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出门在外的人,往往有一种情结,“近乡心怯”。“近乡”,是因为父母尚在,需要牵挂。“心怯”,是因为种种无奈,令人心累,想起一些不堪,心生怯意。 上午母亲感冒输液,邻床一位老兄,偶尔聊起亲情,感慨万千。说起他老家有一邻居,父亲去世早,留下独子,母亲守寡拉扯长大。结婚后遇一个悍妇,不体谅婆婆年轻时候拉扯孩子生活不易,现在婆婆年迈不能干活,渐渐无用,心生嫌弃,总是找借口指桑骂槐,老人无奈,搬出去独居老宅。儿子惧内,毫无办法,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某次夜归,买回一袋苹果,走到家门口,犹豫再三,打开袋子,偷偷藏了几个在门前玉米地内,次日偷偷告诉母亲,“mao(新安县五头一代,儿子呼唤母亲表示亲切的一种发音),我藏了几个苹果在咱家门前那玉米地里,你一会儿偷偷拿回去吃...”。 听到这些,有些心酸,光明正大的孝顺,变成了偷偷摸摸的小心。应该埋怨儿子吗?我想作为儿子,自然知道母亲生养一场之艰辛,也许是生活让他不得不学会妥协。抱怨媳妇吗?也许婆婆并未生养,再加上日常摩擦,间隙越来越大,男人夹在其间,甚是为难。 独子尚且如此,姊妹多应该好一些吧,其实不然。姊妹多了,反而多了一些推诿扯皮的理由,漠然中的那些话语,犹如腊月寒风,令人心寒。 世事种种,明白一个道理:凡是父母最溺爱,期望值最高的那个孩子,往往是最令他们失望的那一个人。因为溺爱,所以依赖,因为娇宠,所以理所应当、理直气壮。反之,凡是父母最不看好的那一个孩子,到了暮年,反而成了唯一的依靠。年轻时靠不上父母,只好独自打拼,生活逼迫他学会成熟,在打拼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中国人的悲哀在于格局,大多数父母在家庭传承中教育儿孙要“孝道”,可是他们自己很难做到。为了孩子,买房买车,拼命付出,到了自己父母那里,吝啬刻薄,斤斤计较。心甘情愿地给小孙子买一个100元的玩具,却舍不得给年迈的母亲拿10块钱药费,而且这种悲哀言传身教,还在继续。人性是自私的,自私的像棵洋葱,剥起来的过程总是令人辣眼,令人泪流满面。表面和气,揭开面纱,暗潮汹涌。有时候想,不长大该有多好,兄弟姊妹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没有间隙矛盾,亲情也是无邪淳朴。可是人毕竟要成长,生活在凡尘中,苦辣酸甜,不能免俗。 世界甚大,可怜之人、可怜之事甚多,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守心、尽力,对起良知,不留遗憾。 - A; \% u) Z# E6 E%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