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设为首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

开启辅助访问

洛阳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便捷登录,只需一步

搜索
查看: 4305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葬花吟赏析

[复制链接]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25 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葬花吟的写作背景

8 }5 V& n; s. j( s  j& F
1 C& k4 t3 d8 c8 k$ y要正确理解葬花吟,首先我们要明白《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和红楼梦到底描述的是什么。红楼梦大约创作于康熙十八年至(1679年--1701年)康熙三十八年,此时满清政权已经平定了三番,为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又开始修订明史,但康熙拒不承认南明的弘光(贾元春)、隆武(贾探春)、绍武(贾惜春)、永历帝(贾迎春)等政权。不允许南明史编写入明史。所以编篡明史的明朝遗老们百般无奈,便以小说故事形式编篡了南明史,即《石头记》。脂砚斋批语有:野史具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作者自己肯定了红楼梦的野史地位。

# k5 H8 |6 d* z, P* w4 o' A- V* t( @1 w4 T0 y) Q0 h( p' |6 M# s# H' t
在第一回原文甲戌本凡例:[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直接点明了石头记就是南京记事,因为石头城就是南京的别称。第三回的回目就是用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金陵城也是指南京城。在第四十三回【庚辰双行夹批:惊魂夺魄只此一句。所以一部书全是老婆舌头,全是讽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若单看了家常老婆舌头,岂非痴子弟乎?】反面春秋,春秋是什么?春秋就是历史。那么红楼梦就是一部明末南京记事的南明史。红楼梦即从第三回(第二回:[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朱由崧监国称帝南京)到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孙绍祖结束(孙可望降清朱由榔被害)。2 |. K' d6 D1 c$ r

' I- R) A  E2 F# }$ L/ \1 D6 Z* q作者为了讳知者又能使后人了解、知道、记住南明史,所以不得不采用以家寓国、诗词歌赋、谜语、眉批、夹批等来隐
+ O) N+ Z3 f3 u5 v# K寓历史的真相,葬花吟也是这样的一首诗。表面看好像一首闺怨诗实则不是。) f2 S# d' e1 Z% [- F) d  m( a
7 o) u6 s& c) f  E% v. q, r: w5 ]
葬花吟就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隐寓概括了当时的华夏局势以及南明朝的毁灭、深刻揭露了满清屠戮华夏民族的丑恶罪行,此回葬花是贾宝玉收拾的凤仙花隐寓了弘光帝(朱由崧在隆武、绍武、永历帝之先。)石榴花(南京弘光帝以后)隐寓了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的逐一被俘、被杀即明朝的彻底覆灭,点明了扬州失陷以及那些不惧强暴。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抗清英雄,同时也提及了嘉定三屠、江阴之劫等残酷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满清蹂躏、压迫华夏民族(剃头令,逃人法、圈地令等)丑恶罪行。作者为此发出了强烈的愤慨、呐喊!
0 B# n8 j. }1 ?/ h9 D
9 ?2 H' j+ o" y& f3 U
《葬花吟》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我们看这一回目,表面看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很美。可是如果按照红楼梦的方法(谐音等)来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5 ]% |0 t6 w) G
滴翠:谐音,敌摧,亭:榭(临水的亭子,水指清兵。)杨妃:扬絮,和柳絮一样指清兵。戏彩蝶:戏:即系、缚、捆绑。意为朱由崧、朱常芳被俘。彩:採,摘取。蝶:絰,古时丧服上的麻布带子,系在腰间或戴在头上,在这里即指捆绑也指死亡& G* }4 ]5 A0 O5 `
5 u; l* \$ Q7 b. i3 P
在这一回里薛宝钗看到追赶的是一双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一双玉即:林黛玉(朱由崧,在芜湖被俘)、妙玉(朱常淓,"六月初八日(1645年7月1日)监国于杭州,六月十三日(1645年7月6日),朱常淓开城降清。)色:即啬收敛。
0 s  U5 V2 |9 ]% J4 G, n& c) i$ A6 Z6 S
埋香冢:香冢:1.指华夏民族在满清统治下遭受的蹂躏、践踏何时到尽头,2.指史可法埋在梅岭的衣冠冢,3.指朱由检的田贵妃、朱由崧的黄贵妃陵寝。4.也指那些抗清的仁人志士牺牲。埋:指明朝的灭亡、亦指崇祯帝死后没有陵寝和田贵妃埋在一起,朱由崧死后没有陵寝由妻弟收拾后拉回洛阳和黄贵妃埋在一起。5.埋香冢:亦指朱由崧、朱由榔的被杀,大明帝国朱家的子孙香火被埋断。

8 ?4 ^3 T4 q7 H. D  z1 Q
% ]0 K8 v' _9 L: O$ N5 h# y+ b飞燕:指朱由崧1645年五月初十晚从南京往南逃至芜湖。

