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晚报“推广大使”卫兰英:闭目享受来自夜空的声音
. G! ]1 \( b1 i原创 卫兰英 洛浦听风 2024-02-27 18:56 河南 听全文 ) X, g7 P4 s4 E. L/ l- ]
闭目享受来自夜空的声音
2 O. W9 u; [5 | ]0 h文丨卫兰英
1 @; _; f& z3 A, a) g) h; x2 p, n( h% Z8 s, g# d6 C
+ V4 }& z- Y( e9 c) F' y
我叫卫兰英,笔名微澜,是洛阳晚报2024年度的一名“推广大使”。哈哈!我觉得自己水平不高、人脉有限,不配“大使”这个高大上的称号。
/ m2 w2 f6 r- { 我是2020年开始关注《洛阳晚报》推出的有声栏目《晚报夜读》的。
* k7 t+ k' y, s# @3 ^/ `1 k+ y; w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我和老伴儿待在家里自行隔离。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看电视,看手机。到了晚上,我的眼睛总是很不舒服。手机看不成,书本上的字也看不清,心里很急躁。& a# w) ? @( `, v* ^" t
自从听了《晚报夜读》,我就喜欢上它了。《晚报夜读》选用的文章,都是《三彩风》版和《百姓写手》版刊发的精选美文。
1 E# [: N( j/ B Q, m3 y( h 20年来,我家一直订阅《洛阳晚报》,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彩风》版和《百姓写手》版,也曾在上面发表过“豆腐块”。晚报推出《晚报夜读》栏目,更让我开心了。
! P3 }5 z3 F$ K" ]( g; i( X s% }( |1 d9 W/ s, T- v
海青善的《我生命中的西工小街》在朗读者浑厚的声音中,带我回到了过去。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随对象从孟津来到洛阳百货大楼购物。逛累了,就到繁华的西工小街喝胡辣汤,吃小笼包、浆面条。结婚前又到西工照相馆拍合影。
3 `6 P# ?/ ]. O3 J4 Z5 G 汪天钊的《西苑路》,让我在作者的描绘中,走进画一般的西苑路;范利娟的《洛阳少女武侠梦》,把我带到了那个“武侠热”的时代。
: I5 z, [# W/ Z4 s' ~ 《晚报夜读》里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自从有了它,每到晚上10点,我定会打开手机,点击《晚报夜读》,闭目享受来自夜空的声音。1 }# D7 f) ]4 E5 f* r& _- h7 P, F
………… H& M. o' m' e
后来,我一边学习美文,一边练习写文章。没想到,我的《光影里的牡丹》《我与晚报30年》《春来挖白蒿》《喝茶》《美丽的时代》等文章,竟然也被“洛浦听风”微信公众号推送,这让我信心满满。
* {9 ~; U* D: G' c& C+ m 龙年春节前,静言的《我的年味多在舌尖上》,宋光耀的《过大年,看大戏,你说滋腻不滋腻》,朱三英的《打麻糖》,申茉莉的《新衣服的味儿》,梁云卿的《年前总要洗个澡》等充满年味的文章都非常精彩。0 x# K" `* W) l* `
0 B4 |7 }1 O, V+ n& N: D' n
% J6 q0 T* Y. w4 H- R8 D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900多年前,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这样为洛阳“代言”。2 F! J/ e) n% Q s
《洛阳晚报》记者张广英,是《经典洛阳》的专栏记者。由她撰写的《河洛地理》更是兼具历史性、知识性、可读性的范文。“寻迹洛阳十三朝”系列,对洛阳地理文脉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诠释,读过的人都说受益匪浅。- I/ v6 X# o1 z& i$ h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关注了“洛浦听风”微信公众号的朋友告诉我:“洛浦听风”确实是洛阳人的精神大餐,语言美、接地气,很喜欢。
3 S; ]' y1 p2 v 一些文学爱好者关注了“洛浦听风”后,写作热情高涨,纷纷询问投稿邮箱及投稿方法。
6 |3 w: K/ z* c% |) B& c 一些在外地的朋友关注了“洛浦听风”后说,在外地看家乡的文章特别亲切。/ v2 {% ?5 |% w0 f' c( o8 ]
我的侄儿关注了“洛浦听风”后说,祝贺姑姑喜获荣誉证书,“洛浦听风”上的作品赢得读者的喜爱,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7 e9 J) K) q: T$ q5 H 为了做好推广,我不仅将文章分享到了文友群、亲戚群、业主群、朋友圈……还专门发到受众面很广的洛阳网“河洛文苑”板块和今日头条平台。" N1 S; _5 ~. F& k3 e
朋友们,让我们跟着“洛浦听风”的脚步,漫谈河洛史话,欣赏经典洛阳,一起读美文、听故事、享受美好时光吧!
' E i2 R3 a0 u2 K$ {* W6 W
! D2 P% Y3 Y0 n' ^6 A4 `作 者 简 介
- g+ C% r5 _& o- _0 U: S; m○微澜 本名卫兰英,1949年生,爱写作,爱摄影,爱生活,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新孟津》《老人春秋》等。
" t. @8 v3 P C5 n! z) e7 Z, G1 F' r洛浦听风 6 Q5 K3 I, y' x
编辑:文静
/ ~, R3 r0 B, _* f& j0 X- X" g6 z审核:广英 4 a8 C( ^# N8 h9 b# }# \; G
: B# h2 b n& R9 |" a, E: W k0 X- P# ^7 b9 z* f; O, G
- V9 r& k6 N9 f
8 V; L; `9 |7 N" R. e1 w# }$ H' K7 p0 A' K# ^+ l
2 k2 Z/ c3 {. v
7 X3 `; L( K! P) f
; V6 @+ q, }: X* n* H9 u
1 T$ p# a: x- v+ J) Q1 t' h+ V* q0 G3 x$ u$ h$ v* ]: n
+ e' l) Q/ N% J5 _
+ Y$ ^9 N W; V0 c, ^/ r/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