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高宗担心岳飞等人抗金成功,迎回父兄,皇位不保岳
4 d0 n+ O! g3 X8 A! T! C 飞直捣黄龙,迎归徽宗、钦宗的雄心,在政治上既正确,又不正确。正确的是,这样的口号在当时确曾响彻朝野,起到了号召鼓舞民众对金斗争的作用;不正确的是,在高宗的内心,是绝不愿徽钦二帝在有生之年平安回到宋廷的。一旦父兄归来,其帝位便岌岌可危。早在高宗于商丘即位之初,就有太学生上书反对,他们认为高宗不该即位,待到钦宗有朝一日南返,如何处置?由于此话戳到了高宗的痛处,所以那位太学生惨遭杀害。徽宗其实早在绍兴五年的六月,就死在了白山黑水间的五国城。此后能对高宗皇位构成威胁的,只有其哥哥钦宗。
, u/ }3 d3 D3 H5 g5 c) v3 W. T 绍兴十二年,宋金合议达成之次年,在高宗生母韦氏南归之际,“钦宗挽其裾曰:‘汝归与九哥言之,吾南归,但为太乙宫主足矣,他无望于九哥也。’”赵桓的这番表白,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赵构:我是不可能与你争夺帝位的,念在骨肉之情上,给我一个闲职就感激不尽了。不愧是一奶同胞的兄弟,钦宗所讲,正是高宗心中所想。但赵构还是不愿一时心软,答应这个简单的要求,免得养虎为患。可怜的钦宗只能在北国边陲,望断南飞雁,郁郁中客死他乡。岳飞根本没见过徽钦二帝,他念念不忘地“迎归二圣”,也不可能是不忠于高宗的体现。但是,岳飞念兹在兹,矢志不渝地坚持抗金复国,反对退让苟合的夙愿,是与高宗那个偏安一隅的总体愿景相左的。因为高宗心心念念的仍是不惜代价求和苟存。
' {8 E# Z( Q/ X- J% }# b9 b7 t& Q 说到底,岳飞与高宗的矛盾,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当宋金矛盾激化,高宗求和而不可得的时候,他仰仗岳飞等一干将帅暂保江南一隅之地,保卫南宋小朝廷。而当金人伸出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时,矢志抗金、反对苟合的岳飞等人,就不能不被高宗一班人所厌恶,所嫉恨,所抛弃。正是这种大政方针的相左,令高宗与秦桧施展手段,剥夺了三大将的兵权,杀害了名将岳飞。- J7 h" z3 M& [6 d7 p
五、干预立储,引起高宗的警惕( L. f% e$ u" q
绍兴七年秋冬之间,岳飞得到情报说金人想要扶植钦宗之子在开封做傀儡皇帝,以给南宋制造分裂。岳飞于是在面见赵构时,建议尽快立赵构的养子之一赵昚为太子,以阻敌人之计。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岳飞明确支持立赵昚为太子,将来入继大统,说是建言,其实已经是倾向坚定的政治表态。对于手握重兵的大将来说,此举势必会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猜忌——你积极主动地支持立赵昚为太子,是不是已经结成了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利益小集团?果真如此,那将来会不会急于抢班夺权?如果将来继位者与你的支持者不符,新君与旧臣之间怎么相处?君臣相疑,国家岂能安宁?所以,岳飞的建言在赵构看来,显然是“越职”了。2 ]% x% q5 j. w# ~* d; X% G
宋代历史上,聪明的臣子在立储的问题上,向来讳莫如深。就连那位极具个性,敢批敢谏的寇准,在太宗主动向他征求立储建议时,也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时人张戒曾评论岳飞此举说:“越职及此,取死宜哉!”足见此说并非空穴来风。
# E# U+ A6 }* {5 s! h D" ?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