  m% ^! C' t1 E( e# ?! g. P泣残红:弃残红,指朱由崧弃南京红光(红光南明野史的用字)政权,亦指那些望风而逃、降清的军阀头子们,如刘良佐、刘泽清等。
" r+ d+ K+ q: N% @! y' X; E8 ]( y9 `$ \! e
在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有回前批:[《葬花吟》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故用在践花日诸艳毕集之期。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
9 z# m( h+ d( w4 D4 O6 G
大观园用脂砚斋批语来说就是花柳繁华地,这个花柳繁华地就是指当时的明朝局势,花指长江以南暂时没有被满清占领的大片土地、柳指的是满清即满清占领的辽东、河北、山西、陕西等,花柳交织在一起是1644年至1645年当时华夏大地局势的真实写照。$ \6 k6 t- O) N+ Y+ y
9 b6 Y' Q, t9 r0 i  [
刘寓金,据文献记载:
7 |; _9 _0 f1 w9 Z3 s% p% u6 A(1.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 x- A2 B; {- W( f$ K9 K
(2.有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金死刘,古时刘氏一族人为躲避战乱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金,死后重新改回刘,形成了风俗。生前姓金,死后家谱或墓碑上显示为姓刘。繁体“劉”字,由“卯”“刀”“金”三部分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即有了活金死刘的说法。这样就成为了金刘一家的意思。作者在这里借刘寓金就是指满清。
  r3 F& g" M- w* B. v1 Z
' v" \6 v- T% O) U1 y3 O9 h

6 h: q' C# G: u% @) B/ u( `
未完待续
9 k* H8 k, G; e0 G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 n( Z6 J2 y0 x( z
山村牧笛

9 f3 ]  B  p4 y  I3 a# D0 o4 p
壬寅腊月初三

7 v6 v& q9 k4 [4 o3 N% P8 T. P) t5 b( K3 Q  b# y+ F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来自 7楼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0: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葬花吟的写作背景

. N; R7 A1 Z8 \2 }; W& b- i

2 A5 Z4 ~7 y7 b9 K1 H, U诸艳就是指大观园里的人物。关于大观园的人物。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紧接着[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比喻)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 x, ~+ }8 b: x! n) p( Y& o- t: j9 a( Q! l$ Z
4 B3 k: p5 ^; f$ m! g+ w! {2 L, N
批语是作者对朱由崧、对当时南明局势的慨叹,也是告知读者大观园的女子是比喻天下男子的。用八字(朱由崧小字福八)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建:描写成)裙钗尚(尚:谐音意为上,上即皇帝。裙钗:群差指明朝的大臣们。)遭逢此数,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一把“眼泪”使这些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描写成了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甄英莲、晴雯,让她们这些裙钗在大观园里遭逢此数。所以看明白了红楼梦就知道大观园里没有女子。而这些女子就是作者的眼泪,就是那些屈死的忠臣孝子在!屈死的仁人志士!词客騷人!4 N: u- s5 P2 H9 x% M
2 N* j; P! a  {& h; }' `$ X

9 c, [1 P% y' R批语: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批语说明了甄英莲不是女子,读者看了这一批语就知道红楼梦是以小说托言寓意的。
4 w6 o- Z: L& m/ L" S
! G! t8 A; j( W/ `9 B! S/ m$ p
! y7 q4 s, C6 `, c2 Q" T7 T
武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完成复汉大业,长使英雄泪满襟。2 L' f; J1 I; o" h9 d4 A

' {# O# U- ^0 N! e
2 K$ A: M9 A; L) r7 H8 {
武穆:即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也没有完成收拾旧河山的壮志。5 n4 B! f1 }  c) e5 ]" E

% l6 y0 l* w4 t5 v  b8 \+ s
- c9 q% K7 v+ t' y, i' s
及今不尽,击金不尽: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这段话隐寓了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的血泪史,直到明末还没有结束。况今之草芥乎:草:(拆字法)草木人;艹、木、公、菘。芥:草人儿。这里指弘光朝朱由崧即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像诸葛亮、岳飞那样的将帅人物,指望马士英、阮大铖这些胸无丘壑,只会吟诗画画、饮酒唱曲,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亦指红楼梦作者之遗恨。
: S6 h2 A/ K  C0 [) c5 X( _1 T+ b+ S7 K

+ Z  H( z9 M) s; ^* Y. j2 T“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南明的局势和三国时的诸葛亮、南宋的岳飞的理数、命运相差无几,知道了这些命运、理数也只有感叹了……。
0 K" b8 w( H; M6 D5 J0 t
; z" g7 `1 Q* G$ B9 `

- M/ O8 |. l9 V' l1 W归源:就是死亡。
9 g( z, U" d' `& E7 m故用在践花日诸艳毕集之期。此句和第一回原文: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艳毕(毙)集说穿了就是都死了。& Z5 \; N3 Z) F& h' r
践(谐音法)花,践踏不是作者笔误而是作者的真实意思。就是说诸艳都被杀了。类似践花这样的字、句,脂砚斋称之为误谬,其批语曰: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意为提醒读者要看明白这些误谬背后的真实历史。& \; q4 P' f% \

3 h8 J, t$ p9 Y1 c$ @+ T

/ `+ l# ?4 C0 R4 w' A) w3 c, {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作者讲明了践花是有典,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践花仪式。笔者查了一下只有在明朝一些文人诗客用在诗文里祭饯花神。所以红楼梦作者说明只取其韵耳。
& b0 B) B: a* x' ?6 c7 z$ c# e) P
/ R7 l! Y, L  Y' }. Q$ E! H
. i: O- Q- U7 P  w6 V& E4 o* C
原文: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谐音法)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甲戌侧批:桃、杏、燕、莺是这样用法。】一时也道不尽。0 s9 C* T: t4 W" \$ a
1 C% |% r, T; l9 \8 d- {4 Y' E
4 d7 c" Y) }" P% R
关于轿马、干旄、旌幢。我们粗看一下就是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我们细想细品这分明是祭祀,用俗话说就是上坟。
( w) n4 T2 t7 V3 P2 T/ n
& }5 O+ [/ P; a6 Y# T0 a

