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105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少咏:月明三川时分谛听大地跫音

[复制链接]

262

主题

3844

帖子

8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88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7 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月明三川时分谛听大地跫音
9 F  V" d" V4 M! z& Q/ D/ w
李少咏

9 H5 G+ I, b" U( D0 x所谓文学写作,尤其是能够直指人心的散文写作,就是在一种声音里说话,或者说在一种倾心打造的精神氛围里说话。& R: k) j1 o6 x5 H
$ }- i! ~0 G: ], `# n  U
因为这是一个自由嬉戏的时代,又是一个某种力量在暗中调戏一切精神存在的时代,一个把一切都统统化为所谓文化消费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时代,一个精神自足的写字的人,大概记住下面这么一句话会避免不少伤害。这句话是一个叫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的奥地利老头儿,一个很骄傲的犹太人说的。他说:“这种或那种动物之幸免于难,是因为它们具有躲藏的本领或能力。”
8 b3 t- e1 i0 H5 p7 ?7 O5 K* R* u3 p1 E# l0 Z5 M" y
记住这句话,傻二憨子都会变得聪明一点了,一个本心清纯明净的写字的人,当然更不用说了。因为可以这么说,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谁都难以躲起来保护自己少受不受无法预测的莫名伤害,那么写字的人也许通过写字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只是由于他可以在写字的时候,玩好一种变形记或遁身法,从而营造一种自足的精神氛围,做厚厚的或者虽然单薄却绝对坚韧的自我保护屏障。那时候,在有些人以为可以给你贴上某种他臆想中的标签,可以套住你的手脚和大脑的时候,会无奈的发现,你比他们所设想的,更为复杂,更为难以捉摸。
( Z! A# |% m, E# l- t! Z1 d9 w
, g1 i* l$ v! J( x$ D这种时候,即便你不是胜利者,也已经是站在了不败之地了。这时候你写的字,就成为了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字,叙述的也是真的你自己的故事了。5 P! E  H/ T  q/ \* h

4 T$ [. }6 ^3 J$ K6 o当然,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只有真诚地爱她牵记她的人,才能把这些故事以最好的方式重现出来。逯玉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写作者,一个写真正自己的故事的写字的人。9 A, G3 F2 y2 }

/ F6 c8 y' ^" p3 Z. x' Y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尔曾经告诉我们:“说一首诗创造或引起一种感情,是说它创造或引起了一种发现和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中的新方式。”
  U* Y1 e/ [! j4 |8 U4 o
4 l+ s# l" g; a诗歌如此,小说、散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A% p, q' }# Y2 d) H6 u. [6 w$ S
3 o. p# j: @: `. F' w. @" S# L( L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是生活在一个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了秩序、创造性和宽容精神的时代,作为一个读书写字的人或者说一个今天的人文知识分子,这一点对我们的影响甚或说是伤害是深重到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举目望去,太多的我们写字的同行们为了迎合所谓的“盛世”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立场、情感和精神,我们眼前上演最多的是权力和金钱交媾出来的一个个狂欢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精神背景之下,读逯玉克的《月明三川》,心里忽然有了一份隐隐的感动。3 b6 G" X2 |2 q  k

