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959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曹雪芹竟然是他(修订版)

[复制链接]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15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解译《红楼梦》

6 V2 }- k" q# {6 q& r. F' p6 N, ^* f3 v$ [# K/ E; [$ J
以历史为证、以时间为证、以诗词为证。——题记
# q" i; z( `2 f; M: C; X0 j7 p
/ ^; ~) ?' b. r! m& Q5 ^2 g5 G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一次透露了其作者曹雪芹把《红楼梦》簒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原文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红楼梦》这个故事原来就有,是“曹雪芹”把这个故事簒成目录,分出章回。: A0 z. e2 o0 D

4 W4 B# r3 N8 D3 e6 a《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里有一段脂砚斋批语,提到了曹雪芹的逝世: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样就肯定了《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无疑。4 W" A% B8 S9 j" Z5 _
  x9 v! w! k9 S9 s. b2 c: [, M
《红楼梦》作者确定了。那么这个《红楼梦》的故事又从何而来的呢?  K+ _5 G# J# c$ e* }
) y; ?* x0 r1 r0 k0 u, {
《红楼梦》原文是这样写到:“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大荒山即长白山意指满清)(汉唐:意指明朝),【甲戌侧批:自站地步。自首荒唐,妙!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 k2 C; O! r5 o8 r' ?) S; r“原来女(女真)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康熙十八年(1679年)又颁诏修明史),【甲戌侧批:补天济世,(补天济世:即指满清为急于证明自己是正统即位)勿认真(不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大荒山指长白山,亦指:用谎言)【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无稽)【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二十四史)【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明史:共三百三十二卷)。娲皇氏(娲皇氏指康熙)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不用“南明史”即是帝一监国),【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作者亦借薛宝琴之笔写出了自己关于南明史的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 k3 c& D/ R- _. Q( z( T; f" e. s) @. c- i! P. F. J2 K
作者在《红楼梦》里隐晦地说明了康熙年间奉诏修定《明史》的大致过程。

9 M/ r& a9 N8 I$ R$ \# `其中:
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即指:“康熙二十六年(1687),昆山“二徐”代表史馆第一次进呈《明史》稿《本纪》7卷,《列传》15卷。这也是《明史》自修纂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进稿。进呈史稿的同时,徐元文还向康熙帝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后2条为:
9 O# i; s- L0 S- ~. k9 ?
! q$ f- @. g* a  {  _( g5 K$ p
        (1)请按《宋史》例,将晚明福、唐、桂三王(四帝一监国)附于《愍帝(崇祯)本纪》之后。
$ x* W3 G! V' U6 |( ?( E        (2)请按《宋史》、《元史》例,准将清初抗节人臣载入《明史》。强调了“各为其主,尽忠所事”的“忠义”原则。
5 t1 J( m& I2 f0 G9 g1 v
1 u4 R- Y5 ?8 `; Z/ [        这两条见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修史条议》,为何三年之后又重新提出?足证当时清政府并不同意这一原则。在昆山“二徐”进呈史稿后,康熙帝传谕大学士,强调纂修《明史》要以《明实录》为准,不可空言文饰,以防议论不公。康熙帝告诫说:“从来论人甚易,自处则难。若不审己之所行而徒轻议古人,虽文词可观,亦何足道?朕尝博览群书,于古之圣君哲后未敢漫加评骘(zhì排定)也。”同时,还指斥当年《元史》修纂“议论偏,殊乖公正”。同年五月,康熙帝在召见《明史》监修、总裁陈廷敬、汤斌、徐乾学等大臣后,又再次提到修史问题说:“朕从来不轻评论古人,即如《明史》一书,朕亦不遽加论断。然评论古人犹易,若评论时人更难……总之,人之学问原有一定分量,真伪易明。若徒肆议论,则不自量矣!”
* A, h/ O- n: e3 x  |' m& _  e康熙帝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昆山“二徐”所进《明史》稿究竟如何,也没有对徐元文疏请有关南明和清初抗节人臣书法的话题表态。但是,只要熟悉康熙帝对《明史》修纂的话语,就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他对这时进呈的《明史》稿,对昆山“二徐”等关于清初抗节人臣和南明历史的建议,是非常不满的!康熙帝所谓不敢对“圣君哲后”“漫加评骘”,显然有指责《明史·太祖本纪》稿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之意;康熙帝反复强调《明史》修纂要以《明实录》为准,“不可空言文饰”,显然与南明历史的书写有关。众所周知,南明诸朝本无《实录》可据,尔等又如何道来?康熙帝所谓“论人甚易,自处则难”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指当时主持修史的昆山“二徐”兄弟,特别是锋芒毕露的徐乾学。”! i" ~" A* \# ]. M1 G" ~" s
* a2 A- D$ i. I! ^( g. J1 C0 E" ~! Y