- e* f! x+ [1 w& L在这一回原文:“却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未时这里不是指时间,是谐音就是未到时的意思,就是没有到芒种节,历史上1645年六月六日是芒种节。这是一笔两写(脂砚斋批语谓一击两鸣),把这两个日子都突出了。一个是次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次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作者在隐约地暗示读者,黛玉葬花与这个两个日子紧密相关,那我们看对应的历史事件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在南明历史上对应是什么日子呢?查一查中国历史,很容易找到历史事件。1645年,清兵在多铎带领下,攻取扬州。当时守城的将领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他只有万余守军,但史可法誓死抵抗,决不投降,表现出了华夏人民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四月二十五日城破,史可法战死。四月二十六日起,清兵报复性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不分男女老幼,都成刀下冤魂,血流成河,尸堆如山,遇难汉民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0 e$ y: d/ W7 Z/ H* o' A
那么从四月二十六日未到芒种节这一段时间呢?也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至1645年六月六日芒种节前南明朱由崧发生了什么事情。  f( j8 g* U% a6 Y

5 i+ O- A% w! t# P& u* c
; D9 n; A+ u" D8 J+ G
据顾城的南明史记载:1645五月初十日夜间,朱由崧同马士英等逃出南京后,五月十二日夜,混乱之中,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带领勇卫营兵拥簇着弘光帝奔往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太平府官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闭门不纳,又转入芜湖投靠靖国公黄得功。五月二十二日朱由崧在芜湖被俘。% g3 A, `; [7 N( c/ U7 d
/ l4 b0 |# ?4 b# Z+ U& N
8 z3 F1 ^) i: P- ^% Q6 ~
我们看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是怎么描述这一段历史事件的。
# B/ r$ H; @& O- L原文:“黛玉怕贾政叫宝玉去吃亏,至晚饭后,林黛玉去看宝玉。晴雯因恼薛宝钗串门。没有给黛玉开门。致使林黛玉自己回房自己又闷坐一夜。”中间隔第二十七回(葬花吟在这一回)到第二十八回林黛玉见了宝玉问,“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庚辰侧批:正文,该问。]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庚辰侧批:实实不知。]“红楼梦作者把朱由崧夜间在太平府被拒这一历史事件分三个章回来写,是讳知者。庚辰本批语:正文。红楼梦批语凡是正文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T% N, K, S9 w

. w: [1 x2 Y* L: d- o5 {6 O: d# O
6 P# ?! @  `/ q
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下:3 `2 U: ^) b+ C3 V0 B% p6 n
$ [& Z, K; r% }' s

9 |: p) F/ y0 v2 r' g, ^) F一.在二十七回里这个批语【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大家注意开生面、立新场、多多这几个字,是书多多矣,作者指明这就是描写攻陷南京的满清豫亲王多铎,开生面、立新场就是说随着弘光帝的覆灭,满清政府得以确立。( E, b0 M/ V  `, ~

* k/ j& A8 k' L9 A2 ?# a2 ~3 e

- ~" Q6 Q; T0 R) S8 {/ u5 D二.【庚辰侧批:二玉文字岂是容易写的,故有此截(劫)。】【庚辰眉批:《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作者隐约地告诉读者葬花吟所描写的历史。
0 X8 Q& Z' ~& k9 @  b% G/ b; _1 C
4 k( _8 O$ M# d1 {$ l8 l, h4 P

/ }3 m5 Z# Y+ Z$ W; }
(未完待续)
1 i; M  o# w$ Y" ~: t8 P: u% c
转载引用请注明

- O4 X- |! V' B  ]' \. `2 l
6 e4 n0 g/ `4 ~8 h
山村牧笛

8 K0 x! W* m4 d2 j; @6 u, u) C# Z, i9 R0 U( P; m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来自 10楼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8: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二,葬花吟赏析
, X$ [3 }$ x3 x4 D, n' f$ }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葬花吟描写的环境。

5 g+ s; D, ^, ]- _& q% T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葬花吟:
" c, a- M! i. Y' C: y" V2 {& V& ~# s% ], y( D' C

0 C& X$ y4 K6 ~/ \花谢花飞飞满天,这里花字用的是谐音法,意思是中华的华,也指那些奋起抗清的仁人志士、以及为大明朝捐躯的英烈们。谢:花谢,谢就是谢世。也是指崇祯、弘光、永历帝等的相继灭亡。花飞:花离开了枝头就预示着死亡。飞,这里也指弘光帝朱由崧从南京逃亡至芜湖被擒。飞满天:飞字可以理解为被满清击溃的明朝官兵以及四处逃难的百姓。有的版本是花字(花谢花飞花满天)根据南明当时的情景愚以为飞字更贴切,因为飞字有乱和惊散的意思寓意当时被满清击溃的明军以及战争惊怵四处逃难的百姓。6 d+ M. _5 ^. w5 Y4 V* b  e! _

4 f! i! B" |2 P红消香断有谁怜
?明末在经历了北京、南京相继失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屠城等大明王朝基本就烟消云散,恰如红楼梦诗文:昏惨惨似灯将尽,忽喇喇似大厦倾。又有谁能像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也没有了袁崇焕那样誓死抵抗的中流砥柱了。
# C4 b: F% u6 d+ a) D