% m; R5 S8 \+ r6 ~9 H( b) x5 v在乡野里,在山水间,总有很美丽的东西存在着。那是我们久违了的天籁之音。他们大概也随着写字者读到过老维特更斯坦那句话,所以狡猾的躲藏在了心底清纯明净的写字人的字里行间。
% P2 \" {3 ]! j* u+ }4 w2 y
9 l  A  v8 F. G在这样一本小书里,我读出了一份大格局大气度。
% m; Q0 b# q( G
/ V5 W8 i) R- E  V所谓大格局大气度,不在于外在形式上的大,而在于精神的新的博大。拥有大思想格局的人,无论面对一条大河一座大山还是面对一堆荒冢一茎枯草的时候,都能够于片言只语之间显现出那份人间关爱。那时候,他不仅想到自己,也想到他人;不仅想到受,也想到给;不仅关注历史,看到现在,更关心人类的未来。这样的人,无论身处高山之巅还是落身草莽之间,你都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掩去他精神深处散发出来的光芒。
6 k( n9 h  L6 D- N% h) S3 t6 q" Z/ S: z  f5 ?
我以为,最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某种内在的文化地理学属性的。文学作品的世界由位置和背景、场所与边界、视野与地平线组成。文学作品里的故事、人物、自然风光,当然还有我们的叙述者和作为读者的我们自己,大家各自占据着不同的地理和空间,这些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某种意义上就决定着一部作品的价值和精神取向。客观地说,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份形式不同,甚至完全相左的地理知识,从而无形中左右着我们从对一个地区的感性认识到对某一地区和某一国家的地理知识的系统了解。
0 D  [4 L- e# `0 s; H  ?& f5 L0 v6 H0 l, q
当然,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和空间也不能单纯的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正是一些优秀的甚至并不那么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我们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与其他媒体一样潜在而又十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地理的理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萧红笔下的东北呼兰小城,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郡,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南美洲大陆的马孔多镇,彭斯笔下的苏格兰大地,莫言笔下到处生长着红高粱的高密东北乡,当然还有逯玉克笔下的月明三川,都是这样的艺术产物。
. Y; ~# W3 ?$ T* V8 k& M4 z) z; ~+ j1 O6 u3 w
在那些优秀的作家笔下,文学作品不仅描述了地理和空间,而且作品自身的结构也对当时当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做了形象化的阐释。就这一点来说,逯玉克的散文同样是其他作品无法替代的。他笔下的那三川月明因为不断闪射着那块土地特有的精神气韵,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走进历史的深处,追随作者去触摸、品味某种那块土地可贵的文化象征意味。
4 \) w& e6 c( F+ w! b' H0 S( T$ |8 p
在很多时候,人类被囚禁在自己为自己设置的种种牢笼或者陷阱之中。这不是我们的错,上帝在创造人类的那一瞬间,便已经为人类规定了这样的生命路径,无论如何,你必须这样走下去。
3 F: T4 L5 h) T0 @% x8 O- Q
8 S: o& b9 `9 K7 C3 @% V诺瓦利斯说,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黄金时代。而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梦想,哪里就有通往理想明天的道路。而在逯玉克笔下,那个隐含的叙事者就是一个像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那个小王子一样的孩子,与小王子不太一样的,是他的掌心有一些神秘的、来自那片古老而神圣的大地的隐形符号,沿着那些神秘符号指引的路径,我们看见了两千多岁的田横和他的壮士们,看见了一腔碧血的苌弘在放声高歌,看见了坚毅跋涉在万里大漠风沙中的玄奘法师,也看见了那个在梦中被阴谋猎杀大雁的故事惊醒的心地纯洁善良的孩子。还有窑洞门口的慈祥外婆,卧剥莲蓬的顽皮少年,当然还有水韵悠悠的重渡沟,琴动十里的响水河。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座在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个喧嚣而又浮燥的世界里悠然而起的,以梦想为材料的通往美丽明天的城市,一座人类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生命绿洲。在今天这个文字不如游戏,思想不如投机的时代里,还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把文字打磨到如此精美的境地,这不能不说算是一个小小奇迹。; p4 {# Y7 A; B# q" R  `  W$ ?
: r9 e& U0 p. T, [( b
我曾经不止一次思考过,无论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条河流一座山川一座城市一个村庄甚或只是一片自然风景,都必须在你对他有了牵记有了爱的时候,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比如我们的故乡,是因为有我们的父母乡亲,有我们少年时候留在田埂上小河边的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他才是一个神奇诱人的存在。而一个陌生的城市,哪怕如巴黎、纽约那样的繁华大都市,如果没有你要牵记的人要牵记的事物,它在你心目中也是绝不可能留下千转百回的温馨忆念的。逯玉克以他温润的心灵带动幽雅的笔致,当然也有时候做一下金刚怒目的造型,画出了月明三川的各种不同色彩,也因而唤起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前世的回忆还有对于未来的憧憬,作文如此,夫复何求!5 a4 A& n/ J- M7 t. q5 v' H

4 M( C/ Z7 X( z1 U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先生在其诗歌中不无欣慰与忧伤地感叹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b2 D- `8 h5 M9 }) i# Q+ p3 d+ L
' ~  S+ ?# d1 X$ t( q: J5 C! J那时候,他应该是已经深深感到了现实的重重压力,才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而一千六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所谓的知识经济的时代,现实生活的樊笼与压力与当年的陶渊明先生所感受到的相比,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是更大更多更深重的了。随着各种压力的日益加深加重,我们不仅需要各种有用的知识作为求职谋生的手段,而且更加需要以某种审美的智慧作为自我救赎的依托。这种智慧进入文学艺术创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恢复被现实的重重雾障遮蔽了的自我的本来真知,让我们能够从风平浪静中洞见人生真境,从尘世喧嚣中感悟心体本然,在松风泉韵、天光云影中聆听自然鸣珮,体会乾坤华章,从而真正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与质量。
' ]6 e- m; v% B# B
- n$ J* G* M+ X# x2 c3 M4 d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水上勉先生在一篇名为《土俗之魂》的散文中曾经这样写道:“生活在某一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本质性的东西,将由诞生在那一块土地上的人们保持下去”,因而,大多数艺术性较强的作品“是以作家本人诞生的土地或长期定居的土地为背景的”。接下来他又总结说,这就是“土俗精神的威力。”  }0 c! T% l9 D; n6 G" @
. O. ~. D: r% u' B* j+ e3 {- d0 B
水上勉先生文中所谓的“土俗”,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性等。究其实质的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与在某一块特定的土地上居住的人们的根深蒂固的生活风俗和行为心理习惯相通的一种精神、情绪或者说文化传承,这正是一个作家或者诗人的创作赖以成功的精神源泉之一。
$ b+ P1 @' g. `% {/ l! k' E7 j
1 l" X  H5 o" Q+ J0 @9 [8 o: O早在一百年前的欧洲大陆上,被后世誉为诗人哲学家的德国人荷尔德林也曾经这样向我们说起过,一位诗人,或者说一个知识者,要想在所有的诗人或者知识者中超拔而出遗世独立,那他只有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在异乡漂泊……然而内心却充满爱,充满突破这粗劣的外壳而冲进友谊的元素中的渴望”。换句话也就是说,只有在饱尝了浪子的艰辛和离家的苦涩之后,一个诗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者或者思想者,他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故乡,“才知道身外有人,身外有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成为人。一旦他是人,这个人就是一位神。如果他是神,那么他是美的。”% e$ P# U4 G, h" L0 F$ ?