/ L- n8 I# l3 |/ h- k$ B8 c由此可见当时在修订《明史》中斗争之激烈。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里,就没有南明史这一块文字资料。
第五十回,芦雪庵诗社,史湘云的谜语。就是隐寓了《明史》没有南明史这个“尾巴”。
      
原文:“湘云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1 h" X1 c# ^! x8 ?
史湘云谜语的“猴”即指“甲申之变”,谜底没有尾巴,也就是说《明史》没有了南明史这个“尾巴”。这也是南明史不得不改头换面以小说《红楼梦》形式来表现南明史(四帝一监国)。

& O5 p* @% x* b; g* Q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红楼梦》没有写出具体年代。而是用天干地支记录日期,《红楼梦》原文是这样解释的:“ 石头笑答道:……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一个“讳知者”就决定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不可能是其真实姓名,只能是一个笔名。
! x- _) c4 G/ Z3 U6 u; c! X
6 d' [4 h! V0 ^* m; l6 ?
7 ^- E: v6 \& p* G5 ?7 N
(未完待续)

' K8 H( H5 }. c" C* y( @" w

2 _8 f$ W. r/ Q! Z$ L) J

6 w- `3 R2 V# W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3 K0 U& y3 Z* @8 i

6 v" k9 c6 ]' z. ^6 U. O7 j; G

2 j9 o) n( k( L
山村牧笛
4 r" M' I0 t7 D) R0 _
癸卯仲夏月望
$ n. X" ]* r" m- A: F# M* Y/ @

, A, D5 W( f2 X' |5 ]# A9 z' x- i7 V+ I; B/ ]7 b1 ~
8 Y- f7 L, u9 \' r- {) y& v
补充内容 (2023-5-23 20:07):4 r' N3 i0 l1 p( a# q7 ^% Y
众所周知,南明诸朝本无《实录》可据,尔等又如何道来?康熙帝所谓“论人甚易,自处则难”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指当时主持修史的昆山“二徐”兄弟,特别是锋芒毕露的徐乾学。”1 X( V) g! C7 t/ c! Z$ t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最后两首是写朱常淓和朱由崧的。在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李纨的谈话中隐寓了康熙不满意《南明史》刊入《明史》。# l& m1 l. N. ?
原文:
" p, r3 Z: U! X5 |( X: _, f# ?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必得宝钗此驳方是好文,后文若真另作亦必无趣,若不另作,又有何法省之,看他下文如何。】黛玉忙拦道:【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非黛玉不可。脂砚。】“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庚辰双行夹批: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庚辰双行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花无缝之文。】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2 G6 {9 Q9 K9 O% U
这里薛宝钗隐寓了康熙帝对后两首不认可,要另作两首为是。林黛玉忙拦着说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贾探春也符合林黛玉。李纨更是引经据典搬出《西厢记》《牡丹亭》《西厢记》的小生张君瑞,“本贯西洛人也,”西洛即洛阳。《牡丹亭》唐代以来,牡丹之盛,唯有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以此来隐寓朱由崧。, {6 o* w- f; i

9 |- y- J9 g- X* W. l. P( f1 R由此可见当时在修订《明史》中斗争之激烈。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里,就没有南明史这一块文字资料。第五十回,芦雪庵诗社,史湘云的谜语。就是隐寓了《明史》没有南明史这个“尾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78

主题

1848

帖子

0

精华

铜牌会员(lv10)

Rank: 12Rank: 12

积分
5152
2
发表于 2023-5-16 0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 M* |* L( Z/ v6 i3 [1 t" P/ C关注欣赏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3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感谢关注。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4
 楼主| 发表于 2023-5-18 10: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liuxinan 发表于 2023-5-16 04:59' y4 f( O/ h7 x- h6 s: w7 w
关注欣赏
! `$ E- U- X# E- h4 B& X
谢谢临赏!

2071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6370
5
发表于 2023-5-18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江苏镇江
清新别致,拜读了。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23-5-19 15: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感谢临赏!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3-5-18 10:226 c" e! N* b' D5 W4 I
清新别致,拜读了。
8 K% x" r5 R  F  S+ a. l4 f
谢谢临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