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系辞传》原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 N& q0 k% R' z U, b1 O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9 {) d" J9 m2 U+ U, w' y$ J8 a: V
: _2 h9 f5 y3 T5 m6 E: S" c/ M- s3 [2 _& M; F' f: |7 A2 L* j" ~
译文: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河图之数相也。天数空而净,五奇数一、三、五、七、九也;地数暗而浊,五偶数二、四、六、八、十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五奇五偶数1与6、2与7、3与8、4与9、5与10上下呼应,在天为气,在地成形,阴阳交合而化生万物。河图整体中,五天数相加为25,五地数相加为30,则天地之总数合计为55。故河图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大道易理所以描述天地成变化而行鬼神的重要数学模型也。 : R' D* l9 E2 P' |' K' A5 \
1 Y; J6 K7 ^; g% {3 [ b' i! g
8 @0 y# ~& t$ K( n ]" P/ T
1 m7 q+ K* p: G% l1 F g
k* f# P! k* r
& P8 D- d, Z3 Y \1 v2 I
+ Z4 r2 R4 N" p' I( T
6 t8 U3 s8 u5 G. I! e) y( F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与洛书九宫图是一组描述宇宙万物生成演化总规律的微妙象数图。河图,万物阴阳叠合之象也;洛书九宫,万物阴阳分离之象也。合则惟二五,阴阳五行之义也;离则成九八,九宫八卦、九野八方之谓也。天人本合一,天人能感通,故伏羲圣因之以画八卦,明天地自然八象(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也;大禹继之以造洪范九畴,治理大洪水,救民倒悬,肇启天下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此河图洛书,天地之大文章也。 ' [8 t2 [- I8 V: r/ [, m 圣人欲令天下万民通达天心,明晓物理,知顺天应人而行事,故用河洛数象演示之,此模拟宇宙万物生成之完整过程,称之为“占筮”。河图数55,洛书数45 ,取其中数,则50为演算起始数,故称“大衍之数”。8 H' m/ P: u0 l9 _) V. m: C% a4 T
大衍之数50,故准备五十根蓍策,只用到其中的四十九根,不用的那一根象1,即太极(不动之宇宙本体)也。执四十九根于手,随意中分为两份,以象2,两仪也。再从右手蓍草中任取一根夹于左手小指间,以象征3,天地人三才也。再把左右两手之蓍草,以四根、四根为一组来数,用以象征4,四季也。归置两手所余之策数于手指之间,以象闰月。历法中五年有两次闰月,故两数、两扐,再加上前面的挂一,凑成了5。五生数体现为起卦的过程和步骤,五成数则生成卦爻,或阴爻或阳爻。阴阳卦爻再组合成具体的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一二三四五”的步骤,就是易学的“原筮法”,是最根本的起卦方法,源于河图。1 K: l( l! F2 K
: X: l4 e. ~4 K7 Z/ v e% j+ A
+ L5 T& r: [/ U5 i+ N+ ~3 L
原文: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0 ~, K- o/ n/ v
译文:乾卦用到策数为216,坤卦用到的策数为144。两者合起来为360,与一年天数相当。易经上下两篇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总策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大约与天地万物之数相当。故总结起卦的整个过程,则四营(四个演算步骤: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而成易,十八变化而成卦。八卦就是一个小世界的模型,再加以引申扩展,天下万事万化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大道虽然无言无形,但其实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易道就是这么的真实而不可思议!大易之道,占筮之法,心诚则灵!能彰显大道之神奇、德行之真实不虚,是故人与天可以交流、可以切实沟通,人人都可用真诚之心灵与善言善行去感召上天的护佑赐福。孔子说:“能知晓大易变化之道的人,就等于知道了神灵的所作所为呀!” ' G8 s+ g$ m# T8 D) s0 W& V% B; R+ L! g1 y
( ~* \- h0 F; Z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4 h* H7 U' M( ~% o+ b- D+ k2 U
: R. K2 Q- B7 H. M, Q
河图洛书,道象也,微妙不可思议!不是我们肉眼执著的粗浊物相。后天物相又称“物欲相”,因为其所见所闻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私欲。人本来在天堂自由自在,因为私欲,终于堕落,入于欲界,物欲界,就是我们天天议论的“客观世界”。客观不客观,因为裹挟着强烈的私欲。& B8 _3 I U9 @3 P' t& J- J4 I s
& u, R j- r$ G+ A& F7 l崂山道士用道心可以自由“穿墙越壁”,用妄心私欲则碰得头破脑肿。 - @4 g2 f8 A: O5 P5 m5 u2 q8 {* b&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