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彼岸花的白色合唱(162)》|(河南)李红军 ——中国当代已故诗人备忘录(2023年第四版) % H/ y3 I0 A; K1 X7 g2 r
河南平顶山诗人王彦钊离世已经三年多了,我是在他离世后偶然得知他的名字的。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跟他有关的作品,空手而归。颇有一种宋代诗人张俞在五言绝句《蚕妇》中那种失落,遍地发帖者,不是读诗人。
9 D# b4 i6 P- ]( } K5 M$ C4 R0 K' t" }8 h3 n$ m) `) _, z8 l& H
一个当代诗人的作品会随着诗人的离去而愈发落寞,甚至逐渐有被信息流、圈子流(朋友圈的发帖)淹没的风险。
. B: ]8 U$ M' M: g3 P: p" H8 ~$ f8 _6 A M# k
我的视线又重新折返到王彦钊所属的地域——平顶山,找到平顶山作家网,除了一篇名为《炎炎夏日 演绎人间温情故事——王彦钊新书发布会在平顶山市举行》的新闻报道,就只剩下《恍惚》组诗中的两首了。1 b C& E, r6 d2 [4 K: B9 N
. y9 y+ y6 \9 r. [) ^8 n; X 本来,我在上期解读了《恍惚》中的第一首《旁观者》之后,不打算再解读第二首《场景》了,准备立即进入下一个作者。可是,我始终忘不掉图片上王彦钊那双凝望前方因为深邃、睿智而显得炯炯有神的眼睛,在高挑的眉毛的引导下,他的神思越发执着、温润。: F0 r( X: S+ P# b0 j
' Q& N6 g8 @; u' X; h& a( B 只有解读诗人存留的诗作,才能进入诗人的心灵。6 K' y9 m5 D. n6 \& N0 l$ U8 R; C
7 ?/ B$ f m1 Y) c1 U; o h& Q 回望王彦钊的两本散文集,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了一本他早年出版的《我们都有忧郁症》,而他去世后最新出版的《不舍昼夜地阅读》在孔网和其它网点则难觅踪影。虽然王彦钊是因病早逝的,但是,我相信他——正如他为他的书所起的名字一样,是有忧郁症的。" l! Y3 {7 n. ~
# i4 G- N0 t' e: U3 ]
人对一件事陷入得太深的时候,思想都会背上忧郁的包袱或者染上忧郁的色彩。因为一个人对这件事会渴求圆满,苛求完美,一旦出现偏差、失误,往往就会自责,甚至不能自拔。热胀的思想遭遇寒流袭击,情绪就会冷缩,这中间就把自我紧锁或者束缚在原地,难以抬腿、迈步。
' R5 V; N- u ^5 v$ A- s" b: ]0 M+ w. v
6 H2 z8 f( y# I) i* D9 S7 ~; C 带有忧郁阴影的人,需要倾诉,一旦找到倾诉的对象,就会得到心灵上前所未有的缓解。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患有忧郁症的人都愿意敞开心扉并找到倾诉的对象。2 S3 J; F3 c7 K4 G
2 K4 \( Y9 E- t' z9 W
王彦钊找到的并不是某个具象的人,而是抽象的诗。这对消除忧郁症带来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是有好处的。
/ n3 t2 [6 Q8 n9 Q! F3 T) U6 e, L' p" c2 u0 E
“黎明投下建筑的阴影/西市大道,时钟敲响来世的记忆/乞丐。带狗的贵妇人。大腹便便的/庸者。被风弄乱头发的少女/发出一声惊叫,下意识捂住/忘戴胸罩的乳房。一个盲人/被疾驰的汽车撞死//闹剧的庆典在继续/高音喇叭传出尖锐的女高音/“安静!安静!”/她可疑的器官混杂着痰迹/和着废气,热气球的脸/朝向生死之境/镜中那手的抚摸的力量是巨大的”(王彦钊《恍惚之二、场景》)
5 U' p1 V U$ x+ R' n9 D. |, x, s( @1 f: O9 j+ K
