工地“最靓的仔”。
* r1 |$ q9 M# i( V, X. K% M       洛阳铲何时走向世界?目前已是国际考古界的通用工具
3 A1 R3 R+ L5 y。洛阳铲何时走向世界?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4 K" P* L' R( P% c3 _/ ^! E
# }* m+ ^- {* m7 B, m" ^- V' r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先生在专著《考古调查的目标和方法》中,正式把洛阳铲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列入考古专科教科书,书上画有探铲图形,介绍使用方法并向全国推广。
4 F7 k4 o6 q1 p3 n. V$ N       1972年,夏鼐率领中国考古代表团,应邀奔赴欧洲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时,向该大学赠送一把做工精致的洛阳铲,洛阳铲从此走向世界。
0 E- X) V1 T4 c+ d6 X/ x      上世纪90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河南商丘的一座东周古城遗址时,中美考古工作者分别采用荷兰钻(人工推进钻)、汽车冲击钻和洛阳铲等工具,进行考古勘测。各种勘测工具,各有所长,但经过中美两国考古工作者综合评比,洛阳铲以简单实用、轻便灵活见长,工作效率最高。
7 x  J+ b7 D2 r+ t% r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考古测量实验室拉普(Rapp,Geoge Jr)教授说:“实践证明,荷兰钻因钻探速度太慢而不适用于大面积钻探。洛阳铲以其经济实用而被大量应用,再加上训练有素的探工的熟练操作,铲探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利用洛阳铲,经过2000多次铲探,我们发现了洹北商城。”基于洛阳铲在田野考古中具备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拉普教授建议:“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实践充分证明:洛阳铲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田野调查工具,同时它将对遗迹的破坏度降到最低点……在中国的田野调查中应大力推广洛阳铲,为考古发掘提供既快又准确的信息。”
0 c1 }3 P. S8 R9 r  {      据悉,洛阳铲目前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队员必备的考察工具,在埃及金字塔、印度、俄罗斯、纳米比亚、肯尼亚的考古现场,洛阳铲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4 j* w$ Y7 J  d+ i6 I5 [6 D
想近距离触摸洛阳铲?洛阳铲博物馆欢迎您+ L/ v# \1 Y. b% ^, K4 a
        作为第一把洛阳铲的打造者,陈印娃把打造洛阳铲的技艺,传给了徒弟孙清河,孙清河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弟弟孙清娃。如今,位于洛阳邙陵大道(原310国道)的厂房内,孙清娃的后人仍在经营孙记铁匠铺,每天能打80至100把传统洛阳铲,行销全国各地。目前,孙记铁匠铺,已经把洛阳铲的打造技艺,申请为洛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P7 K- y% y# U: G4 |8 f2 t4 D
7 k4 F( A. H0 C) Q
        随着时代发展,新型洛阳铲也在快速升级换代。携带方便,洛阳铲基本可以分为几个部件:铲头、配重杆、加长杆、吊环、安全绳以及携带包六大主要组成部分。环环用丝扣的方式连接起来。新型洛阳铲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放弃传统的蜡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这些“接杆式”洛阳铲非常轻便,可以放进双肩背包,需要时再打开,根据现实需要,随时安装使用。- I- P+ {: e9 z: y! c. a$ Q5 w
       除了手动洛阳铲,电动洛阳铲也成为工地新宠。电动铲把传统手动洛阳铲电动化、机械化,针对不同的地下情况,分为土层型电动洛阳铲和延时性电动洛阳铲。电动洛阳铲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洛阳铲的15倍。
. }" C/ y5 O* M0 I& ]       目前地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盾构机,在水利、桥梁等基础建设中大展神威的打桩机,考察其挖洞、取土的工作原理,其实也是“大号洛阳铲”,目前盾构机、打桩机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7 t! E% J9 t5 l1 W6 \2 s, H
       2012年,洛阳铲博物馆在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的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正式成立,该馆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全馆藏品300多件,涵盖洛阳铲的雏形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演变期,收藏有各种形制的洛阳铲、考古用品和考古出土文物。喜欢盗墓题材小说、电影的“盗墓粉丝”,可以到洛阳,实地考察洛阳铲制作过程,也可以到洛阳铲博物馆亲手触摸各式洛阳铲,还能在试验区内,用洛阳铲实地操作,自行感受洛阳铲在考古工作的奇妙作用。当然,您也可以购买一把洛阳铲,作为收藏品,痛快淋漓地过把“洛阳铲”的瘾。据老人说,洛阳铲能刺穿阴阳两界,能辟邪祈福,百毒不侵。* J0 @+ R/ r1 C4 {" a
       洛阳铲博物馆馆长、著名文物艺术品鉴定专家徐敬超说,洛阳铲,绝不仅仅只是大众口中盗墓工具,洛阳铲已经在田园考古、基础建设、工程机械等领域,发挥出独特作用。而洛阳铲作为洛阳地区特有的文化产品,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新认识。
4 [( s9 S, @; Q+ W2 p     2015年3月,徐敬超创立了洛阳市洛阳铲文化保护协会并自任会长,开发了微缩精致版洛阳铲,创作了颇具“世界范儿”的洛阳铲系列工艺品,开始亮相市场。近几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常常把洛阳铲作为地方特色礼品,赠送给各国宾朋和重要贵宾。
4 t- ?1 n( y* k" D5 N& w      从2014年,洛阳铲博物馆、洛阳铲文化保护协会,已经向国家专利总局申请了洛阳铲的发明、外观、使用申请、版权、文创产品等29项国家专利。2023年,洛阳铲博物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把洛阳铲申请“国家级地理标志”。
& O3 q  I# i  s- D3 G5 _      “程奇夜谈”认为,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作为盗墓工具,帝王陵墓、达官贵人墓地惨遭洛阳铲盗掘,无数珍贵国宝流失海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惨痛损失,可谓谤满天下;同一把洛阳铲,作为考古神器,书写了半部中国史,并为新中国工业强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洛阳铲为代表的盗墓题材小说、电影、电视剧,正在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全新的中国文化产业“大IP”,说其功满天下,也不为过。% k2 ]3 v0 j. ^4 z

; M  C" D, \5 {4 v       一把洛阳铲,百年是非身。亲爱的读者朋友,对于功过参半、褒贬不一的洛阳铲,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王书敏整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067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6324
2
发表于 2024-8-29 08: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是非功过难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