! _. K0 _; t  _
5 E, b' a" N* P
游丝软系飘春榭:像蛛丝儿似断似连沾满了灰尘,飘荡在人去楼空、雕梁画栋的房子里。春榭:春:在南明时期的诗文里经常用春、冷、雪、水、东风、东北、柳等字隐寓满清。 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建筑,意指隔江而立的南明朝。即马士英、阮大铖、史可法等拥立的南明政权。% c1 ]- z# J# p3 U/ J' v; J
! _+ |, |0 O# @" g
落絮轻沾扑绣帘
:落絮一般指柳絮杨絮,劉在这里指金也就是指满清,杨絮、柳絮指清兵。漫天飘散的杨絮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雕梁画栋的明朝。

# Z% x/ c; i, i5 ]$ J- q% m5 ]+ ]! V7 K9 H( `( |! H
闺中女儿惜春暮
:闺中女儿即指为明朝而奋起抗清忠臣孝子,惜春暮这里的春指崇祯朝以后的四帝一监国,即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以及追随他们抗清的义士们。
- r" ~  _$ l) T- e1 ?4 X$ t

3 a* L" q. t, h愁绪满怀无释处
:大明朝那些仁人志士满怀愤怒无处释怀,包括作者自己: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

: E* p% V8 p+ o$ U6 K( [2 s
. e7 z+ }0 r3 z9 s

0 s' Y2 K! `4 j6 e$ `0 z9 Y: f手把花锄出绣闺:盖指那些拿起武器抵御清兵的勇士们。江阴保卫战:又称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M$ x0 G  Y  Z/ v  c
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清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最后城破,屠城,全城数十万人或战死,或遭屠杀,无一人降,仅五十三人幸免于难。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后世传纪对江阴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江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军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拼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当然也包括不顾生死写出红楼梦(南明史)的作者。

4 q0 d3 W5 \: k$ P0 m
  Q& F5 \9 l4 h- g
! H0 \/ _9 O0 {9 T7 }9 b
忍踏落花来复去? 忍踏:这里主要指李成栋,李成栋少时跟随高杰为盗,绰号“李诃子”,后来随高杰投降明朝,累官总兵,驻守徐州。(1645)四月,满清豫亲王多铎征江南,李成栋率部降清,随清军攻下扬州、江宁(今江苏南京)。李成栋率清军围攻扬州,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军在多铎和张存仁的率领下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大屠杀。( n( ?1 f. ]& I* e
来复去:1645年自六月初,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来回大小战斗十余次,均被清(降清)总兵李成栋残酷镇压,民众牺牲10余万,史称"嘉定三屠"。! A9 A6 D) _) |2 H3 W* S

# O2 [% c' W" p# k9 ?* F* [

, ]$ t0 [% c2 J% {( o, _柳丝榆荚自芳菲,柳丝:柳指金即满清,指清兵,榆荚:俗称榆钱,在这里指金钱鼠尾亦称金钱鼠尾辫,这里指清军残酷制造了大同之屠、南昌之屠、潼关之屠、成都之屠等罪孽。
! _4 J) E( t  u3 A4 n$ P$ T* O' I' z8 Y

% C6 {8 M% F/ ?# G不管桃飘与李飞。(1.桃花单生花期3-4月。注意花期的时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桃花的颜色寓意了明朝百姓有红有白,白色寓意被满清占领。(2.桃:逃即逃难、逃离四散的明军以及百姓。4 q  t3 |9 I' ~
(3.李花,又名玉梅,古称嘉庆子,原产于中国,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秦岭-淮河以北4至5月开花。(四月二十五日满清破扬州陷南京),李花的品种繁多,(注意地名)辽宁等省的秋李,河北、安徽等地的玉皇李,福建的芙蓉李、胭脂李,四川的鸡心李,河南的樱桃李,北京的大红李,江苏的桂花李,广东的华南李,山东的朱砂李等,这些地名在当时都是被清兵侵略屠杀过的地方)这里寓意明朝的子民百姓。
$ k6 U' T# p  r
7 {; R2 f- j, Q, p0 Y2 R
. n* {9 c/ d, e' Z& }# V
桃李明年能再发:来年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桃树李树亦会遵循大自然规律,今春凋谢,明春自会重发。
' X, W6 m# N5 X. t( y
  ]9 J4 ]+ y8 ~3 p" d明年闺中知有谁
:这里隐寓了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主宰华夏春天的人将会是谁?
$ @- Z9 s/ e7 ^, w9 |3 U

7 o) h1 z9 R5 T三月香巢初垒成
:这里指五月初三日建立的南京红光(南明野史有用:弘光、红光、宏光等)政权。

: m  I- z. ]% ~) z/ P4 t. J' U; R* _1 ]) L3 ^
梁间燕子太无情
。这里是指李成栋反复无常(李成栋早年跟随高杰反叛李自成投了明朝,后又降满清、是嘉定三屠、庚寅之劫的主要制造者和参与者,后又反清复明。)燕子,(南北往来)也指那些当时反复无常降清的军阀将领们。

$ G! n7 v6 D2 b5 E' m6 Z9 B% P
8 y" t/ T2 q1 K& G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1.明年花开的时候,虽然景物依然。但是物是人非了。2.第四十三回原文: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这一段叙述隐寓当时很多人不顾国难家仇依附了满清政府。
; {6 G6 ]$ K' y, f