# O: g9 |( N) O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一些莫名的黑暗或者说罪恶击垮。但是我们还是要明白,如果有黑暗和罪恶,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着黑暗和罪恶负责,因为只要这世界还存在黑暗和罪恶,那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就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审判者。消除黑暗和罪恶的唯一途径,是点燃光明,崇扬正义。以自己的的心灵和血脉点燃一盏灯灯,以自己的灵魂为坐标写出带有血脉精神的文字,是一件很是费力有时候也不讨好但是绝对极有价值的事。* B# D1 w5 ?, l
# Q; k! Y/ n- C
对于故乡故土的深沉挚爱,会让一个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了一份思想的根基,让他能够随时随地感悟并且传达出来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诱惑遍布每一个角落的时代里,这种重拾人性的骄傲与激情,强调对人的生命与灵魂的珍重、疼惜与赞美歌唱的努力,当然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
/ o- K# B* U* T' \; t& [- E# w+ b  \- n
——本文为李少咏教授为拙作《月明三川》所作的序,原题《背负着大地行走的歌者》,有删节。李少咏,河南西华人,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洛阳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E9 }/ X; P+ K

  _2 q* g4 b- ^5 D3 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067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6324
2
发表于 2023-11-18 09:1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驻马店
腹有诗书气自华。

262

主题

3844

帖子

8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8892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9: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3-11-18 09:17; ^# g. O' [4 t4 K3 Z) q8 l(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W7 Y, G0 X$ s我知道,您说的是李教授,只是,当下现状是,万言不值一杯水,腹有钞票气自华。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纸上酸。问好先生!
奇怪,同是搜索【河洛文苑】,百度和其它网站上点开的咋就不一样呢?比如:帖子的排列顺序、所在位置等就相差甚远,甚至有些帖子还找不到。

- c: @2 I- r$ O. I! F- I" k

262

主题

3844

帖子

8

精华

钻石会员(lv14)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8892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0: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作为高等院校的文学博士,李教授的评论自带学院派特色,而阮小籍信手拈来的这几句又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格。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
' h7 o5 }# H% q4 S, n0 H3 H0 t
亦狂亦侠亦温文
阮小籍
2 t  ?  M: J- \6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 A9 p& a& J1 o. F5 u0 z       来李村也快二十年了,硬是把一个陌生的小镇住成了故乡。
" Y# j+ D$ y' C, M0 c       很是惭愧,这些年,阮小籍也没有写出洛阳纸贵的东西来。2 d% w2 A9 z$ L' ~7 o9 G
       倒是逮哥,这些年,蜗居在洛水河畔的那个小城,从《春透一犁雨》到《月明三川》,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7 {1 e7 ~# i" ]9 `% J+ M( D6 A
       世事白云苍狗,聚散无常,二十年里,和逮哥偶有联系,即便见面,也是匆忙之间。% d1 k7 l% ?0 \# D
       “世道莽苍,俗情如梦,回想我早岁结识的零星尘缘,几乎都是些微妙素朴的邻家凡人,没有高贵的功名,没有风云的事业,阴晴圆缺的生涯中追慕的也许只是半窗绿荫,一纸风月。”' H. L/ x5 {7 `% w* c
       董桥早年写的这几句感遇,人到中年,体悟尤深。
; ^# x. A, s1 M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 k. k! v% d& |- _$ o( c9 i       逮哥耿介,不平则鸣,仗义为文,不避矢石,存古侠士之风。我喜欢逮哥的文,更佩服逮哥的义薄云天。( C. A: h7 G/ y# {0 |3 j. k* ]8 Z
       历时三载,逮哥《月明三川》终于付梓,幸事也,特为记!
) |8 Q, D3 s, Z+ d
  d8 y. I+ x& D9 K. X4 Q. n     阮小籍,洛阳人,喜欢朴素自然的文字,作品见《散文》《读者》《青年作家》等。

6 B+ V# r9 l8 o) f  [8 z7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