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105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河洛文化智慧之“源头”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8-29 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河洛文化智慧“源头”
     《易经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孔子编修六经,为《易经》所作的《系辞传》中的名言,为后人广为引用, 成为河洛公认的文献“源头”。因其附于《易经》,又由孔圣“执笔”,故至为重要。* i8 Q5 z' _7 y& ~
      河出图,洛出书,记载了有关河洛起源的两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伏羲画八卦和大禹造洪范(洪范九畴,即狭义的65字洛书文本)。羲皇画卦开天地,大禹治水肇九州,二圣开智造福于华夏先民,功德泽荫于后世百姓,故被尊为神明,华夏子孙祭祀不辍。神话有很多是经过古人反复加工的“艺术化的科学”,神话往往用隐晦、譬喻、象喻、仿生等手法,来传述宇宙人生的根本性大道理。河出图,洛出书,就属于此类,故历代圣贤皆遵法之。$ p" m5 h: J% q, e3 }

8 O9 q0 Y7 S3 ~1 P       除《易经》,河洛大道的第二个经典“源头”,就是中华文明始祖黄帝之《内经》。《内经 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 Q+ f7 b  [: ?$ a) \/ f4 V      河洛是大道智慧,属非常道,不可思议,非世间常俗之知识经验可比,亦非后天意识思维所能企及。 这段经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我都以粗体加以提示。此段经文论大道非常精辟,值得、更需要我们终身诵读不辍,并时时事事落实于自我身心。“通天者,生之本”即是大道本体,“其生五,其气三”即是大道变化之相用。伏羲开天地,德1朴散、分化为五行——木、火、土、金、水;若人们迷惑执着于后天物相,背道失德,则堕入痛苦烦恼之人世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修五德圆满归一,则返还先天道德心灵圣地。伏羲一画开天,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天”就比喻我们本能清净的初心。' a9 _8 L& w9 G& ], A4 Y& N/ g
      河洛大道智慧微妙不可思议,所以河洛古人用数象譬喻——“其生五,其气三”来解释说明。“三五之道”通常就代指河洛之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诵读河洛经典,返观内照,时时观照心地,知行合一,从善如流,即是修行起步。
6 J8 R) S& o: z) W& C

  i5 r+ j$ M! [( \. \. w$ W( m; ~/ a       河洛经典渊源之三,即是《尚书》。《尚书  大禹谟》曰:“(帝)念哉!德惟善正,正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修六内府、和三外事,共九功九叙,是大禹心法智慧的精髓。其中修五德仁义礼智信,与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将五德圆融一体成为一个“正”字,即是在身心真实修行。河洛智慧,简单说,即用河图阴阳五行作为数学理论模型,以身心作为“实验室”,以人心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药物”,在身心切实实现五德圆融为一、返归德1大道的完整过程,就是大道修行。由“善”——而“正”——而“德”,得其一,万事毕,真实不虚!
+ A7 R2 n- H5 d& p+ V" d        马王堆帛书《五行》曰: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又曰:五行皆型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
$ C( t* o8 l- c6 n( l( a& I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20: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20: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文化”,其本意就是鲜活、生动的智慧。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9 2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一大”为天,天就指众生本能、清净的初心。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5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W; h# M+ K% ?2 ~. u9 @& m上德觉悟称圣贤,下德颠倒迷惑为凡夫众生。
8 m. F3 D# J. ?, S5 G# C" p6 w! j/ @( Q% X: P; X
德,是极重要的概念。
% |/ U3 q* E* a; y' A德,修持心性入一境,断烦恼障,我空、法亦空。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6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朝阳区
“河洛文化”这个概念被庸俗化或过度商业化的使用,既成事实,背离河洛文化的本质意义,严重污名化了文化。. C1 D1 i) N% A& e( a
4 `$ b0 b$ h& U
叶公好龙好假龙和僵死的龙。
9 y2 V" X6 O; \" z: R: j
7 F* m: f" H  Z* B- j" F( y河洛文化一破框,商业噱头起劲儿装。, X7 l9 Q7 T4 b/ k; M$ Q

/ l7 R9 j  b% H+ \! z" z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莫非文化要行“谋财谋命”之事?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7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1: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河洛文化是真实不虚的人生智慧。从善如流,自利利他,善得善报,恶终恶报。3 f/ e" G5 ^7 p; E6 D+ L8 f: D
河洛智慧的灵魂——即是修道德心灵。
8 J$ d. h, g  ~! a$ F
$ N9 C) y9 C4 d( t我命由我不由天,举头三尺有神明!4 j3 Q* Y9 G! `8 F7 }: r
天心昭昭,人心造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8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1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道德经》道“可”道。
: Q7 f- h3 ~% R2 L6 i+ A5 i“可”者,修学之基本方法,虔诚诵读经典,真心感应道交。
. u0 X- Q! F& c0 i( \4 X
0 B! {, A" k% I) R《坛经》“总静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 a* g9 e2 l9 }& J# q7 ]4 G( ^) {' ~“波罗蜜”,大智慧到彼岸,即感应道交。& e. [- m+ M; P! L- f

  S# m' [. q. ^8 ]9 E

197

主题

1662

帖子

0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1307
9
 楼主| 发表于 2023-9-4 11: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北京
  尚书载尧舜十六字心传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所谓危者,即如佛法所称人欲无明的贪瞋痴等妄心,所谓微者,即如佛法所称的微妙真心,惟精则须戒慎,即如佛法所定的戒学,惟一则须慎独,即如佛法所称的定学,至于允执厥中的中字,明文记载,自未下一确定界说。寻绎中庸之旨,则与此十六字心传,可相贯串。后来朱熹批注中字,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以中庸位于独立不偏易之位,而显中道之义,可与佛法相埒无差,以显先圣之言道,早有明训,不独佛法擅长也。其立意固为高远,惜犹未尽其妙,何如明取佛法心要,以释其义,更易明了。: O; X% A. M3 A( Q+ n

7 T& v3 V% K% B$ h5 f)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