! @* W% A2 s$ F+ |7 g& }
5 D& U4 A) B9 t# ^; v) P
; {( q( s1 E! j" X3 M+ y$ d
一年三百六十日,意为朱由崧在1644年五月初十日称帝南京至1645年五月初十晚出逃南京整整一年时间。% A, x5 M1 }$ K$ n
2 m) P2 ^8 @# `: e& b6 [4 z
风刀霜剑严相逼
。风刀:道出了朱由崧称帝南京东林党不满意制造了大悲和尚案、童妃案、北来太子案,史称“南渡三案”三案的风言风语搅得江南人心骚动,致使有人开始怀疑弘光皇帝是假冒的,搞得南明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江南四镇借拥立之功,飞扬跋扈、为争权夺利抢地盘互相大打出手,马士英卖官鬻爵、排除异己,睢州之变高杰被杀徐定国降清,是黄河防务如同虚设。霜剑:指清兵渡河过江攻扬州陷南京。

7 p) T' v2 ?6 B$ G! U. v9 {
9 _" L; G3 r$ L" L8 o( P+ H5 t明媚鲜研能几时
,是说朱由崧1644年五月初三日在南京监国、称帝(贾元春省亲)热热闹闹红极一时。

+ p7 D$ f- j. f4 b( t
9 n& Z: e8 l7 V6 w# s一朝飘泊难寻觅
。一年的时间,1645年五月初十晚朱由崧从南京出逃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
) w0 T4 ?0 [2 o" Z# ~' \

7 K, n* @2 A- r  b$ k7 r! m

1 ?& m5 f+ w# }# T' Y5 r9 E花开易见落难寻、1644年五月初三朱由崧下船上岸,南京高官花团锦簇、列队相迎好不热闹,1645年五月初十晚上仓皇出逃、被俘后罹难,随着南明四帝的相继覆灭,建立两百多年大明王朝灭亡。) ^4 _: n. ^' o+ k/ P

  l0 h' N' ^! _3 F1 j阶前愁杀葬花人
。阶:这里的意思是1.凭借、依附。2途径。葬花人:指当时的仁人志士,也可以是红楼梦作者自己。意为:无论什么都不能释怀我(作者)的凄楚和悲愤。

& K. Z4 N5 U4 ]! z
  T1 ^6 c5 t+ b5 t# P独倚花锄泪暗洒
,独倚花锄:作者在自己的书桌前执笔展纸不由潸然泪下。泪暗洒:不得已用辛酸的泪水把那些仁人志士描绘出了老婆舌头、贾宝玉、林黛玉、晴雯、史湘云…。
. o- n% K8 y: x% H4 E/ b' a3 o, b
! y1 ?! e5 {+ s. w

9 r- P6 ?- c* p) n洒上空枝见血痕。。洒:洒水,指清兵的肆意践踏使富庶美丽的江南人去屋空,尸山血海,诚如第一回原文:作者托言,原当有自(之)。受气清浊(清:满清),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所述: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甲戌侧批:“愚”字自谦得妙!]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P- B% l; Z* f  J
只有理解其中味的人才能看见(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7 E9 D; }  o! h3 A4 M2 K杜鹃无语正黄昏,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是夜也,有鸟在空中如笙簧声,又如小儿呱泣声者,皆在人首不远,後询诸人皆闻之。此时惨状的既是杜鹃也哭不声了,那呱泣声者就是那些冤鬼屈魂凄凄惨惨的悲声!6 N5 c: @. J; A) U( i6 l) V! r
( S% o5 c4 b$ P
8 p5 E! ]' S9 t

6 a9 k3 B, h- a
; m, w! X9 Y0 N' Z$ c1 X) h: t) E8 D5 p! M% C" a
5 Q' N( D; [2 S/ }( X- F, g, `
8 N9 b" Y6 Z6 U: O' R- {, l
荷锄归去掩重门。荷锄:荷负荷,一般指农夫肩抗锄头回家的样子。这里的荷指荷花、又名朱华、莲花,即连接的意思,连接隐寓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帝都是朱氏一脉。荷花在水里,寓意朱氏一脉都处在满清的铁蹄下。锄:除去。归去:随着四帝的覆灭。掩重门:即弘光、绍武、隆武、永历朝这几门的相继灭亡。
, U* G& E& E) ^5 U

1 }, Y# U9 T& j9 O

2 h5 h) q  w) l4 @! O青灯照壁人初睡,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载:“街前每数骑过,必有数十男妇哀号随其後。是日虽不雨,亦无日色,不知旦暮。至夕,军骑稍疏,左右惟闻人声悲泣。”& `4 \; u3 v' W

9 D7 h" U; o* a5 \. A冷雨敲窗被未温
。扬州十日原文:天渐暮,敌兵杀人声已彻门外,因乘屋暂避;雨尤甚,十数人共拥一毡,丝发皆湿;门外哀痛之声悚耳慑魄,延至夜静。
1 X! Z* H0 ?7 ?0 ?) {# A0 _
8 r! r4 P- R. _, H% m2 _
怪奴底事倍伤神
,怪:责怪,奴: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这里指被满清统治的华夏民族。

; c: O2 J% G. m
$ R/ _# r5 `7 n- `7 u& s半为怜春半恼春
:一半可怜南明朝廷一半恼怒南明朝廷。
( p% {" k. t( c8 n