我们来看看王彦钊在《场景》一诗中,到底想要传达什么?这首诗共分两节。6 A! {) v; N4 k" C
( h# ?+ d% U7 N0 |' Q: J: i9 K' C/ I1 h
先看第一小节。" `+ P6 b2 M$ W b
# c$ x, o2 v9 x8 O 黎明投下建筑的阴影。跟阴影相对的是光,有光就有影,影子凸显光的存在。西市大道,时钟敲响来世的记忆。平顶山没有西市大道,回到大唐,西市是京师长安城的两大市场之一,和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高消费的东市不同,西市是大众化、平民化的市场。你看,开篇先是建筑,然后是大道。时钟敲响来世的记忆,时光不是倒流,而是向前奔流。乞丐。带狗的贵妇人。大腹便便得的庸者,各色人等,贫富贵贱,悉数登场。这样的场景不仅存在于来世,往世和今世并不罕见。& K4 |" X$ D9 X S; X6 t7 Z
2 a- ]( f, R |0 F9 q' c8 A
被风弄乱头发的少女,发出一声惊叫,下意识捂住忘戴胸罩的乳房。这一幕堪称平静生活流之下的小小风暴,因为少女的疏忽和遗忘而遭受不必要的惊扰。这是少女的个人隐私,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来,只能说明诗人化身为少女,站在少女的角度观望这个世界。起风了,风弄乱一切正常运行的轨迹,而那些没有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人们,可能要面临失态、甚至迷失自我的风险。
8 x6 X. A$ b" e( [0 K; A" E' o5 R# C& q* h# a7 }4 b9 H
一个盲人,被疾驰的汽车撞死。最不愿意看见的场景还是发生了。十次车祸九次快,而盲人在这首诗中充当了无辜者的角色,让人分外痛惜。盲人的竹杖不长眼睛,只是用于探路的虚实,而无法分辨东西的方向,更别提车辆的远近了。只有碰住了、挨住了,盲人才知道避障。盲人遭遇的车祸,无疑是一场对人们急功近利、趋之若鹜的泥石流心态的十足讽刺。少女遭遇风的袭击是因为内在的失误早就,盲人遭遇车祸同样也是因为肇事者的心灵失明造就的。
) C& D- X. r8 j" n2 ^! C! D4 g
8 e* a# j7 _! [7 W( v 再看第二下小节。
, ~# g+ F* }* i& D
# d! c% X' Y" `1 E" U 闹剧的庆典在继续,高音喇叭传出尖锐的女高音。这场庆典实际上就是生活的大杂烩。高音喇叭加上女高音,声音的高分贝就是时代的喧嚣,“安静!安静!”的声音更是对急需回归到平稳世态的一种苍白无力的吁求。因为这个声音不具有针对性,不针对也无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所以,显得有些夸张和软弱。她可疑的器官混杂着痰迹,和着废气,这里的她受到环境的侵蚀,只能是一个怀抱美好祈愿来善待万物的诗人。热气球的脸,朝向生死之境,她的面孔终于闪现,热气球的脸,分明象征热情和希望以及冉冉上升的力量,而这张脸却朝向生死之境,在那里,生死都是永恒。
" a% f3 s3 L3 J$ P镜中那手的抚摸的力量是巨大的。抚摸的力量是安慰伤痛者、唤醒沉湎者的勇气。将这首诗放在《恍惚》的主题下来看,同样是伤感而又鼓舞人心的。1 r2 a7 B/ O b8 k
$ b1 n9 ]8 H, ]
2023.12.12偃师/, A+ c/ H! M6 H
E/ W. w" a% W5 w
; a2 z( m+ a' w6 z+ y/ c; N X/ ]
: y. _; ~+ r" @' k3 k6 N( P
2 @8 \+ R3 n( [+ G
0 b1 K& T# n8 Q, h: J& g8 u4 q6 t. n0 ?8 M8 c) Z# J P
2 P3 m( y& b, e: m4 Y
! B5 a* w$ u1 y! L7 R; v- p" `; ^7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