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汝阳县内埠镇茹店村旧时有个自然村,叫焦家庄。明末战乱及灾荒,焦姓人家不知去向,一户张姓从外地移居焦家庄,借助风水宝地和张家人辛勤劳动,张家从此家业兴旺,晚清时期出过两个贡生叫张鸣九、张鸣珂(曾任怀庆府儒学副堂),一个举人张魁元(武举),其中张鸣九、张鸣鹏、张元孔的善行义举被清道光《伊阳县志》所记载,搁到如今,估计能登上热搜。 据清道光《伊阳县志》(1959年伊阳县改称 汝阳县)记载:张鸣九花了六十金,买下本村(曹留庄人)马国荣家的房产、土地。后来他听说马国荣家道衰落,吃了上顿没下顿,心生同情之心,就把房产、土地还给马国荣,只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钱,马国荣全家从此又有了房子住、有了土地种。 在张家帮佣的长工韩洋,因为穷,年过三十还打光棍儿。张鸣九资助了韩洋一笔钱,助其娶妻成家。韩洋夫妇没生孩子,张鸣九临终时,担心他们俩年迈无人照料,特意嘱咐儿孙划出五亩地,将来谁家种这地,谁家就负责给韩洋夫妇养老送终。张氏后裔恪守祖训,至今,每年仍为韩洋夫妇扫墓。 张家并不全是善人,张鸣九的哥哥张佑私心就比较重。赌博输了钱,他私自变卖了张氏家族的三十亩公地,中饱私囊。族人把张佑告到官府,张鸣九为了安抚族人,自己拿钱赎回公地,还给族人,息诉。2 q# j0 ^4 y: Z% M
张鸣九有个兄弟叫张鸣鹏。据清道光《伊阳县志》记载,张明鹏堂侄俊甫自幼没有父母,张鸣鹏把俊甫视为己出,收养在家。灾荒年,俊甫私自外出逃饭,张鸣鹏得知后四处寻找,千辛万苦在内乡县深山中找到俊甫,便带起其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张鸣鹏跪地祈祷说;老虎呀!你可以把我吃了,但不要伤害我堂侄!老虎见跪地之人不停地祈祷,好像听懂了他说的话,起了恻隐怜悯之心,竟然慢悠悠走了。二人安全归家后,张鸣鹏为堂侄聘请老师教他读书,娶妻生子,临终又嘱咐其子斌说:我死后家产你们二人平分,不得独占。其儿子遵照 张鸣鹏遗嘱,与堂弟俊甫均分家产,被传为佳话。 焦家庄还出过一个善人,名叫张元孔,或是张鸣九的后裔。《伊阳县志》里说,张元孔捐出两亩地,建了一个公墓,收葬无处安葬的穷人及无主尸骨。旧时,这种公墓俗称“义冢”,又名“漏泽园”。
; @5 v' ]! y% v 人活一世,所需有限,豪宅千间,也只能睡一张床;山珍海味,也无非是一日三餐。有人被欲望左右,活成了物质的奴隶,越有钱越悭吝,不但舍不得为旁人花钱,也舍不得给家人甚至自己花钱。
/ B+ C' `/ i2 }8 J$ b" l* j F 而那些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有钱人,不但帮助了他人,也解脱了自我,在物质占有和精神追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老百姓喜闻乐见张鸣九、张鸣鹏、张元孔这样的善人,他们赞扬善人,歌颂善举,把行善之人记录进一方县志,让其美名永传。
' D) u9 s. p' Z5 Y7 y, H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大概便是这样吧。0 u6 i ^; i! R" {1 a
% M7 v4 h% I$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