; f7 V2 H; R' K1 _( L% ^怜春忽至恼忽去
,可怜南明朝匆匆忙忙的建立,又匆匆忙忙的消失。

: Q( t; p6 Z0 X# ~9 m3 O  R2 l1 O/ Y! p3 t% k$ D
3 x' \4 F; ]+ _9 Y8 a/ s( c% |; n" T- ^
至又无言去不闻。南明的建立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事情,张皇失措的乘夜逃跑再也没有弘光朝了。以后的隆武、绍武、永历帝皆如此。
$ g9 ^) n% W) l, w1 A! U1 ~( X3 m
昨宵庭外悲歌发
) i5 q2 V9 _1 a$ \
据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载:“外复四面火起,倍于昨夕,予不自安,潜出户外,田中横尸交砌,喘息犹存;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音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是夜也,有鸟在空中如笙簧声,又如小儿呱泣声者,皆在人首不远,後询诸人皆闻之。”
7 Q$ m$ R6 _7 I
1 F5 ^" u0 Q+ z$ y知是花魂与鸟魂
?使我想起了杜工部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w8 |! v9 h% N8 |/ I7 U, x0 P1 \, l% p7 u2 h
2 v; i1 L$ I- @  x' Y9 G2 Z
(未完待续)
' z/ n& K  I+ N6 O4 D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Z& v# t# v) ]5 @, i; v
# e9 n2 o  |( {9 W1 B/ N9 J" h* w
: s) p9 G! A2 s3 w% s. u
山村牧笛
! G8 B, H# Z- T7 z! c+ }+ q* y
; F( K! [3 q3 c' ~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来自 11楼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花魂鸟魂总难留,意为:国破城毁人亡在这种场景下花魂鸟魂也不忍掩留。这里还有个意思是崇祯帝和弘光帝的以及史可法死后的埋葬。崇祯死后因为没有建造陵寝李自成把他埋在了田贵妃的陵寝改名思陵,朱由崧死后由其黄妃之弟黄调鼎,买来棺木给朱由崧收拾了后事,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黄妃墓。史可法衣冠冢埋于梅花岭。
* Q: s8 O5 ~( K% V! b9 T& U9 T. V; ~3 ~

2 ^( y1 X' j2 o鸟自无言花自羞。失去了家国没有了家园的人们有什么可说的,就是草木、花鸟也没有了精神,只有无尽的悲哀。
: ^4 t7 g: h8 |& x. P8 L; J; m0 L/ _" K
愿侬胁下生双翼
,侬:1.你,2.我。愿你我胁下长出翅膀。随花飞到天尽头。就让你我的灵魂在无尽旷野里永远的游荡吧,华夏大地已经不属于你我。

9 \) z( T% F0 o9 P+ s$ `7 A! ?& p3 m" F. x& Q; d. r1 |& D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1天尽头.天下哪里才是你我的归宿,包括作者自己。2.香丘指:归宿,亦指崇祯田贵妃陵寝、朱由崧黄贵妃的陵寝。就是说崇祯、弘光他俩没有了帝位的尊严被满清、李自成轻易处理了。亦指史可法的衣冠冢梅岭。清人全祖望著有《梅花岭记》一文。

+ K  p& n* F5 {  ]1 I7 P6 X: T6 E) b1 o6 S8 }! w! E* Y( k" j- `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掊净土掩风流。意为:不如一领席子卷了你我,随便埋在华夏大地上吧!

2 M" N  A8 F. u$ x0 m% ^
2 Q6 _- R# g, T; x6 L, |质本洁来还洁去
:意为你我生为华夏人,死为华夏鬼。

; P4 M; Q. W+ E$ O/ Z  {
) A7 U  J7 y) q$ h, ?! M强于污淖陷渠沟
。也强于掉进污淖(李自成)渠沟(满清)。
& C- K: u( @4 K1 U
; Q3 C6 h' F- P9 i
* B# h& R5 H' Y& O5 ]
尔今死去侬收葬,你:明朝帝国、华夏民族、中原文化的摧残、离去我今天为你送行,作者作书纪念、为你哀悼。
! E7 }* R2 c; ~" X' X* W  J. e& C3 U0 Q0 U2 G/ x
未卜侬身何日丧
?也不知道我这失去了家国的人将如何日归去、我(作者)的灵魂到哪里是归宿?
4 j6 M) G) ?! I1 v8 [. c+ }9 |" w: j

9 h& v4 S5 G; \3 X: J% {侬今葬花人笑痴
,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都是老婆舌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I4 }" @: Z2 y) d& j5 Q
0 ^* Y8 v( G) N
他年葬侬知是谁
?他年葬我的是谁,我(作者)的石头记会不会被他们销毁?是否有人看懂了红楼梦?能解其中味?

! o# Q! Q! ~5 R% \, O1 [& o* x3 @$ G6 R. k* e! t0 M& k
试看春残花渐落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时候,看着花(华夏)渐落,那种痛苦谁能理解。渐落:斩落。
+ K$ ]# I1 d8 F$ U2 J5 e1 r

4 l" P; b5 O- p" O; g$ W便是红颜老死时
。“忽喇喇似大厦倾”随着明朝的灭亡,华夏族民、作者的心也随其“死”了。
2 r3 C& V3 `4 O0 d4 X4 W9 h
2 N" U2 C% R% F9 @9 p; ?' E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朝(chao朝廷)春尽:四春原应叹息都灭亡了。红颜:朱明,老:老去即灭亡。
  i- e! F0 D  z" Q! z2 O: B

( l& A. t  Z8 @5 r0 \. l( V2 }3 D
2 L- Z6 b6 ~7 |1 z& ?" Q% w( e
花落人亡两不知!南明、朱由崧(贾元春)、朱聿键(贾探春)、朱由榔(贾迎春)等相继覆灭,华夏的陷落。满清篡改明史,拒不承认南明史,用荒唐言来说掩盖历史,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这里亦指(用葬花吟)补出让后人知道。5 H4 j% z+ W( m2 W! ]5 b
% z0 {4 J# u+ S6 s6 [
* U- U5 u% y4 ?: k

0 ~5 i/ B6 v5 d9 r, S) b( q)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回后批语
& Q, z: J5 U# e! ^[甲戌: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诸艳归源:指元、迎、探、惜的灭亡。诸艳一偈。偈字两个读音:ji:为梵语:頌,亦有菘即朱由菘的意思。读音jie:意为勇武。- D4 }/ I3 |( p

9 w( x2 S" B% ?+ T[蒙回后总评:幸逢知己无回避,审语(慎语)(隔)窗怕有人。总是关心浑不了(浑:1.水不清;污浊,浑不了:混不过去。),叮咛嘱咐为轻春。擎(擎:指的是满怀敬意地向上托举春)]

% O2 r+ n! F. o! N+ e8 ]2 \" R4 Y* b5 p0 ~8 e6 }+ z* h
[蒙回后总评: 作者所描写的葬花吟就是要告诉读者历史真相,华夏遭受的蹂躏使作者悲痛伤感,在写作葬花吟后,心头的压抑始终挥之不去。
$ h' i# M8 V  [8 v

. p9 s7 W& e, H; Y' `
& g/ H  t; E6 N+ o6 ~2 g+ C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南明史》、《南明流亡的悲歌》、《明季南略》、《南疆绎史等》、王秀楚《扬州十日》等。+ R* y$ \! w# i& r# g

4 D( N0 b9 F. {* l$ ^+ i. }! o
转载引用清注明
0 _8 ]% v6 a  Y! p+ F0 D) @8 u
山村牧笛- k$ S$ ~4 u8 x* a9 d8 u
于壬寅腊月
: P5 d2 [& G/ K3 [1 o% k+ p
! G7 D* s7 Y- N0 V# p1 I; C9 \0 K
( f% H. j# m8 P

2071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6370
2
发表于 2022-12-26 08:5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一部红楼梦,泪洒编年史。

29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社区尊者(lv16)

Rank: 18Rank: 18

积分
33233
3
发表于 2022-12-26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好资料,受看。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1: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2-12-26 08:54
$ r7 r7 D) d; F' u2 o一部红楼梦,泪洒编年史。

. W$ c+ @' a5 ]2 r# R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邙山窑洞 发表于 2022-12-26 08:54$ g1 p4 ?, }2 B$ o4 o! o0 I7 V0 M
一部红楼梦,泪洒编年史。

* D' ~3 Z" ]) ^% X5 o' L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6: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理由885 发表于 2022-12-26 10:447 |( n  L# e8 C5 r
好资料,受看。

9 y. Z3 r$ R3 p( G; G2 E6 M/ Y

95

主题

999

帖子

0

精华

银牌会员(lv11)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496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7 10: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2.葬花吟的写作背景

4 ^/ p1 z( ^4 P& f0 d" S诸艳就是指大观园里的人物。关于大观园的人物。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紧接着[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比喻)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2 [4 i+ V, h  H6 P
3 U, ~0 |; }7 B- x
( n% M7 s1 a: w+ }
批语是作者对朱由崧、对当时南明局势的慨叹,也是告知读者大观园的女子是比喻天下男子的。用八字(朱由崧小字福八)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騷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建:描写成)裙钗尚(尚:谐音意为上,上即皇帝。裙钗:群差指明朝的大臣们。)遭逢此数,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一把“眼泪”使这些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描写成了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甄英莲、晴雯,让她们这些裙钗在大观园里遭逢此数。所以看明白了红楼梦就知道大观园里没有女子。而这些女子就是作者的眼泪,就是那些屈死的忠臣孝子在!屈死的仁人志士!词客騷人!2 k% k* ~$ o. H" @3 ~3 l

9 t, V$ W8 i4 a8 o4 v" x! p  q
: y( T( D2 ]% o* V
批语: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批语说明了甄英莲不是女子,读者看了这一批语就知道红楼梦是以小说托言寓意的。' R2 t2 \. b4 e# K
: y0 Y8 A) S2 M$ Y+ T4 k, S8 Y

, z( A7 O2 z5 g6 \& ~武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完成复汉大业,长使英雄泪满襟。3 @3 m. Z! M$ ]7 d* Z% f
武穆:即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也没有完成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2 L* X8 c* G* \及今不尽,击金不尽: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这段话隐寓了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的血泪史,直到明末还没有结束。况今之草芥乎:草:(拆字法)草木人;艹、木、公、菘。芥:草人儿。这里指南明朝朱由崧即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像诸葛亮、岳飞那样的将帅人物,指望马士英、阮大铖这些胸无丘壑只会饮酒唱曲,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亦指红楼梦作者之遗恨。
4 w3 N; b5 [# z2 |" l* K' S* p& J2 ^2 {. }/ N2 m" s6 }

7 h# B) w1 {! i& k2 L8 r1 s- B“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南明的局势和三国时的诸葛亮、南宋的岳飞的理数、命运相差无几,知道了这些命运、理数也只有感叹了……。6 D! e! j* i. ]

/ U8 y9 F7 U4 A* d- w% B7 C
: U5 M$ \% v6 O- x3 c8 x: G0 e
归源:就是死亡。4 h7 l$ p- T! [/ z8 @/ K. P
故用在践花日诸艳毕集之期。此句和第一回原文: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艳毕(毙)集说穿了就是都死了。
, l! F; z. o3 U( I9 `践(谐音法)花,践踏不是作者笔误而是作者的真实意思。就是说诸艳都被杀了。类似践花这样的字、句,脂砚斋称之为误谬,其批语曰: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意为提醒读者要看明白这些误谬背后的真实历史。  Q5 T+ `4 T" q9 S0 ~
/ j; |) _9 t. d: x/ T& Z

! z4 [8 W. O2 v& X) G: H践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作者讲明了践花是有典,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践花仪式。笔者查了一下只有在明朝一些文人诗客用在诗文里祭饯花神。所以红楼梦作者说明只取其韵耳。- {8 R) Y- c: [) e* S* u. C5 }

8 {  y8 Z; e$ s  `. H9 A4 j. `
8 M& Z& R/ s  b% g- N( _
原文: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谐音法)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甲戌侧批:桃、杏、燕、莺是这样用法。】一时也道不尽。8 a# n0 r/ T; L4 H; O9 h

0 p) Y: |7 z" {3 y# }6 d
/ G& A$ v+ B# c  V$ n! A/ H" A! c! K
关于轿马、干旄、旌幢。我们粗看一下就是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我们细想细品这分明是祭祀,用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上坟。1 v) ^! S4 G* ]) L
$ t/ D" C* f/ V! I) F0 ~  `
% }/ [3 D& S- V6 z$ e
在这一回原文:却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未时这里不是指时间,是谐音就是未到时的意思,就是没有到芒种节,历史上1645年六月六日是芒种节。这是一笔两写(脂砚斋批语谓一击两鸣),把这两个日子都突出了。一个是次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次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作者在隐约地暗示读者,黛玉葬花与这个两个日子紧密相关,那我们看对应的历史事件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在南明历史上对应是什么日子呢?查一查中国历史,很容易找到历史事件。1645年,清兵在多铎带领下,攻取扬州。当时守城的将领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他只有万余守军,但史可法誓死抵抗,决不投降,表现出了华夏人民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四月二十五日城破,史可法战死。四月二十六日起,清兵报复性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不分男女老幼,都成刀下冤魂,血流成河,尸堆如山,遇难汉民达八十万,史称扬州十日。: t$ b4 b& }. @5 X( W) J' c
那么从四月二十六日未到芒种节这一段时间呢?也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至1645年六月六日芒种节前南明朱由崧发生了什么事情。
3 C: q4 `5 _5 B. i
% b  Z! T9 \# [) g# S& i" w& N+ `

9 f* s1 t5 ?/ x* x9 j" M2 Z据顾城的南明史记载:1645五月初十日夜间,朱由崧同马士英等逃出南京后,五月十二日夜,混乱之中,马士英的儿子马銮带领勇卫营兵拥簇着弘光帝奔往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太平府官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闭门不纳,又转入芜湖投靠靖国公黄得功。五月二十二日朱由崧在芜湖被俘。- V; K4 c! k, W

$ ~9 |7 H6 r) e  r1 }8 ]5 }! E

6 n/ {+ h7 ]4 @6 |1 u9 B" H! Z我们看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是怎么描述这一段历史事件的。
: f5 d5 ^& I# c6 a/ e原文:黛玉怕贾政叫宝玉去吃亏,至晚饭后,林黛玉去看宝玉。晴雯因恼薛宝钗串门。没有给黛玉开门。致使林黛玉自己回房自己又闷坐一夜。中间隔第二十七回(葬花吟在这一回)到第二十八回林黛玉见了宝玉问,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庚辰侧批:正文,该问。]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庚辰侧批:实实不知。]红楼梦作者把朱由崧夜间在太平府被拒这一历史事件分三个章回来写,是讳知者。庚辰本批语:正文。红楼梦批语凡是正文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H  f" ?. y, F/ u! A' o
1 R/ L2 j5 ^. d

8 K# o" K4 |4 X; ], s6 O* Z% F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下:
2 y) O/ U( {- z$ S/ P2 \一.在二十七回里这个批语【甲戌眉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处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大家注意开生面、立新场、多多这几个字,是书多多矣,作者指明这就是描写攻陷南京的满清豫亲王多铎,开生面、立新场就是说随着弘光帝的覆灭,满清政府得以确立。+ K. N5 G% b: ^' i: X  f
二.【庚辰侧批:二玉文字岂是容易写的,故有此截(劫)。】【庚辰眉批:《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由近渐远法、将繁改简法、重作轻抹法、虚敲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曾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是也。】作者隐约地告诉读者葬花吟所描写的历史。
9 u* y9 a4 H, Y
2 e& S6 ]! N4 h4 W& J# ^
' p, ^& P/ o" g$ D9 T
/ _/ c- X& Z( B3 z' t$ k
' _  J8 }2 U1 n4 A" K2 G, |) `
(未完待续)
转载引用请注明
/ J6 D1 I3 ^7 \8 l4 N

8 H* Q% [; K4 Y- @
山村牧笛
8 K7 r" }9 V0 W8 d
壬寅仲冬

5 N; l" \: ^( h% i6 Y4 _$ I9 s- K7 l% {- F  t; v" c

22

主题

2010

帖子

0

精华

金牌会员(lv12)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517
9
发表于 2022-12-27 19: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河南洛阳

% G2 j$ b  ?5 ~, H  c也是一种解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洛阳圈儿微信
扫一扫
关注洛阳圈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